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张聊科研
聊聊跟科研有关的感想心得,如基金,文章和实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Angew. ... ·  4 天前  
募格学术  ·  安家费,无了!博士吐槽入职福利 ·  5 天前  
期刊投稿指南  ·  最高140万安家费&有编制&无非升即走:这所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张聊科研

国自然申请|研究“配体-受体”在“细胞间交互”的另外一个“坑”或者“亮点”

小张聊科研  · 公众号  · 科研  · 2024-11-11 16:00

正文

由于很多粉丝关注从“配体-受体”介导“细胞间交互”这个主题报国自然,因此我们说一个从这个角度报国自然的另外一个“坑”,上一期说了4个坑:很多人喜欢用“细胞-细胞间交互”报国自然,但是太多坑了……

没有看过这个主题系列的,先回顾一下之前说配体-受体介导细胞-细胞间交互的经典模式:“细胞1上的配体A通过与细胞2上的受体B结合,从而调控细胞2的信号通路以及下游的表型”。

我们先把问题抛出来:我们说“细胞1上的配体A通过与细胞2上的受体B结合发挥功能,指的意思是“配体A需要受体B介导细胞1和细胞2的交互”,换句话说:如果细胞2不表达受体B,配体A就不能发挥(主要的)作用了,对吧?

但是,对于一个分泌性蛋白来说,配体A发挥作用的方式一定要通过受体来吗?答案是不一定的:比如蛋白A可以通过外泌体(或者其它方式)进入细胞B从而发挥功能。

那这个“坑”所对应的问题就产生了:当我们在国自然本子里面说“细胞1上的配体A通过与细胞2上的受体B结合发挥功能的时候,在前期研究基础中,有没有提供一个关键的预实验结果:受体B被阻断后,配体蛋白A对细胞2的主要影响被“消除”了?(即平时大家说的回复、挽救实验等)。

如果没有提供,有的评审专家会说:前期预实验结果只能证明配体A调控了细胞2的功能,但并不能证明就是通过受体B发挥作用的,因此科学假说有漏洞。

说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没有看明白,我举个例子:晚上小A本来想在徐家汇地铁站打算乘地铁(通过受体B到人民广场,后来不想乘地铁出来直接打车(另外一个方式,比如外泌体)去了人民广场……

其实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特别是涉及到配体-受体互作(比如神经递质与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蛋白互作时。所以我一般把这种配体-受体互作的方式叫“经典方式”,而如果我发现一个当受体被抑制后不能解释配体的作用时,我就认为这是一个非经典的“新发现”,在文章或者基金的题目里面就会强调“受体非依赖性”调控这个创新点。

当然,大家也可以从很多文章中看到这样的案例,说起来也算是一个创新的套路了。

基金申请或者课题思路疑问,联系咨询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