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上半年,陈爱根还在桐庐县北江镇做泥瓦匠,拿着一天五块钱的工资。当时一位桐庐老乡在上海承包了宝山区的申通网点,叫他去上海帮忙。他见送快递更挣钱,当即选择背井离乡去打拼一番。
离开桐庐时,陈爱根全身只有707块钱,给妻子、儿子留了500块后,他揣着剩下的钱坐车到了上海。
初到上海的第一个月,陈爱根挣了600块,“心里乐开了花”。为了挣钱,他拼死拼活,什么都干:早上6点起床,卸货、分拣,然后帮老乡家里买菜做饭,送老板的孩子上学,回来后再送快递。
2002年,中通成立,那位老乡选择加盟中通,陈爱根继续跟随“老板”到了中通。因为是老员工,做事又勤快,他被老板重用,不仅要送快递,还承担起了管理工作,甚至要招揽客户。
公司上上下下都叫他“娘舅”。因为在上海话里,“娘舅”的意思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能为人排忧解难的角色。陈爱根的月薪也涨到了3000元,比他做泥瓦匠一整年的收入还要高。
但那时陈爱根非常节省,始终保持着抽“大前门”香烟的习惯。“大前门”1块钱一包,一般揣在裤兜里,没人时自己抽。通常,他的身上还会备着一包“良友”或“希尔顿”这两款更“高档”的香烟,前者3块钱一盒,后者5块钱一盒,藏在上衣兜里,自己舍不得抽,专门散给重要客户。
回忆起那段“起步”的日子,陈爱根眼睛通红,他对记者说,“我就是个农村人,什么都没有,只能踏踏实实干活。”
2004年4月,中通快递在上海奉贤有一个快递点无人问津,老板告诉陈爱根,这是个机会,可以试试,以他的能力能挣大钱。陈爱根很心动,从30多个亲戚朋友手里凑了20余万,买了两辆二手面包车,十辆摩托车,雇了十几个员工,开始单干。
本来以为能挣大钱,没想到第一个月只送出了30多个包裹。陈爱根看到这个业绩并没有灰心,他认为以他的能力此后能拉大客户,“一个大客户就够养活我们整个站点了。”这个信念支撑着陈爱根没日没夜工作,累了就直接在车里眯一觉,或者在地上打地铺躺一躺。
一个月后,陈爱根如愿发展了几个大客户,单量也有所提升,日子刚刚好过一点,接下来的种种意外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3个月里,手下3个员工发生3场车祸,陈爱根赔了70万。
看到这个天文数字,他心如死灰,和结发妻子说,“这生意不干了,我们回去打工吧,慢慢还债。”
没想到妻子却开导陈爱根说,70万靠打工得还一辈子,这样下半辈子没盼头了,倒不如赌一把,再干三个月。没起色的话听天由命,有起色还能继续干下去。
陈爱根咬了咬牙,选择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