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名酒们发展得如何?后续力量是否还充足?取得了哪些成就?又该如何引领中国酒业跨越周期,走向新的发展阶段?8月12日—14日,在西凤,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
在酒业的历史长河中,1952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的召开,不仅带来了中国酒业新的格局,更开启了名酒版图。截至1989年第五届亦是最后一届全国评酒会,四大名酒、老八大、新八大,十七大名酒共同搭建起了中国名酒的“万里长城”。
距离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已然35年过去,这些老名酒们发展得如何?后续力量是否还充足?取得了哪些成就?又该如何引领中国酒业跨越周期,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带着这些问题,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起主办的“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企业调研活动即将于8月12日—14日盛大开启,届时三十余位曾担任过历届全国评酒会评委的酒业大咖、专家、学者将汇聚一堂,共同走进名酒企业,共话名酒发展蓝图。
这场持续全年、覆盖全行业的深度调研活动的首站,选择了西凤酒。
在酒业发展成就史上,作为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无疑是极亮眼的一个。
自第一届全国评酒会荣获“中国名酒”称号以来,接连蝉联四届“中国名酒”title,并在这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
如果从中国名酒发展的角度上来说,西凤酒不仅有着三千年不断代传承的历史底蕴,更有着作为经典香型,老名酒品牌的独一性。之所以企业调研活动将会把首站选在西凤,最主要的原因便基于此,同时也因西凤酒在不断发展中的创新意识,不仅在2023年跨入百亿阵营取得了高质量发展成绩,更是为中国酒业未来的发展立下标杆。
为此,调研活动的首站必然要树典型,立榜样,而具有“老名酒新成就”的西凤酒是当之无愧之选。
在8月12日—14日活动期间,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专家组成员王贵玉、第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张建有、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吴晓萍、第四届全国评酒会配制酒评委高军等人将组成专家调研团。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活动中,曾担任过第四、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同时也是酒业大师,中国白酒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季克良、高景炎,将作为鉴评委员会主席参与其中。活动前夕,季克良就表示,希望可以看到中国名酒们的新成就。
会期,调研团将走进西凤酒,发现并挖掘西凤酒35年来的“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与成果,放大西凤酒作为中国名酒的品牌价值,展现企业的品质担当、品牌实力,同时就西凤酒产品品质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进行专业的技术交流与观点碰撞,为企业带来专家意见和技术指导,为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内生动力。
以活动促进发展,以会议碰撞观点,以思想赋能实践,这场活动必将以“名酒为题”,以“发展为核”,在三秦大地上,留下酒业发展强音,留下西凤酒品牌之声。
名酒之于中国酒业,是根脉所在,是发展指引,更是塔基之石。
而在当下的发展大环境下,名酒兴还不够,要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从业者,更多的酒业创业人看到名酒的魄力,听到名酒的声音,学到名酒的毅力,才能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共同促进酒业走向更广阔的天空。
而这,也正是这场活动举办的根本意义,也正是西凤酒成为首站开启的根由所在。
作为中国白酒无断代传承的亲历者和发展践行者,西凤酒立足质量品质和技艺传承的双增长,不断引领行业现代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西凤酒始终坚持传承和创新并存,不断加大研发和探索力度。
尤其在智能化、科学技术潮起的时代新阶段,西凤酒主动融入智能与人工、传统和现代的交融大潮中,引进先进技术,实现了制曲车间全智能覆盖,酿酒车间全自动技术密植,大跨步进入老名酒的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西凤酒立足高质量发展,先后落地“333”技改工程、“一站式”智能化酿酒生产车间、西凤酒“白酒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等核心发展项目;发布相关原粮、地理研究成果。在行业内一度引起热议。尤其是在综合战略布局上,全国化战略和“文化+品质” 的双驱动战略,成功为西凤酒在酒业发展的新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工程项目,展示的是西凤战略,凝聚的是西凤精神,本次活动的举办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西凤,通过活动将进一步放大西凤酒的品质和品牌价值,展示和树立名优酒品质形象,强化社会认知引导品质与品牌消费,助力和引领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