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菠萝
(一)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大三阳、小三阳)是中国肝癌高发的最重要原因,多数肝癌患者都是病毒携带者。大家都知道乙肝是传染病,但对它的
传播方式
却存在困惑。比如我在后台经常看到这类留言:
确实,很多人不敢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不敢和他们近距离谈话,担心会通过唾液传染。
其实不用那么紧张。我个人非常提倡使用公筷和分餐制,因为对健康有帮助,
但其实
唾液并不是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
尤其是对于成人。
生活中的正常接触,包括交谈、握手、拥抱就更不会传播乙肝了。
乙肝病毒到底是怎么传播的呢?
乙肝的3大传播途径,是
母婴传播,血液制品以及性接触
。
图片来自于网络
大家应该看出来了,
乙肝病毒,其实和
艾滋病毒的传染途径非常类似。
母婴传播,是我国婴幼儿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
。在现代医学带来乙肝疫苗之前,这个传播途径导致了数千万人感染,所以我国乙肝患者数量异常庞大。
和乙肝病毒完全不同的
甲肝病毒,才是真正可以通过食物和水来传播的
。这俩病毒生物学上差异巨大,导致的肝炎也截然不同,只不过都是喜欢感染肝细胞,所以名字接近罢了。
下面这张图,直观总结了甲肝、乙肝和丙肝病毒不同的传播方式。
(二)
了解乙肝病毒的特点,
你就知道真正需要做
的是什么了。
首先,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
,要注意定期检测肝炎的各项指标,如果需要治疗,不要讳疾忌医,积极治疗,降低传染和爆发风险。
对于高危人群
,要保证每个人都成功接种乙肝疫苗。如果小时候没有接种,或者抗体量不够,应该补种成人乙肝疫苗,这依然是预防乙肝最好的方法。
乙肝高危人群包括:病毒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医务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者、免疫功能受损者、男男同性、有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注射毒品者等。
即使不是高危人群,大家日常生活也要特别注意一些可能会被忽略的风险:
-
不
要共用任何可能残留别人血液和体液的日用品
,比如剃须刀、牙刷、毛巾等。
-
对任何能导致自己出血的工具,都要保证严格消毒。
除了打针输液这种明显的,其实平时还有很多容易让人忽略的,包括针灸、纹身、穿耳环,甚至修脚、刮脸的工具等。
-
和未知病毒感染状态的人发生性行为时,请
加强自我保护,使用安全套。
总之,防范的
关键,就是不去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
(三)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一个重要原则是,越小的孩子,越要保护!
因为小于1岁的新生儿一旦感染,有90%的可能性变成慢性乙肝。
相反,成人感染乙肝病毒,绝大多数都会被彻底清除,只有5%左右会变成慢性乙肝。
前面也说了,乙肝病毒最大的风险是母婴传播。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在怀孕过程中,胎儿的血液和母亲的血液是分开的,并不会感染。
感染通常发生在新生儿的分娩过程中,由于接触到携带病毒的母亲血液或体液而中招。
那如果一个女性携带乙肝病毒,还可以生孩子么?
当然可以
。
做母亲是每个女性的神圣权利,但是一定要注意科学保护,不然风险确实很高。
据估计,如果妈妈携带病毒,而不做任何免疫防护的话,40%的新生儿会成为慢性乙肝。
如果孕妇确定是乙肝病毒感染者,要怎么保护呢?中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里有明确建议:
做好这几点,新生儿的风险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的数据显示,新生儿在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能分别降低71%和75%的风险。两个加在一起的话,
94%的孩子都会得到保护
!
那携带病毒的妈妈还能不能哺乳呢?
可以的,但前提是做好了保护工作。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如果新生儿在出生12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后,可以接受母亲的哺乳。但如果没有及时保护的话,就不推荐了。
(四)
总而言之,
及时给孩子接种疫苗,携带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切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这三个主要途径,都是防止乙肝病毒传播的必要手段。
唾液
不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成人和感染者一起吃饭,是没有什么风险的,不用恐慌。
当然,凡事都没有绝对。
上次就
有人说:你说吃饭没事儿,但如果有乙肝病毒那个人,正好得了口腔溃疡导致流血,然后一起吃饭的人也有溃疡,口腔粘膜破裂,那不还是会接触血液,导致感染吗?
确实,
据我所知,中国人吃饭前不会互相检查口腔溃
疡。
我不知道聚餐的人都口腔溃疡,还流血到筷子上的概率是多少,但如果真的担心,分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