专栏名称: 小猿猴GISer
GIS遥感交流学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FC农产品研究  ·  【豆系观察】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带给我们什 ... ·  12 小时前  
微观三农  ·  全文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  14 小时前  
微观三农  ·  春耕 · ... ·  昨天  
四川新闻广播  ·  蜀乡各地春耕备耕忙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猿猴GISer

如果重采样调高栅格影像精度,图像会变清晰不?

小猿猴GISer  · 公众号  ·  · 2024-08-06 18:14

正文

栅格精度(像元大小)这个词,相信很多小伙伴们并不陌生,只要是要用到是栅格数据,例如DEM、遥感影像,tif格式的电子地图等,都无法回避这个栅格精度。

如果参与分析的栅格精度不同,一般都是通过重采样, 将高精度转为低精度,保证栅格精度一致, 在转换不同的栅格数据时要选择相对应的方法:

离散数据(土地利用、土壤或森林类型等) 重采样请选用“NEAREST(最邻近法)”;

连续数据(计算高程、坡度、噪音强度等) 重采样,请选用“BILINEAR(双线性插值法)”。
不过很多同学有这个疑问 ,如果将低精度重采样为高精度,图像会变得更清晰吗?

先说答案: 不会!

然后顺便来捋一捋这栅格数据精度的问题。


01
什么是栅格精度


栅格精度是指地面分辨率在不同比例尺下的具体影像上的表现。

栅格精度是栅格数据的非常重要指标,同样面积,像素越多,分辨率也越高。当分辨率为30m时,一个像元代表地面30m×30m的面积;当分辨率为1000m时,也就是说,图像上的一个像元相当于地面1000m x 1000m的面积。栅格精度是用于记录影像数据的最小度量单位,小于这个尺寸物体,就无法观察。

这个栅格精度在哪里查看呢?

这里——





02
清晰度为什么没有变化呢


这里小飞飞要 和大家说一下,不是大家 操作错了哦,而是重采样之后,清晰度确实没有什么变化,更准确的说,如果你把原始数据的栅格精度调小,例如把30改为1000,影像清晰度会降低;但反过来,你把原始数据的栅格精度改大,例如把1000改为30,行列数会变多,数据大小也会变大,但是—— 影像清晰度不变!

这......为啥呢?其实小飞飞对这个问题也是琢磨了很久,至今也没办法用科学的语言解释清楚,我们只能这样来想象一下——

我们先明确两个概念—— dpi 和ppi ,dpi这个词大家眼熟不,是不是我们在导出图纸的时候经常看到它。




dpi(dots per inch) 每一英寸可取样、显示或输出点的数目,我们把它看作是一种 能力

ppi (pixels per inch), 每一英寸所包含的像素数目,我们把它看作是一种 容量

大家想象一下冲洗照片:

假设我们的原始照片( 原始数据 )只能每英寸拾取1000个像素点(栅格),将像素点( 栅格 )大小从30改为1000,像素点( 栅格 )变大了,每英寸包含的像素(栅格)数目就少了,也就是容量少了,每英寸拾取的像素( )变少啦,自然会变得不清晰;

反之亦然,将像素( 栅格 )大小从1000改为30,像素( 栅格 )变小了,每英寸像素( 栅格 )容量变多了, 但是拾取像素( )的能力没有变,还是每英寸拾取1000个像素( 栅格 ), 哪怕现在每英寸有1500个像素( 栅格 ),但是超出能力范围了,只能拾取1000个,所以,清晰度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我们重采样后,栅格单元大小和栅格单元数量都变了,但并没有改变拾取栅格单元的能力。

这么解释甭管是否科学,但我个人是比较好理解了!

那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尽量获取精度高的原始数据!!!




03
调高栅格精度还有用么


其实还是有用的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