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哲学王
哲学家的自负+理想国的蓝图=柏拉图的奥秘,在此享受人类堕落之前所能享受到的幸福和欢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慧田哲学  ·  我们为什么缺少特立独行的态度?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哲学王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哲学王  · 公众号  · 哲学  · 2024-11-04 14:09

正文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000 有惊喜


周其仁,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91年秋就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后获其经济学博士学位。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本文来自2015年华夏基石十月管理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如何来理解这个“高位下行”。如果你不理解“高位下行”就不能很好地对付它,那样就会更难受。


“高位”是怎么来的?这样一个大国,经济增长10%以上、11%以上、12%以上,反正战后没有看到这样的数。


这是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呢?首先当然是这一点,包括在座的各位。然而,这也不仅仅是中国人自己的努力。


中国人一直很努力,包括在改革开放前,有了劳动积极性,却没有充分发挥。但是,为什么过去没有这么好的经济成长的成绩呢?


这种“高位增长”有一个很大的坑,这是一个巨大的、全球化的势能的释放。所以,这不完全是由于中国人自己的努力,而是中国人努力放在全球舞台上的评价所带来的。


我们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不做这种评价,关门、封闭、冷战,关门、底子薄,就导致了长期贫困。


我们现在才理解,开放对于中国多么的重要。


一个农民收入低,一个工人的收入也低,实际上就是成本低。关起门来却成本低,白白低了一回,关门就只是中国公司自己之间的竞争。


而开放后,就成了全球评价,中国人、中国产品、中国工人、中国的工程师、中国的管理者、中国的企业,都在全球舞台上评价,这一评价释放了一个巨大的势能。


这是为什么呢?冷战以后,这个世界上有另外一个海平面。


战后以工业化最发达的7个国家为代表,他们都不关门,互相投资、互相贸易。


所以,在中国加入全球化之前,国际贸易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国际投资主要也是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他们打成一片。


紧接着,战后的技术革命、和平环境,让这些国家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而我们关起门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个都没错,错的是搞阶级斗争。人家没有搞这一套的,就上去了,其参照性就变了。


什么叫工人、蓝领?他们一年收入应该是多少?我们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我们的工人,多少年来都一个月50块人民币。虽然全世界的工人、蓝领在名义上都是相同的,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开门我们才发现,同样是蓝领工人,同样是干活的,有人竟收入这么高。


我们看过很多发达国家的公司,人家就生在发达国家,就是念完书以后到公司上班、买房买车,他们生产一个产品就是这个价格,这个价格里就含着工人收入,含着资本的回报。


这完全是两个海平面,冷战造成的这两个海平面相差多少?


拿中国的参数来看,他们人均收入是我们的100倍。1980年我们说要在2000年翻两翻,达到人均800美元,没翻之前是200美元,一翻400美元,两翻就800美元。


在我们人均200美元的时候,美国是多少呢?美国是人均13500美元,这样算虽然不到一百倍,但是别忘了还有收入分配。


我们是穷国,要搞知识积累,所以我们落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口袋里的钱,要比美国收入分配落到个人口袋里的钱要少很多。我们要挤出钱来勒紧裤腰带搞国家积累、搞两弹一星。


所以,在个人收入方面,不要说农民对于农民,就是制造业工人对于工人跟人家都差80倍到100倍。


1979年修建广州白天鹅宾馆,是由于改革开放引外资进来,不能请对方住招待所,一定要有标准的hotel。


宾馆里所有的硬件,甚至连水龙头都是进口的,厨师也是从香港请的。一个香港厨师来工作,工资相当于100多位中国员工薪水的总和。


相差一百倍的工资也得付,人家不来,我们就只能继续穷下去。世界就是这样的一个秩序。


邓小平的开放起了什么作用?


他把两个海平面之间打了一个通道,当海平面不一样中间不通,势能就不能释放出来,而一打通通道,实现对流,资本技术哗哗地就到中国来了。


为什么资本会进来呢?这是边际生产力率的变化。同样的资本,跟美国年薪几万美元的工人结合,或是到中国来,报酬哪一个高?这就是外资逐渐地进入中国的一个基本经济道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环境要改善,观念要改变,法律要修正,“批资本主义”要去掉。


当时,我们这个地方只想来一点外资,跟我们劳动力结合;来一点技术,改变我们的落后,让中国发展快一点。谁也没有想到,中国会有这么大的产出可以出口。

1980年,中国这么一个出口额99亿美元的出口大国,出口产品主要以资源性产品为主,包括大庆油田开发的石油,当时石油在国内没有什么需求,像是抓一个大龙虾出口,中国人舍不得自己吃,而是用外汇来买设备。这个是当年中国跟国际的来往方式。


外资、技术、商业模式、想法等一进来,再跟中国的工人、知识分子,企业家一结合,是会有这么多的东西的。


上海洋山港现在是第一大港,我曾去访问过,那个老总九十年代到鹿特丹学习的时候,简直就是吴下阿蒙,什么都看不懂。


看到国外这么发达的港机,他跟我讲,他当时就在想什么时候中国的上海港也能有一台;现在你去洋山港看看,一两百台排成一条线,单位速度第一,总量世界第一,超过新加坡港。


那用来运什么东西呢?“Made in China”。


为什么中国会变成了世界的工厂?


我在人大上学的时候天天听的就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这就是中国国情。把农业变成制造业,变成多少亿产业工人,这个是开放的结果。


一开放,有现成的市场;一开放,有大量的资本进来;一开放,我们可以学到过去难以学到的东西,这是高位增长最重要的一条。


其标志事件是:1999年,中国签WTO,5年预备期,2002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


随后,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所有成果就在这个档口爆发。


我们从多少年来的可怜流量的贸易国家,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生产国家,在危机冲击之前,我们贸易顺差相当于GDP11.7%,达到了最高。


而创造外向主导模式的,当年是日本,日本最高的时候顺差占其GDP5%。


所以,高位增长是有一个由来的,是有中国人努力的原因,但这个努力是放到了全球评价、高海平面评价上才带来的高位增长。


同样一个东西,美国工人做,是个什么价?这个其实我们自己算过,20年、30年我们的增长速度很高,但没有把父辈的积累算进去,其实我们前一辈穷了很多年。


50块、60块拿了很多年,我们都没有算过。把这些一起算上,其实没有那个奇迹。


三种力量促使中国经济高位下行


冷战、封闭让改革开放发生的很晚,到1980年才开放,而一开放就把战后形成的这个全球化的势能释放出来,这就是高位增长的主要原因。


那为什么又下行了呢?


首先,高度依赖全球市场。


这能不受全球需求的影响吗?我们好多的时候进出口相当于GDP66%、67%,而大国没有这个数。这样,美国经济一旦出事,我们怎能不受影响?


2006、2007年,出口影响20%、30%,到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一来,下跌20%,里外里50个百分点,这个是当年为什么4万亿放到经济里面去,却没有见效。


因为美国进口一萎缩,我们的出口就萎缩,沿海、农民工、GDP、财政、稳定,全部都会有问题。再拖一拖,4万亿加上9万亿的信贷,一下就爬上去了。


但是,我们经济毕竟主要是靠对外的,而国际经济就根本没有好转。虽然,美国政府的救市让美国没有陷入1929年、1933年那种大危机,因此我们就以为还“有戏”,但其实是欧债出了问题。


出什么问题?政府出了问题。这个对于全球信心打击非常大。市场出问题政府救,那政府出问题了谁救呢?只能熬,但这一熬就没有头了。所以,欧债危机对于全球的投资经济发展的信心冲击比美国金融危机还大。


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国家,全球化能够得到好处,但全球化受挫的时候也会首当其冲。这是把经济拉下来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大量行政手段进入经济体。


由于经济连年的高速增长,我们就得调控。上一届政府忙了10年,基本上都是忙调控:房价,地价等。


为什么呢?这有个宏观环境。美元进来了、顺差进来了、外国投资进来了。美元在中国不能花,花人民币要跟谁兑换?当然是跟商业银行换。


商业银行都是变成了美元在投,这怎么在中国做生意?这就要在外汇市场,把美元投换成人民币。


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就是产生了一个政策目标——要求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


人民币在中国都是成本:雇工人、交税,买电,都是用人民币,做出来的产品出口,要美元起价,人民币对于美元升一分钱,出口企业成本压力就是上来了。


2010年,我跟任正非在达沃斯论坛聊过一次。他说对于他的企业已经有很大的收入来自于国际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是不得了的。


由于华为的设备在全球的生产基地还是中国,成本是人民币做的,产品是美元计价。


人民币对美元一升,那么中国政府、央行就要维持人民币对于美元汇率的问题。


维持这种稳定就有代价,什么代价?进来1美元,你说我汇率稳定,7块对不对?那7块人民币就出去,你要变成6块出去就是升了。可是进来不是一块美元,一天进来好几十个亿美元,每天这样进。


所以,我们大量的基础货币,跟商业银行去换汇,就变成了国家外汇储备。国家外汇储备一条线地往上升,看起来很好。


朱镕基到北京的时候,中国外汇储备只有180亿美元,来了以后搞了汇率并轨一年增加320亿美元,这就是500亿,后来很快就是5000亿、1万亿、2万亿、3万亿、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这个机制是什么机制?主要都卖给央行。央行拿什么买?拿基础货币买。这样,基础货币就进入了市场,中国就进入不差钱的时代。


货币太少了是不行的,太多了也是要出问题的。货币供应超过了商品资本服务的增长,物价就是涨。这个热那个热,这个涨那个涨,这样就要调控。


不调控好多中国人就过不去,因为他们工资没有涨,消费没有增长怎么受的了。


而调控,在我们这个转型的体制,说是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实际上做不到,一定要用大量的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这个东西,中国是个政府非常强势的经济体。你说好就是好,你说问题他就是问题。一调控,行政部门一起上,一个部委发文件不管用,五个部委联合发。


增长太快出问题,就要勒制,要控制房价、控制地价等。我们这个行政控制就是进入经济体,这个东西是有很强的滞后性。


为什么呢?因为为了宏观稳定要加强调控,到了下面的部门、处,这些都是有权力的,就需要各种审批,不要小看审批这个事情,这是会上瘾的。


这是我们国家高速增长当中的一个代价:大量行政手段进入经济体。高速增长没关系,可一下行就发现,到处装着刹车、吸铁石,到处都在消磨企业家精神。


由于过去穷,不办企业不可以;而现在都生活过得去,办企业太麻烦,企业家的斗志就下来了,企业家精神就被衰减了。这是把经济拉下来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中国是债权经济而非股权经济。


特别像中国这种经济,如今改革改了30年我们还是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为主。而银行就是一个债权,这个债权为主的经济就是上去下来都是会放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债务是一个杠杆。经济热的时候,大家都是对未来看好的,借贷需求非常的旺,因为物价都是在涨,物价减掉以后真实利率是负的,谁借钱谁合算。


借了钱买房,房价涨的都会超过利息,很多家庭都懂得这个道理。借钱买资产,资产涨得快,是很合算的。


这个杠杆作用在好的时候会放大,而坏的时候,物价指数一下来,名义利率哪怕不变,真实利率就迅速转正。这是现在很多企业和地方困难的根本原因。


股权为主的经济体没有这个问题,股权这个东西放进去不能退,好就是分红,不好就是一起赔,这是股权为主经济的特征。


但我们是债权为主,好的时候会比好还要好,而差的时候呢?最近很多的行业财务成本上升,所谓财务成本大部分就是还债。


很多人为什么跳楼了,就是想不通自己怎么借这么多的钱。他们忘记了好的时候借钱是很划算的,但市场一翻脸就发现借了很多的钱。因为曾经利率是负的,而现在利率转正了,很多的行业、企业都被顶的很难受。


我所讲的就是以上这三个力量把中国经济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