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芥末堆看教育
芥末堆是一个专注于教育产业信息挖掘与传递的行业内资讯服务媒体平台。 我们观察整个教育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动态发展,发现行业内具备创新与机遇的公司与产品,解读政府政策及市场变化,及时、高质地为业内各方提供深度价值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政府网  ·  蛇年首个寒潮预警!局地降温超10℃→ ·  昨天  
半月谈  ·  热搜第一!微信又上新功能 ·  昨天  
长安街知事  ·  央视主播上新,“00后”!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芥末堆看教育

【GET2024】芥末堆左希:何以盘桓,100个教育创业故事案例复盘

芥末堆看教育  · 公众号  ·  · 2024-11-20 20:56

正文

芥末堆镇店记者左希在GET2024分享


11月11日至12日,芥末堆在北京举办以“新质学习力,通向更美好的教育未来”为主题的GET2024教育科技大会。在12日的领袖论坛上,芥末堆镇店记者左希就《何以盘桓:100个教育创业故事案例复盘》进行了主题分享。


以下为演讲实录,经编辑:


我是左希。芥末堆的一员。一个讲故事的人。


过去的600天里,我对话了100多位创业者,倾听并且记下他们的故事。事实上,没有一个行业,比教育在过去两三年里遇到的转折更多。教育行业正在从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竞争关系里走出来,呈现出一种新的样态。


人们在窄廊中停停走走。


1


我认识一个90后的小伙子,他叫胡磊,是“研学头条”的联合创始人。


有一天晚上,胡磊打电话,说他确诊了焦虑症。心率会突然从80飙升到140,马上就要猝死的那一种。他强迫自己不工作、不看手机、不回信息,才勉强好一些。


2020年是研学行业的分水岭。胡磊亲眼见证了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败退,活下来的退租裁员、缩减规模。大批人才流失。紧接着,是放开后的内卷,一天一个价,便宜的让人不敢相信。暑期过后,各地政策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学生出行的时间、距离、次数、费用。一些原先毕业季能做到30万人次的机构,腰斩后减为10多万。


胡磊每天都在路上。他和一千位从业者聊,被问及最多的话题是:你对未来的市场走向怎么看?这些中小从业者充满了迷茫,看不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不知道要不要继续坚持。


胡磊说,他无法给出答案。


人生的黑暗在一些瞬间就是难以渡过了,但实际上,我们仍旧是可以渡过的。


上个月,胡磊发起了一个叫做“研学新青年”的演讲活动,邀请35岁以下的年轻人做分享。他们可以吐槽行业,可以犀利点评。希望从年轻人开始,寻找到破局新思路。


每个人每天睁开眼来都要问,今天怎么过?今年怎么过?明年怎么过?人们想要与现实不一样的东西,在不在乎它是否需要一千年才来,这是抑郁和希望的区别,这是面对这个世界最有力的回击。


2


在中国,每天有63所乡村小学消失‌。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斯民小学,一所浙江山里的小学,创办于1905年。


这里曾是几代人的启蒙学堂。住在那里的人说,斯民小学是根,如果学校没了,魂便没了归处;离开那里的人说,这座百年村小怕是他们与村庄的唯一联结。


那里的老师和学生在村子古屋里上课,去开花的树下读书,后山里郊游,乡野教育悠然生长。


“乡”是关于传统和历史记忆的;“野”是关于想象力的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员,语文老师王丽,用了八年时间跟拍记录这所学校。她导演的纪录片《斯民小学》映射出10万所乡村学校的沧海桑田,也观照了中国乡村教育的前世今生。


王丽说,很多人认定斯民小学难逃消失的宿命,但是,在大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些东西需要留下来,它是一种集体记忆,一种向前的原动力。


只有拥有慈悲与信仰的力量,对生命有高贵的尊重和体察,对周围的模糊感保持清晰,才不会畏惧渺小、恐惧和卑微。


3


教育的目的在于抵御风俗和舆论,使人贴近真实之物。


大嘴,毕节人。战国时,那里属于夜郎。山川交错,烽鼓不息。


毕节人有股子野生的力量。大嘴说,那是一种打不死的匪劲儿。


在大嘴看来,这一代教育者普遍出身于近乎十八世纪的、农耕文明下的教养环境,成长在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的风俗之中,长大后面对的是一个互联网的舆论时代,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时代。然后,还要去做教育,要去影响孩子。


这个时候,就不仅仅是做教育,还需要让自己免于恐惧,拥有稳定的自己。好的教育,就是能不停地给孩子带去非生活境遇的信息,打破原有的生活范式,让人拥有主动权,去掌握自己的生活故事。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把破碎的世界串成个体的生活故事。


去年,大嘴收到了一家素质教育平台的入股邀请。对方提供资金、团队、运营支持,计划三年之内将付费用户扩容100倍。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大嘴拒绝了。


大嘴说,在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时代里做教育,教育者需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我们怎么理解自己,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理解和世界的关系?


这些答案,他还没想清楚。


尼采说,教育应该促使人拥有一种“不合时宜”的能力。与时间保持距离,不完全沉浸在当下,不绝对与时俱进。


4


我们都是被时代困住的人。被困,逃离,再回来。


从2022年冬天到2024年冬天,是创业者、普通人斗折蛇行的三年。


今年三月,我遇到了一位坚强的女性,一位母亲,一名创业者,一名公益人。她是邢子凯。


疫情期间,她经营的五家幼儿园让她背负了上千万债务。卖房还债的同时,儿子被确诊患上了KCNT1基因突变,这种病会阻碍人的语言、学习和社交,全球无成功治愈案例,只能靠药物和康复训练缓解。


最难时,邢子凯想过用一根带子,用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她把那种痛形容成早上没法呼吸,“你生理上是能呼吸的,但心理上喘不过气来。”


为了治病,邢子凯全家搬离北京。大多数时候,一家人静静地坐着等待,看螃蟹破土、看雨滴落下。上天眷顾,儿子的病情逐渐好转。从最严重时的昏迷不醒,到慢慢坐起、学会迈步,一步步蹒跚。


邢子凯写下了十一本书,分享教育心得与人生感悟,参与公益活动,帮助更多罕见病家庭。她告诉我,“绝望,翻过来,就是希望。”


教育的核心逻辑是什么?是教人如何去摆脱外在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促使人得自由。


5


过去一年,张健回收了300多家倒闭机构的二手设备。


他是前教培人,如今是教培“收尸人”。


春节前后,是张健收购新手创业店铺的高峰期。他说,去年70%的新手创业店都倒闭了,而今年,倒闭的主力是超过300平米的大店。


与创业失败、机构闭店同时发生的,是新的创业者闯入。在一些行业,离场和入场的数量几乎是一比一。一个创业者倒下去,新的弄潮儿冒出来。


张健说,每次轮到教培机构开现场都挺火爆。得到消息的一些家庭会开车来搬东西,从9块9,一路到199。一所小型幼儿园或教培机构的全套回收价格通常是二至三万元。这里面,影响价格高低的硬通货,是空调。而一套二手空调的市场价格,大概在800至1300元。


尽管如此,并不是所有机构都能接受以这样的方式来收拾残局。有一半的客户不接受开现场,出于面子还是其它各种原因,他们并不希望让人知道机构倒闭了。一般是讲好价格,约定了时间,找人迅速搬走。


教育在这一刻,成为了一条忒休斯之船。


人们很少会意识到,自己生活的模式与世界历史的进程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联,这些关联无往不在的影响到我们变成哪种人,怎样应对私人困扰,可能参与怎样的历史塑造。有那么多人如此彻底、如此迅疾地遭遇如此天翻地覆的变迁,那么,这是什么样的时代?


6


今天是个没有价值主张的社会,教育已经不可能了。


芥末堆有一个叫“二茶”的对话栏目,三个人让我印象最深。


沈海英,曾就职华为海外市场,为了陪伴女儿成长,自修了耶鲁大学日常家庭养育课程、芬兰自然教育指导课程、中科院心理所课程,跨行成为一名教育心理咨询师。他说:


“当生态回归至野蛮,教育需要保持并对抗人的动物性。”


靳伟,在教育、金融、创投领域分别拿过几千万投资,经历过并购、重组、裁员、重启等全过程。他说,创业精神正在被社会改造,当创始人从一种时代符号迅速地蜕变为另一种符号,你必须严谨地看待这个世界,然后乐观地参与其中。越是在一个价值失序的时代,越要坚守某种精神。


匪叔,网红级教育博主,三观极正。他告诉我,这是全球觉醒时刻,真正的趋势是人性的回归,而不是政策或突发事件所驱动。如果你愿意醒来,你会发现心态改变了,不再把成功寄托于未来某个目标。


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阿甘本说,什么是当代人?当代人是他“牢牢地凝视着自己的时间,从而感知到的不是它的光明,而是它的黑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