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想学接地气的实用英语表达?想看最新环球热点资讯?想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来找双语君吧!每周七天,我们为您的英语保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大地上的异乡人,漂泊客的乡愁——海外华文书店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 公众号  · 国际  · 2016-12-20 13:06

正文

几天前,在死线(deadline)步步紧逼的严峻形势下,看着电脑上的文字,我竟做起了难以自拔的白日梦。




1971年,缅甸华裔潘立辉在法国巴黎开了一家华文书店。在他读大学的时候,金发碧眼的同学得知他是华裔,便跟他探讨起中国的古诗词。可是潘立辉虽是华裔,对中文却知之甚少,他居然把同学口中的杜甫听成了豆腐。他自觉惭愧,便开始了解中文。初步接触后,他被中国文学深深地吸引了。




兴趣是最好的引路者。为了学习中文,家境富裕的潘立辉在巴黎开了一家销售华文书籍的书店,名叫友丰书店。后来,又因为希望读到自己喜爱的中文书,他在书店里开了面积仅为3平米的出版社。




In the early years of You Feng, Pan lost money, earning a daily revenue of less than 200 francs ($33).
起先,书店每日营业额不足200法郎,持续亏损,潘立辉一直坚持没有放弃。




That continued until, one day, an elderly Frenchman asked him for books on tai chi. Pan started to publish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 books and textbooks for Chinese-language learners.
直到有一天,一位法国老先生走进了书店。他问潘立辉有没有关于太极的书(因为年纪大了,练习这种中国“体操”对身体比较好)。于是,潘立辉便开始出版销售此类书籍,并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In the last 35 years, You Feng Publishing Hous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1,000 Chinese books in French. In 2015, a French version of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was published after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first started 120 years ago. Chinese writer Zha Liangyong and other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West by You Feng. His martial-arts novels are popular among French readers, including former French President Jacques Chirac.
三十五年来,这家出版社共出版中文书1000多部。2015年6月,九卷全套法文版《史记》出版,这距第一次翻译的时间长达120年之久,横跨三个世纪。金庸的小说被友丰翻译成法文出版受到包括希拉克总统在内的法国民众的欢迎。




Now, You Fe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names when it comes to Chinese books in Europe. It sells French books on Chinese langua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cuisine and travel, plus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classics.
现在友丰书店已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华文出版社。书店内出售琳琅满目的中医药保健、中餐烹饪食谱、旅游,以及经史子集等经典著作。



看到此,我不禁想象自己也开一家书店,脑袋飞速转了起来:选址、搭配零售的商品、亏损的可能性、如何扭亏为盈。


这种白日梦,就跟想象自己中了一个亿该怎么花一样,内心汹涌澎湃,难以自拔。


不过,开书店从来都不只是为了赚钱。尤其像海外华文书店这样的营生,所销售的书籍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显得太过异域。然而,在诸如政治敌对的特殊时期,书籍可以穿越政治壁垒,架起文化的桥梁,使得人们可以从较为客观的角度来认识一个他们政府或许称之为敌人的国家。


不仅如此,对于各国汉学家或研究中国的学者来说,这些华文书店在特殊时期更是给他们提供了研究所需的最新书籍和期刊杂志。


正是这些建立在海外书店上的情谊与记忆,让中国书刊的海外传播,在过去六十六年的时间里,广泛深入到全球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了十四亿人次的海外读者,让几代书店人和读者们,成为坚定的文化中国传播者、和平中国捍卫者和友好中国守望者。




最近,天津电视台正在播出12集纪录片《海外书店》,讲述了在过去65年间,分布在五大洲六个国家的七家华文书店——巴黎的凤凰书店(Librairie le Phenix)  和友丰书店(Librairie You Feng),伦敦的光华书店( Guanghwa ), 东京的内山书店(Uchiyama Bookstore),旧金山和芝加哥的中国书刊社( China Books and Periodicals),悉尼和墨尔本的中国书店( China Books ),以及圣保罗的文昌书局( Wenchang Bookstore)——的故事。摄制组花费三年半的时间来拍摄这部时长约为300分钟的纪录片。




制片人尹畅说,过去十年他们一直在做关于在华洋漂的故事。她发现这些人都会在他们的中国故事里提到当地的华文书店。三年前,当她走在巴黎街头的时候,望见凤凰书店窗户玻璃上大幅的张爱玲、鲁迅、巴金等中国作家的人像的时候,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她说,此时她觉得大街上路过的法国人看她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带着谦和和虔诚。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文化魅力和自信吧。



书店是天堂应有的样子,书店是大地上的异乡人。如果一位漂泊在外的华人在异乡的街头偶遇一家华文书店,想象那个情景,像是满满的乡愁终于找到了可以尽情释放的空间了吧。


正是这样的心情让尹畅和她的摄制组想去做一部纪录片,记录这些海外华文书店带给他们的感动。


在此,向大家简单介绍纪录片中的另外两家书店:法国巴黎的另一家华文书店凤凰书店(Librairie le Phenix),和美国的中国书刊社 (China Books and Periodicals)。


In the 1960s, when China and the US didn't have formal relations, Americans who wanted to know about China would go to China Books and Periodicals,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ary.
上个世纪60年代,中美之间尚未建交,如果美国人想要了解中国,就会去中国书刊社。




One of the best-sellers then was Quotations from Chairman Mao Zedong, with more than 1 million copies of the "little red book" sold.
最畅销的书之一便是《毛主席语录》。中国书刊社卖出了一百多万册“红宝书”。




The store's founder, Henry Noyes, was born in southern China, after his grandparents brought modern education to the country and started the first middle school for girls in Guangzhou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这家书刊社的创始人是Henry Noyes,出生在中国南方。19世纪后期,他的祖辈给中国带来了现代教育,并在广州开办了第一座女子中学。




In the years between 1960 and 1980, the China Books and Periodicals couldn't sell as many Chinese books as it wanted because of commercial problems with the US.
在1960和1980的20年间,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中国书刊社所售书籍受限。




But the business kept going thanks to Noyes and a group of Chinese publishers.
中国书刊社之所以能够坚持下去归功于Noyes和中国出版集团的努力。



巴黎的凤凰书店的情况类似。




Regis Bergeron opened the store in 1965, a year after France established diplomatic ties with China. In 1959, when t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broke down, Bergeron and three other French experts came to China to help the country become more self-sufficient.
1959年,中国和前苏联之间的关系破裂,Regis Bergeron和其他三名法国专家前往中国帮助恢复建设。1964年,法中正式建交。一年后,Bergeron在巴黎开了这家书店。




But in 1980, right-wing activists in France burned down the bookstore and one of the staff members was severely injured.
1980年,法国右翼分子烧毁了书店,并严重烧伤了一名员工。




The owners rebuilt on the original site and expanded the space from 50 square meters to 200 square meters as it is today.
大家在原来的店址上重建了书店,并将面积由原来的50平米扩展到今天的200平米。




Today, the Librairie le Phenix has been known to Chinese writers as a gateway to the world. And for many French readers, it gives them their first glimpses of China.
今天凤凰书店已成为中国作家通往世界的大门。而对于许多法国读者来说,它也提供了认识中国的机会。



凤凰书店刘震云篇




2013年10月刘震云到访法国。


21号的晚上,接待方为刘震云安排了一家小酒店,第二天刘震云求接待方换一家酒店:“电梯太小了,我侧着身子深呼吸才能把行李箱拽进来”。22号晚上接待方果真换了一家,没想到转天早上刘震云黑着眼圈说“拜托你们再换一家吧,这隔音太差了,墙就像纸糊的一样薄”。


可接待方却告诉刘震云“多年以后您会怀念这两个晚上的,第一家酒店是加缪最喜欢的酒店,而第二家那个房间住过萨特和波伏娃……”



历经了两天的“体验生活”,23日晚上刘震云来到巴黎凤凰书店,为《一句顶一万句》、《一地鸡毛》的法语版,召开读者见面会。这是刘震云首次来巴黎宣传法语新书,也是凤凰迎来的又一位当代中国文学名家。从1979年巴金开始,凤凰书店成了中国文坛的一个不约而同的传统:几乎所有的当代中国文学名家,都把自己与欧洲读者的初次见面,选在了巴黎凤凰书店,莫言、王安忆、余华、张贤亮、陆文夫……凤凰书店在稳居全欧洲零售额最大的华文书店地位同时,更被法国人亲切称为“小中国”。



那一晚三个小时笑点不断,而一直站在角落里张罗场面的凤凰总经理菲利普,被刘震云记在心里。2014年8月菲利普来访中国时,刘震云特别抽身赶往首都国际机场,为菲利普这个仅有过一面之交的书店人专程送行。当得知菲利普已年近六十,刘震云握紧了菲利普的双手:“你可千万不要退休呀,我们都需要你!”


友丰书店冯骥才篇



冯骥才的心中一直以来有一个开书店的梦想,“友丰”就是他梦中的书店。




巴黎左岸拉丁区,学府密布,书店林立,是冯骥才每次采风巴黎的时候,首选的落脚地方。在这里小的出版商很多,有专门修理羊皮旧书的小店,甚至以前还有私家印刷作坊。但在把冯骥才的心留在拉丁区的,是一家全世界最狭小的出版社——“友丰出版”。他的作品迄今已被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发行,而其中为他出书最多的海外出版社,就是这家面积仅有三平米的“友丰出版”。过去32年,一千多部友丰出版的法译华文作品,引发了法语读者对中国的一次次阅读热潮,上至总统希拉克、总理拉法兰,下至普通读者,都是“友丰”的忠实读者,而在潘立辉心中,友丰的书架上还差一部。




2015年,历经120年的漫长的翻译接力,西方对中国历史最漫长的等待——西文全译本《史记》,在全世界面积最小的出版社巴黎“友丰出版”付梓。此书一出,潘立辉终于说出了一声“完整”。




直到今天,每到巴黎,冯骥才定会寻到友丰,与老板潘立辉彻夜长谈,兴起时潘立辉还常带着冯骥才深夜寻访雨果墓、先贤祠。在潘立辉的案台上,常年摆着一本冯骥才的书,书名被当做了“友丰”的座右铭——《我不只是一个傻子》。



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

(ID:chinadaily_mobile)

为您的英语保鲜

长按可关注本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