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合格的菜鸟,那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嗯,没错,就是跑电泳把单一片段跑成了Marker,或者做qPCR,发现峰峰相连到天边。这就是非特异性扩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在设计引物后,要把引物进行Primer BLAST的原因。
就给你举一个栗子,比如,这个是P53的基因组的序列,我随便弄了一段来设计引物:
这个软件是最简单的引物设计了,就只管Tm值,别的啥都不管,要是想要这个就回复“AnnHyb”就有了。好吧,我就随便设计了一下引物。
然后就把我要分析的这对引物,bia到Primer BLAST上去,嗯,这是个NCBI的网站:
https://www.ncbi.nlm.nih.gov/tools/primer-blast/
这个原理就跟BLAST差不多,就是比对出和你引物差不多的序列来,看看有没有非特异性扩增。
拉到下面,会有一个非特异扩增范围的选择,比如选择物种,既然我们是做人P53的,那就选人,也就是看,这对引物能不能在人类的基因组里扩增出别的片段来。Database主要是看你扩增的是RNA还是基因组DNA之类的,这个自己选就好。
结果中,你可以看得到,我们需要扩增的片段,是375bp,非特异性扩增的片段也会显示出来,有1002bp,而且在正反向引物上,就四个碱基的差异,说明这对引物不好用。
是不是觉得除了这个就没啥用?其实并不是,还有一种就是混合样本的检测,比如你扩增粪便中某个肠道菌群的基因,那就麻烦了,因为里面东西比较杂,所以要排除一些主要的微生物中的非特异性扩增,比如我设计一个大肠杆菌的:
引物bia进去之后,就要选择有可能存在的别的物种,既然是肠道菌群,那就有可能有人的基因,还有肠道其他细菌真菌的,就添加物种范围就行了。
呃,结果发现,这段序列特异性居然非常好。
好吧……
李莫愁博士:当然这个PrimerBLAST在引物设计的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主要可以降低你非特异性扩增的概率,一旦出现非特异性扩增的可能性,就应该及时更换引物,或者采取提高退火温度等措施了。好了,今天就先策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