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日报
中央级党报,经济领域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主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企业家杂志  ·  羽毛球“后进生”创业:不想赚快钱的球馆老板| ... ·  4 天前  
人力资源法律  ·  延迟退休、假期管理与工资支付实务操作(2025) ·  4 天前  
HR新逻辑  ·  如何约定包薪制?包薪制的4个注意事项...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日报

平台企业为何盯上“送礼”?

经济日报  · 公众号  ·  · 2025-02-05 09:53

正文

过年走亲戚送什么礼物,从来都是一门学问。今年春节,平台企业盯上了这一需求。微信上,送礼物功能与春节常客“红包”并排,接入了微信小店的商品;美团、抖音则需要用户先购买商品或团购美食,再赠予亲朋好友;淘宝更是将送礼功能置于商品主页的醒目位置,部分商家提供8.5折优惠,算下来价格比同期大促还低一点。

平台截图

平台抢着推出“送礼”选项,有其背后逻辑。往年春节红包大战,各大平台都要投入上亿元,真金白银地撒给用户。送礼物同样能提高用户使用频率,不仅不用平台撒钱,消费者还会帮平台创造交易额。既便捷透明,又有温馨的惊喜,平台在不花钱的情况下获得了新的增长点。

送礼功能有望成为电商平台标配想一想,今后的购物场景可能是这样的:刷到一家好吃的卤鸡爪,自己来一份,再给老家的父母送一份;买了一束好看的年宵花,手指点两下,顺手再送闺蜜一束。小吃零食鲜花水果并不贵,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但作为礼物送人,却蕴含着礼轻情意重的深意。加上定制的电子贺卡、温馨的祝福语以及诱人的折扣,原本没打算购物的人也可能忍不住下单。这一边是送礼物,另一边是送上翻倍的成交额。

平台截图

动动手指送礼物,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以前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才好回娘家,现在要让丈母娘自己在手机里领“鸡鸭”,小两口空着手回家,对国人的传统习惯无疑是个不小的冲击。

改变消费者观念还不是最难的,平台对送礼物功能的治理挑战更大。送礼物功能既是电商交易的一环,又涉及赠与合同的法律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买方、卖方、平台原本的三方关系,又增加了受赠方这一新角色,使得交易流程、售后流程都变得更为复杂。比如,收礼的一方往往没有动力像普通购物者那样对商品进行真实评价,实际购买的消费者作为送礼的一方,看不到商品的真实状况,也无法评价。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商家可能两头瞒,吹得天花乱坠的高级货很可能名不副实,送礼的人花钱送了不痛快,收礼的人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说出口。这显然不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送礼物功能还存在个人信息保护隐患。在电商交易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必不可少。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这一功能,通过发送虚假礼物链接或二维码,诱骗消费者点击扫描,窃取个人信息或资金。再加上送礼信息存在大量跨平台传播,需要平台互联互通,共同筑起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防火墙。

信任是电商的基石,安全是消费的底线。对平台而言,要想把礼物送到消费者心坎上,就必须像守护眼睛一样,监督商家真实陈述商品信息,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并配套适合送礼场景的评价体系,从售前售后两端共同监督商品和服务品质。送礼之心,贵在真诚;平台之责,重在守护。在追求商业利益同时,平台更应秉持诚信原则,尽好主体责任,才能把消费者心意传递得更好、更暖。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佘颖),原标题《平台创新当以诚为本》

监制/韩霁
审核/彭金美
编辑/朱双健
校对/张萌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