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姜胡说
我姓姜,大家都管我叫大胡子。跨界疯人院院长。我是一名企业顾问,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一直在帮助企业改进产品和团队。姜胡说是我去年开通的私人帐号。在这里,我们只关注两件事:第1.如何帮助个人成长,第2.如何通过成长赚到钱。就这些,别的没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中国港口发展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宁德时代与国际物流巨头签约 ·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达飞成立新合资公司! ·  5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招聘】东莞港务集团全球招聘中高层管理人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姜胡说

工薪阶层如何提高收入?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方法

姜胡说  · 公众号  ·  · 2018-01-22 21:34

正文

正文共: 3626字 14图

预计阅读时间 10分钟


群里小伙伴贴了一张截图。



大概意思是你在40岁的时候,如果升值无望,那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参加一个本行业最难的考试,准备2年,把所有的知识点,彻底洗一遍,确保今后20年,你可以”有经验+新知识”,迎接下半场的人生挑战。


我坚决反对这个观点。

一旦是考试,那就说明它不可能是”新知识”。 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

我从来不认为啥”新知识”可以确保今后20年的人生。


比学习更重要的是持续学习。


36岁了,我只会收费


几天前,网上流传一个视频。


唐山市人民政府撤销了周边所有的路桥收费站。 这本是一件好事,却遭到了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反对。


在人社局已经按照《劳动法》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围住领导讨要说法,要求政府解决工作。



一位大姐表示,“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虽然并不赞同,但我可以理解她们。

像收费员这种工作,薪资不高,也没有什么可积累性。但很多人,就是为了这样一份工作,甘愿花上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去疏通关系,走后门,来获取这样一个职位。

为的是什么?


无非是『稳定』。

可是,

它真的『稳定』么?


千万不要用2年的时间,去参加一个什么本行业最难的考试。

2年时间,你的行业可能已经不再了(比如BP机维修。00后的小伙伴,你们知道什么是BP机吗?)。

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比如大哥大,娃哈哈)。


没有什么是稳定的。

除了变化。


MBA


那意味着,

你不能总是停留在原有的思维体系中


前两天,我的课程助理说她想考MBA,可是参加了两次课程之后,迷茫了。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感觉导师的水平还赶不到她现在的领导。而且同学的水平也不像她想像的那么出色。


我问她为什么不考中欧商学院呢?

她说,以我现在的水平可能没法和同学建立连接。


我说,好,听起来你的目标应该不是MBA。

她想了想说,对。


MBA也好,

中欧商学院也好,

不过是一种手段,

那什么才是你真正的目标呢?( 第一性原理 )


找到这个目标,

然后选择那个更简单有效的方案。(剃刀法则)


像混沌大学这样的在线课程不过才2000多, 加上商业周刊、得到、虎嗅也不过1W元。

多参加一些线下活动和同学聚会。

同样的钱 够你学习30次


更直接的能力提升,

更多的人脉。

哪个收益更大呢?


不要停留在原有的思维体系里。


『穷』这个字是怎么写的呢?

上面一个”穴”字部首,

中间一个”八”,

下面一个”力”。

穷的大概意思,可能就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每天工作8小时(够稳)吧


『穷』

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它会限制你的认知。

而你的认知反过来会制约你的选择。



外部溢价


不管多么有道理。

还是有大量的人会选择MBA。


就如我之前的那个公式:

客单价 = 能力 + 溢价。


MBA是溢价的一部分。


清华、北大,

阿里、腾讯,

这些都是溢价。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考取清华,

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BAT工作。

如果你问那些山区的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啊? 他们的回答可能质朴的让你落泪。


就像我之前说的,

虽然我不赞成那位大姐的角度,

但是我完全能够理解她说”36岁了,我只会收费”时的心情。


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

就是想告诉你,

不要去抱怨社会。

除了清华、北大,

有无数种提升你外部溢价的方法。


比如出书,

比如演讲,

比如参加一些社群、公益活动。


如果你有能力,

那就请直接制造一些『事件』出来(以你当前的能力,不用太大)。


就在我写到这儿的时候,群里的小伙伴『风眼.儿童心』发出了一条消息。

他说,


(输出+理解)*印证 = 能力。


很有道理。



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方法


我之所以在这儿单独提出一段,是因为真的有人会认为,他/她从来没有什么获得过什么机会。


“你看,

有人请你讲课,

有人请你写书,

有人请你演讲。

从来没人请我,

我没有你这样的机会”。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时,我差一点石化。

你有努力过么?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但很快就释然了。

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啊(看问题的角度)。


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有些问题非常非常的简单,

然而,

更多的人想直接获取答案。


好吧,

让我说的更直白一点。

很多人懒得思考,

他们更倾向于花钱直接购买。

这意味着:


只要你勤奋一点点,

就会有所回报。


介绍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方法给你:


把你对工作、生活的心得写出来(或者用其它方法呈现出来)。

养成习惯。

持续输出。

哪怕一周一次都好。


这样的好处是:

一方面可以帮你梳理所学,让你理解的更加透彻,增加自信和竞争力(提升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你的形象和名气(提升溢价)。

让你的 能力与溢价同时获得增长


然而,

它的好处不仅仅如此。



另一个层面


对于上班族而言,一旦停工,基本就意味着你的收入终止了(所以,你应该买一些保险)。好一点的公司可能会给你更多的假期。

但终究是有限的。


你应该找到一种『不工作就可以获取财富』的方法。

我叫它『睡后收入』。


选择一个平台,

保持持续输出。

坚持下来。

你输出的价值越多,

流量就越多。


我强烈建议你看看我之前的几篇文章。

《干货 | 更多机会仅需1点改变》

《如何制作一台个人专属的印钞机》

《方法篇 | 如何制作一台个人专属的印钞机》


这些都是我一年前写的。


如果你有1000名真正的粉丝,

你就可以像我一样,

一边享受生活,

一边将享受生活的过程变现。


更重要的是,

流量是可以被积累的。


还记得那个公式么:

你的收入 = 客单价 * 用户数量



定位


之前有一个小伙伴问我,应该选择头条号还是微信公众号?


我问他,你输出的内容是什么?

他说是他对产品的一些学习心得。


我又问,那你未来的收入是什么?

他说没想好,很可能是广告。


我说好,你现在要做的是认真的想一想:

1.你的读者是谁?

2.你输出的内容适合谁读?

3.你的赢利模式是什么?


如果你的赢利模式是广告,

那意味着你的用户量要非常大。

所以你的输出就应该是大众化的。像生活、八卦、3C、美食、旅游、电影这样的内容。


如果你是做产品相关的。

用户基数决定你做不了大号,

你要做的是精号。

你的赢利模式也一定不是广告。


想明白了这些,再去选择到底是头条号还是微信号。


千万别人云亦云。


人家说广告模式好,你就去做广告,

人家说产品有前途,你就去做产品。

人家说比特币赚钱,你就去炒比特币。

人家说未来是属于区块链的,你就去做区块链。


一定要想明白为啥做这个?(第一性原理)

谁是我的用户?

我能给他带来什么价值?( 用户价值主张 )

然后才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