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养
以视频形式呈现优质育儿、父母教育内容,推荐高品质成长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新一代父母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佑子爸爸育儿  ·  经常被吼的孩子,智商可能发生惊人变化 ·  2 天前  
佑子爸爸育儿  ·  经常被吼的孩子,智商可能发生惊人变化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养

讨好28年后,她决定反击!这部仅10集的日剧,彻底颠覆你对讨好者的认知

有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10-25 16:00

正文

上周我们发了一篇 爆火美剧《致命女人》告诉我的: 越是好女孩,内心越要足够强大! 有些粉丝留言让我十分触动:



前段时间小火了一下的日剧 风平浪静的闲暇》,就讲述了一个 女主从讨好型人格 蜕变 ,翻身农奴把歌唱, 成为一个真正忠于内心的人。

今天的这篇文章,适合所有人,不管是养育男孩还是女孩,甚至是我们自己,是否都能顺应自身的意愿过自己的生活,而非讨好他人?


作者 | 陈沉沉
来源 | 武志红(ID:wzhxlx)



日本人气漫画《风平浪静的闲暇》终于也真人化了!
这部日剧短短10集,讲透了一个讨好者翻身做主人的故事。
故事台词很犀利,视觉却很治愈。
女主凪,28岁,职场女性。
在一家公司里做着无趣的工作,跟男主慎二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办公室恋情;
闲暇之余,常跟3个女同事,一起吃饭闲聊。
这一天,她发现到3位同事背着她去聚餐,把所有工作都留给她加班做,还在小群笑话她。
与此同时,她听到了男友在背后调侃她性生活很奉献,并不是认真的感情……
在这个双重打击下,她过度呼吸,晕倒了过去。
从医院醒来时,没有一个人联系、问候她,更没人去探望她。
出院后她愤然辞掉工作、分手、扔掉了家里的一切东西,仅背着一床被子就跑到乡下,重新开始。



一次偶然,她进了前男友的好友酒吧兼职当酒保。
当酒保的难点在于——经常要跟那些在公司受罪之后、来酒吧发泄的人搭话,有时要接他们丢出来的梗,有时还会被调戏。
面对这些人的需求,她发现自己什么都接不上,总在做一个话题终结者。

人家问她:懂足球吗?
她很抱歉地回答:不了解。
对话结束。
人家问她,你喜欢什么歌?
她回答:完全不听音乐。
对话结束。
于是,她买了三本书《关键对话》《一分钟会话上手》《会聊天和不会聊天的人》, 希望自己能搭得上话。


老板娘发现后抖出她袋子里面的书,问她为什么要看?
她说,自己总也接不上别人的话题。
老板娘回:你可以自己主动开启话题啊。
她说她不能,因为那会很糟糕。
犀利的老板娘一句话戳破了她真正的问题:


你的问题不在于口才,
而在于你只顾着看别人的脸色,
你并不是真的对他们的生活感兴趣。

巧合的是,前男友慎二刚好来到了老板娘的店里。
他看到小凪被中年男调戏,便找了个理由拉着她出去,对着她说:
“这份工作不适合你。你还是辞了吧。”
小凪反驳他说“别妄下定论”。
慎二说:我肉眼都能看出来,你明明对这些人有生理厌恶。
接着慎二也说出了那句魔鬼般的话:
“你对别人不感兴趣吧。”


这样重复的强调,让小凪开始反思自己。
过去她觉得前公司的三个女同事排挤她,利用她;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似乎也从没有真正参与她们。
例如在她们在吐槽工作或上司时,小凪的眼神里满是不理解,但嘴角却挂着机械的微笑,附和上“就是就是”或“我懂我懂”之类的话。

例如大家一起拍照发ins,她的脸被拍歪了,她心里觉得对方故意这样,却不提出任何异议。
后来女同事们偷偷拉了小群排除了她,原因是,觉得她很无趣,只会附和。


这部剧的张力在于,一开始我们会觉得小凪总在察言观色,不懂拒绝,而周围的人得寸进尺,借此“欺负”她——她很可怜,别人都很坏。
但随着剧情展开,我们看到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这个可怜的人,自己本身就有着的致命问题——
她委屈,但她不说;
她想要,但她不问,更不争取。
她的所有精力,都用来迎合与附和,根本顾及不了自己。
剧的后半段,我才发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她与养育者早期建立的关系模式,就是这样的。
她的妈妈擅长逼迫她做她不愿意的事,而且绝对不允许拒绝。
一旦拒绝,妈妈就情感绑架她。
比如:
小的时候,妈妈煮了一堆玉米棒放在她面前要她吃掉。
她有密集恐惧症,闭着眼睛,不敢直视玉米。
妈妈看她不吃,就拿起来,哐的一声,直接倒进了垃圾桶。
还说:“好可怜的玉米啊,都被小凪害死了。”


这次之后,在妈妈面前,小凪都装作一副喜欢吃玉米的样子。

就这样,她从小就学会在自己的地盘上退让她的自我——妈妈的意志永远100%,而她自己的意志为0。

甚至这样的模式,在她28岁的时候还在继续:


老家刮了台风,小凪回去看望妈妈,发现家里并没有如妈妈电话里描述的那么恐怖,只是空调盖松了而已。
但妈妈暗示她:想装修房屋,需要60万日元。
而这时的小凪,刚好第一次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开一家洗衣店。
她的钱只够交这家店的押金。
她鼓起勇气,请妈妈等她手头松了再给她转装修费。


妈妈的回答绝了!

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情感绑架。
(我的妈,情感绑架教科书都不敢这么写。)

听完这些,小凪感到一阵窒息,咬了一口玉米,就跑出门去给妈妈转钱了。
最后,她朝思暮想的洗衣店,无法如愿开业。
自己也陷入了既没存款又没工作的状态。


这就是小凪的关系模式:
对方发起一个需求,她条件反射般地必须立刻满足。

在他人和自己之间,她下意识地选择了他人。
这样一次次的退让,让她对关系感到害怕——只要不满足对方,就会受到恐怖的情感绑架。
同时,这样一次次强迫自己满足他人,也让她陷入「人际倦怠」。




在武志红老师参加的《圆桌派》中,窦文涛提到:
讨好型人格有一类情况,代表着人生疲倦。这样讨好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情感淡漠。
对他们来说,最简单、最省事、最低成本的人际交往方式是:不得罪你,最好让你高兴,接着赶紧走开。
让你满足,也让你闭嘴。 这就是典型的: 讨好你,但是不在意你。
小凪就是这样的:
她讨好妈妈,但对独身妈妈的不容易一点都不感兴趣;

她讨好同事,但从未真正参与她们的话题;
她讨好男友,但从不了解他的为人,只想要跟体面的他结婚,满足妈妈的期待。

直到她发现自己的讨好至始至终并没有用——同事根本不待见她,男友也“嘲笑”她。
这些都让她之前建构的讨好模式轰然坍塌, 最后只能逃离。
但在妈妈这边,她讨好的大厦还稳稳的:
她向妈妈隐藏辞职、分手的真相,因为妈妈需要她继续伪装成一个在大城市有着体面工作、有优秀男友的乖女儿。
她本质上是厌恶妈妈的,但她害怕说出来会遭遇更大的苦难,
她将跟妈妈摊牌这件事,称之为“大对决”,但迟迟不敢开始。
直到她当着邻居阿权的面说自己其实很讨厌玉米,阿权对她说:
“讨厌的东西,说出口会更好哦。”
直到她为了不让妈妈期待落空,编造了一个更大的谎言——跟前男友慎二结婚;
为了让谎言延续,她带着妈妈去参加慎二的家宴;
而就在这场家宴上,她隐瞒辞职的事实被慎二妈妈当场戳穿,慎二家庭的丑闻也露出了水面……
这时妈妈没有安慰她,而是当众嘲笑和挖苦她:你果然很差。


与此同时,她看到了慎二忙前忙后地讨好家人朋友的样子,像极了她自己;


当妈妈不顾她的感受,扯着她说:丢人现眼,跟我走……
她才醒悟过来。
那些她藏在心多年的话,像爆裂的水管倾泻而出:
讨厌。

我一直很讨厌妈妈。

让我产生罪恶感,
逼我听你的话,
在外面假装好人,
期待我做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我知道,
妈妈你太可怜了,
你总是孤身一人,
没什么人可以依靠,
所以你才需要我。

但是,对不起,
我不能为你而活!


你自己想办法活下去吧。
我也会为自己而活。
对不起,辜负你的期待了。
但是,
反而是辜负你期待的我、丢人现眼的我,
才真正觉得活得开心。

至此,这个讨好者,终于完成了反击!
因为她发现,一味讨好,换来的不是妈妈的爱和尊重,而是控制和压榨。

而她也不曾真正爱自己的妈妈,有的只是厌恶。
一个人在讨好时,是没能力建立好的关系的。
因为不能说出「讨厌」,便无法真正「喜欢」。

无法拒绝的关系,就无法成为真正深刻的关系。
这些觉悟, 不仅源于妈妈多年来给她造成的痛苦,更源于她在逃离讨好之后,所尝到的甜头。



如果一个人在旧的关系被伤害太多了,那么他可能会躲避所有的旧关系,也可能因此有了尝试新关系的可能。
小凪的幸运在于,她辞职之后去到的乡下,是一个包容的空间,她在那里建立了很多良性的关系。
在这些关系里,她得到了一些很好的反馈,甚至调整了她对关系的感受,为她日后反抗妈妈积蓄力量。

1. 说出真话后, 被道歉
她去买菜被收错了钱,一直纠结要不要找老板翻帐。

当她鼓起勇气跑到店里展示单子,下意识得以为收银员会很凶,紧张得不得了。


结果,人家万分抱歉地跟她说“对不起!”,还送了她一袋金针菇作为赔礼。


周围的人哈哈大笑,既没有轻视她,也没有责怪收银员,这让她感到放松。


她在职业介绍所认识了一个女孩坂本,两人聊得来,于是相约去喝下午茶。
就在两人相谈甚欢,小凪以为自己终于交到真朋友的时候,坂本却向她推销起了石头手链。


小凪纠结了很久,内心的讨好的声音不断出来干扰她,或许是她想改变的决心过于强烈,她最终说出了那句以往不敢说的话:


她骑车离开之后,坂本却追上来,只为了向她道歉。


小凪对她说:其实我觉得我们聊得很开心,只要不推销,希望下次还可以再相约喝茶。
这个剧情隐藏了一个人际交往的秘诀:
如果在关系的初始就讨好,那么讨好的模式将难以打破。
如果一开始,就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展示出来,
你要么会少一段消耗你的垃圾关系,
要么会增加一段相互尊重的好关系。
果真,她跟坂本后来成为了很好的闺蜜,以及一起规划未来的商业搭档。

2. 意外的聆听
小凪刚到乡下的时候,非常落魄的她碰到了一位拾荒的婆婆,当时就认定这一定是个住在垃圾堆的老人。
但一次偶然,她捡到婆婆掉落的衣服,婆婆为了感谢,请她进来喝茶,盛邀之下她“被推进”家门。
睁开眼睛的瞬间,没有脏乱差,没有垃圾堆,有的只是一个很简洁、有格调的空间,边上还有一个大屏幕,放映着美国的经典影片《罗马假日》。

婆婆拿着茶和自制巧克力棒招待她,吃一口巧克力,再喝一口茶,她松了一口气,眼泪流了下来。


婆婆在一旁轻轻地问:
你来的那天,我看到了,
孤身一人骑着车,只带着一床被子。

有什么苦衷吗?

婆婆就坐着,静静听她说。
这样“意外的”聆听,在这个乡下发生了很多次,这是小凪过去不曾得到的温暖。

3. 自己最厌恶的,却成为别人最喜欢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