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碑帖|汉《校官碑》
民国艺苑真赏社本
校官碑全称为“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也是南京和江苏地区发现的最早碑刻,江苏发现的唯一一块汉碑,出土于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畔,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溧水县(今南京市溧水区)令喻仲远在固城湖边发现了这通古碑。校官碑发现地当时属于溧水县(今南京市溧水区),但如今则在高淳区境内。高淳是明朝从溧水析出建县的,因此通常都说“校官之碑”发现于溧水。
碑额题为《校官之碑》,简称《校官碑》或《潘乾碑》,纵148厘米,横76厘米,厚22.5厘米,16行,行27字。
《校官碑》碑文内容是记述溧阳长潘乾的品行和德政。潘乾,字元卓,在溧阳县长的任期内,“政绩卓著,泽被乡里,”特别指出的是他“构修学宫,宗懿招德”(引《江苏金石志》)他兴办学校,宣扬教化,当地百姓刻石以纪念。根据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
翁方纲
考:“官者,学舍之统称,潘君之职,自是县宰。东汉时不闻特设学校之官。永平幸南阳,所谓校官弟子者,学校之弟子耳。兹碑特颂其兴学之事,故其石刻于学舍。”翁方纲提出的校官即学舍的说法为人们接受,认为可信。
《校官碑》的书法艺术也有独到之处。碑文为隶书,无书写者的题名。历代书法家在评论《校官碑》的艺术风格时,称其“厚重古朴,方正雄”。近代学者
康有为
在所著的《
广艺舟双楫
》中,以“丰茂”二字概括。《校官碑》实在是汉隶中不可多见的艺术珍品,在
中国书法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解放以后,《校官碑》镶嵌在溧水县中学大门内东墙上。1957年被
江苏省政府
颁布为省级文物。次年运往苏州市
江苏省博物馆
保存。现藏于
南京博物院
。
《校官碑》为汉隶成熟期之重要碑刻,也是江苏省现存最早的三碑之一(另二,一为吴《天发神谶》、一为吴《
禅国山碑
》。其字体
方严
古厚,多用圆笔,布局茂密,气势沉雄而有
汪洋
之致。清方朔跋云:“字体方正淳古,有西京(指西汉)篆初变隶风范。东京(东汉)中唯《
衡方
》、《
张迁
》二碑如其结构。”(《枕经金石跋》)
杨守敬
评云:“方正古厚,已导《
孔羡
》之先路。但此浑融彼峭厉耳。”(《
平碑记
》)而康有为则以“丰茂”概之(见《广艺舟双楫·本汉》)
哈佛燕京图书馆民国拓本
业务联系电话:15899791715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投稿及广告推广合作请联系: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