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仰观阁
一只接地气的宏观研究猿,致力于宏观金融和大宗产业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56岁唐玄宗娶22岁儿媳杨玉环。新昏夜,杨玉 ... ·  16 小时前  
Wind万得  ·  阿里业绩超预期,中概稳了! ·  2 天前  
法询金融固收组  ·  信用债继续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仰观阁

再忆利弗莫尔的伯利恒钢铁之战

仰观阁  · 公众号  · 金融 历史  · 2024-11-26 17:45

正文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日记,谈罗杰斯的过人之处,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篇日记和施瓦格对罗杰斯的采访,依然还能打动我的不是罗杰斯的宏观交易思维,而是他对于交易机会的认知和界定,是他面对市场诱惑时的绝对清醒。他认为最好的投资法则是学会无所事事,直到确实该做某些事的时候再动手去做;最好的交易时机是等钱已放在墙角,再走过去俯身把它捡起,也即“瓮中捉鳖”;最好的交易态度是等机会找上门来,而不是自己去寻找机会。毫无疑问,罗杰斯是交易上的真正智者,他也让我再次想起了利弗莫尔。

利弗莫尔的伯利恒钢铁之战是交易史上的经典,是他沉寂六年之后的翻身之战。在六年前那次逆势而为的棉花交易里面,利弗莫尔损失了大部分本金,之后又接连犯错,最终陷入一贫如洗的境地,期间还经历了被人利用以致错失关键机会的不快事件,更糟糕的是,之后股票市场便陷入了长期震荡,在这种震荡行情里面,利弗莫尔这样的趋势交易员显然不可能有所作为,债主的不断催逼骚扰也使他倍感屈辱,始终无法找回自己的交易状态,最后宣布破产。

终于,时间来到了1915年,当时的市场已经开始进入牛市,利弗莫尔也从六年前利用他的经纪商那里求得了最后500股的交易机会,在这仅剩的最后一次交易机会中,他很清楚自己只有唯一一颗子弹,没有任何犯错的空间和回旋余地,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确保这笔交易能够做到人类所能达到的极致。当时已经38岁、有着长达24年交易经验的利弗莫尔,无疑已经不欠缺成熟的交易方法和能力,而经过六年人生低谷的徘徊反思与磨砺,他终于意识到了自身情绪弱点是交易最大的敌人,意识到他必须摒除一切贪婪与欲望的影响,才有可能让自己的经验、常识和判断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他锁定了伯利恒钢铁这只股票。当时正值一战爆发,利弗莫尔知道未来几年全球钢铁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而伯利恒作为美国第二大钢铁生产商,坐拥大量矿山和铁矿库存,股价无疑将有翻数倍的机会,当时伯利恒的价格已经启动,利弗莫尔渴望交易,但是他克制住了自己的贪婪和冲动,潜心研究市场,耐心等待了6周时间,眼睁睁看着股价上涨而一直按兵不动,直到最后确定性最高的那一刻,才果断出手,买入了全部500股,短短几天时间里,伯利恒股价一飞冲天,利弗莫尔不断浮盈加仓,很快便兑现了数万块利润,在1915年底,利弗莫尔的账户已有了15万美金,成功实现东山再起。

尽管从资金规模来讲,这笔交易谈不上是大交易,但其中饱含了无数的隐忍、屈辱和不甘,凝聚了长期蛰伏的沉思、信念与勇气,以及觉醒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克制意识,这些积累和沉淀,结合市场机会的到来,使利弗莫尔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至今读来仍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这是利弗莫尔职业生涯当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完全战胜自己的时刻。尽管他的传奇交易经历不少,但令我印象深刻、反复思考、回味无穷的始终是伯利恒钢铁之战。

我曾经以为,对于一个职业交易员来讲,是否具备优秀的判断和择时能力,能否做到在只有一颗子弹的情况下,像利弗莫尔一样等到最佳交易时机满仓押注、一击而中、一举翻身,是区分交易能力是否成熟的一个分水岭,但后来我渐渐认识到,能不能在仅有的唯一一次机会中实现精准打击,只是方法和能力的问题,每一个优秀的交易员都会有自己的伯利恒钢铁时刻,也就是可以让你满仓加上杠杆的高确定性交易时机(只不过这种时机因每个人的风格方法不同而迥异),然而,能不能把每一笔交易都当成伯利恒钢铁来做,把每一颗子弹都当成最后一颗子弹,则是修为的问题。在漫长岁月中将极限的忍耐与自我克制视若平常,将惊心动魄化作波澜不惊、细水长流,才是真正的难事,利弗莫尔之所以最后仍然无法善终,恰恰是因为修为不足。

静水流深,真正的高手往往质朴低调、不露锋芒,在人群中显得寂寂无闻、稀松平常,他们未必能在某一次交易当中表现得多么惊艳,却能在漫长的交易生涯里始终做到把控自如、稳健前行、不出大错,这才是整体实力的体现,是修为尚浅、偶尔表现突出的交易员所达不到的层次,从这个角度来讲,罗杰斯的清醒与智慧的确值得学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