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每一个细胞的生存都离不开血液,流动的血液将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处,还参与体温调节和机体免疫反应,维持着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血液如此重要,但现在与血液有关的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的发生率却越来越高!而网上关于血液的说法也比比皆是——血液里有很多垃圾、毒素,要定期排?血液粘稠就是高血脂?献血会导致贫血?……
那这些传言到底是真是假?
血液中有毒素堆积?
器官组织正常运行就会代谢产生废弃物,如细胞代谢产生的无机盐、尿素、肌酐;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尿素、胍类化合物等。
正常情况下,这些代谢废物会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特定的排泄器官,如肝、肾等,以汗液、尿液等形式排出体外,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
那既然如此,血管堵塞、血栓的形成又是怎么回事呢?
代谢废物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血管堵塞,诱发三高或心血管疾病。造成血管堵塞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①脂类物质过多
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会沉积到血管壁,导致血流发生改变,甚至受阻,就容易形成斑块。
②血管内膜受损
当血管内膜受损时,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就很容易钻进破损的血管壁,到达血管内膜下,逐渐积累形成硬化斑块。斑块越积越多,血管舒缩不畅,血液循环受阻,就造成了血管堵塞。
③凝血系统受损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动。但在一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血管的平滑肌细胞会出现代谢异常,而凝血因子也会发生病变,从而形成血栓。
血液粘稠就是高血脂?
检查的时候,很多人一听到血液粘稠就紧张,认为是血脂高了,血管要堵塞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血液粘稠是一个血液流变学的概念,它指的是血液中有形成分增加,血流阻力变大,从而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诱发因素比较多,比如:
当血细胞异常(如红细胞或血小板增多)或者血浆异常(如血浆蛋白增多、血糖高、血脂高等)都可能造成血液粘稠。此外,血管出现问题,比如血管直径、内膜光滑度等发生异常,也可导致血液粘稠。
而高血脂是指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含量有所升高,它确实可以导致血液粘稠,但只是可能诱因中的一种。
简单来说就是:血液粘稠可能是高血脂导致的,但高血脂只是血液粘稠的一个可能因素。
输液能通血管?
冬季很多老年人习惯到医院输液,认为可以疏通血管,企图通过输液来达到预防血栓、动脉梗塞等疾病的效果,这非常不科学。
输液输送的是静脉血管,而发生病变的往往是动脉血管,药液进入人体很快被代谢排出,根本不可能实现“清血管”的目的。
而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医生给患者输注的是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的“活血化瘀药”或“扩血管药”,只是有助于血液流通,并不能溶解斑块,也就是说输液只是解燃眉之急并无根治之效。
另外,过度输液还有很多坏处,除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外,它还可能损伤血管或加重心脏负荷。
抽血颜色发黑是血液粘稠?
很多人抽血抽出来的颜色不是鲜红色而是暗红色,就不禁担心是不是体内有“毒素”,或者血液粘稠了?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中的红细胞体积占全部血液量的45%,它们悬浮在血浆中,决定了血液的颜色。
红细胞90%的成分是血红蛋白,它由球蛋白和含铁血红素组成,其中含铁血红素既能和氧分子结合,也能和二氧化碳结合。
当血红素携带氧气时,就呈现出鲜红色,一般为动脉血;当血红素携带二氧化碳时,呈现出暗红色,一般为静脉血。
一般抽血检查或献血时,抽取的都是静脉血,所以颜色偏深很正常,如果颜色偏淡反而需要进一步检查。
献血会导致贫血?
首先,每次的献血量只占人体血液的极少部分;其次,献血只是暂时的少量血液减少,不会影响人体血液的正常循环,而且献出的少量血液,机体很快就会恢复、补充。
按规定定期献血绝对不会引起贫血,相反,适量献血还能促进血液的再生。
献血可以刺激人体造血器官,使人体造血功能更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使新陈代谢变得旺盛。
所以适量献血会使人更加健康、长寿。
另外,对于重症和危重症前期新冠肺炎患者,血浆疗法的有效率高达60%-90%!
专家表示,康复后的患者体内有大量的中和抗体来抵抗新型冠状病毒,因此呼吁康复期患者捐献血浆,共同拯救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病人。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置顶大医生公众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