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养码场
养码场,一个技术人职场社交平台。 现有“养码人”80000+,覆盖JAVA/PHP/iOS/测试/运维等领域。80%级别在P6及以上,含P9技术大咖30人,技术总监和CTO 500余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北的梦呓  ·  接入AI之后,跨境搞钱的速度飞快 ·  22 小时前  
小北的梦呓  ·  接入AI之后,跨境搞钱的速度飞快 ·  22 小时前  
楼主说楼市  ·  曾经以为在做梦,现在真的来了 ·  2 天前  
楼主说楼市  ·  曾经以为在做梦,现在真的来了 ·  2 天前  
环球物理  ·  【物理科普】“薛定谔的猫”到底是什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养码场

2进2出微软,从高工到电竞圈CTO,比起大厂他却更希望加入创业公司?

养码场  · 公众号  ·  · 2018-12-27 16:36

正文

我不是学霸,只是一个更努力的人。


2017年1月,Y3加入了威佩,这家由电竞圈太后Ruru亲手创立的综合电竞服务平台,也是他回国以后大展拳脚的地方。

如果你不了解威佩,甚至还不认识Ruru,那么说到 LGD、CD EC(中国Dota精英联盟) ,或许会恍然大悟,这就是电竞,是威佩。

Y3(本名:俞圆圆),威佩CTO。2006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前UCloud云计算研发总监,微软Azure网络研发首席软件工程师,AWS EC2网络及安全高级工程师。


1

上海交大“辍学生”VS斯坦福硕士

Y3的前30多年,似乎都和电竞扯不上太大的关系,偶尔玩几把Dota,算是对这个圈子的些许认知了。


小时候在上海生活,因为本名“俞圆圆”三个字用上海话来读太饶舌,于是在同学的起哄中,带着3个Y的俞圆圆就成了“Y3”, 有点酷。


可以说,这个名字几乎从这时候开始,跟着他一起长大、一起漂洋过海,一直到现在。


1999年,Y3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硕连读班录取,但只读了一年就辍学了。他谈及这段经历也忍不住自黑: 我还是个上海交大的辍学生


实际上,当时父亲因为工作的关系,长期待在美国,两地分居的状态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最后,家里选择让Y3出国完成学业。


“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突然的决定。”尤其语言成为了最大的苦难。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 室友的一句“what's  up”,就打懵了Y3“how are you”的教科书式问候



年少出国留学,存在很多不适应,而南加大的学业对于Y3来说,也并没有那么轻松,尽管努力确实足以对付本科阶段的作业和考试。但到了研究生阶段,在斯坦福大学就读计算机科学系的几年,Y3认识到, 进入到业务实操中或许比起走纯学术的路子更适合自己。


业务实操带来的成长更多还是学院派的系统学习对于程序员/技术工程师来说作用更大?关于这个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Y3给出的答案则是:

学院派系统的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条成功可能性比较高的路,而非学员派成为非常厉害的技术大神或者技术leader的例子也并不少。


因此,最核心的点依然在于是否一直抱有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而非甘愿在枯燥的代码工作中消磨热情。



2

微软2进2出,年少的好胜心


热情、好奇、以及好胜心,都是Y3所具备的。 他似乎始终带有一种冒险精神和对技术的理想主义,但这些又是基于务实和自我高要求的基础之上。


对技术的热情让他硕士一毕业就投入到微软,成为微软Windows Live事业部的一员。这是2006年,他 25岁。


2000年初的微软是一代技术人心目中的“技术殿堂”,也是Y3的。要知道这时的Google还未上市,亚马逊还在专注做电商,iPhone和淘宝甚至还没有面世。


说到Windows Live,现在还了解这个产品的人应该不多了。


当时的微软在寻求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之外新的领域,对于Windows Live投入很大,虽然2006年开始,业务快速增长,但由于缺乏to C的社交互联网业务的基因,微软没有通过Windows Live得到预期的结果,这导致2010年左右,Windows live难以维继。


整个项目组的发展不太乐观,Y3也开始向内向外寻找新的可能……


经历半年的内部转岗尝试、2年的亚马逊AWS EC2项目工作。 2011年,他下了一个决定:回到微软去!


做出这个选择很大胆也需要勇气。


尽管2009年左右,微软在Windows Azure(微软的公有云平台,后改名为“Microsoft Azure”)上持续发力,战略的调整让Azure在微软的巨舰上随着惯性冲力不断加速度发展,但显然还远落后于亚马逊。


一边是已经完全成熟,能够支撑Amazon.com90%以上的业务的AWS EC2,一边是同样的技术方向,但是可以从0开始搭建的微软Azure。


Y3选择成为一个目标明确的追击者。显然,他表现得很好。凭借着Azure项目,多次赢得了“微软金星奖”……


成熟的果实固然美味,但是亲手种植的果实更为珍贵。为什么从微软2进2出?面对机会如何进行选择? 人生有时候需要加减法,最重要的做出取舍,或许在Y3看来,重要的不是平台的大小,而是自我实现的机会。


尽管从0到1的路从来都不好走,但是走出来就是一条为自己也为他人的康庄大道。或许,这也是Y3西雅图10年后归国,现在又来到威佩的原因。



3

追求从0到1的爽感,给电竞行业一个更好的环境!

“比起大公司,我更愿意加入一家创业公司。”


仔细去看Y3的履历,可以发现,虽然他的前10年都在大厂(微软&亚马逊),但实际上参与的项目大多是创业型的新项目,包括回国后选择的第一家公司UCloud也是如此。

2017年初的冬天,Y3来到了威佩。


亲手搭建技术团队,深耕大数据项目,现在已经快2年的时间,而对于技术团队团队成员的选择,Y3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将之归结为3点:


1)Bring Clarity
很多程序员比较内敛、不善言辞,但这个逐渐去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程序员个体很难再单枪匹马地去解决问题,当团队存在的意义更加凸显的时候,沟通也在变得尤其重要。因此,沟通到位、清楚,还能给团队成员带来启发,是很关键的一点。

2)Bring Energy

激情,任何leader都希望自己的战友对于大家一起在做的事情是高度认可的,因为喜欢所以激情,因为激情所以创造。


3)文化气质和价值观的匹配
统一思想,约束行动。在Y3看来,关键节点上更需要团队成员的理解一致,否则项目越到后面,分歧也只会越来越大。


他说“ 我是一个参与创业项目的时候,想把这件事完完全全地当做自己的事情去做,不那么计较后果的人 。而威佩的技术团队、领导层也愿意去做一些可能一时半会还不会马上出结果的事情(比如电竞大数据的项目、将深度学习应用于电竞领域的项目),为了中长期的发展做这样的一个铺垫。”

大数据的方向也曾是一个喧嚣尘上的风口,但这几年市场已经开始回归于理性,大数据的应用在扎扎实实地快速落地。


同时,由于大数据项目所需的资源相当庞大,所要求的技术能力也不容小觑,但凡将大数据项目真正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并产出可观的效益的企业都具备2个条件: 一是强大的技术能力;二是足够的资源支撑

那么,威佩的决心基于什么? 数据是电竞的核心,是与生俱来的优势。

1)数据应用方面: 对比传统体育,电子竞技的数据的应用更加平民化,普通玩家都能够拥有这个特权。


2)数据获取和数据量: 电子竞技的数据与生俱来,实时产生数据、输出数据,拥有更海量的数据库。


3) 电竞数据智能化的分析和应用: 如果把所谓的人工智能简化一下来看,其实核心就是算法模型和大型数据集。在解决了海量电竞数据的获取、清洗、存储问题的基础之下,再通过合理的算法模型对其进行建模和分析,从而得出有实用价值的结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想象空间。


“电竞的数据给威佩的业务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虽然和传统体育相比,电竞拥有更加深度、全面的数据,但在应用场景上两者是相通的: 比赛和战队



如果按照时间维度划分,可以把一场比赛划分为赛前赛中赛后。


赛前: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比赛战队进行全方位分析及赛果预测;
赛中:利用数据实时解说,帮助用户欣赏、深度理解比赛;
赛后:通过赛果的数据分析,判断战队的本次表现等。


目前,对于青训选手的选拔也可以基于数据进行评估、选拔。比如DOTA项目的“青训体系”,威佩的姊妹公司 - LGD电子竞技俱乐部曾经组建了一只完全由CDEC选拔出来的队伍,结果从外卡赛队伍一直打到了TI亚军!


事实上,电竞或许没有那么地被外人所理解,但是也绝对没有那么神秘。


面对外界关于电竞的一些非议,Y3始终坦然,他说 “我(对电竞)的看法,或者任何一位意见领袖的看法,其实都不重要,无论喜欢与否,电竞都是一个现存的事物,不是一两个人的意见和决策所能影响的。 但是, 我所希望的,是能够通过我们很多人的努力,可以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加良性、更加简单,变成一个很健康的选择。


给愿意加入电竞行业的人一个更好的环境,大概是这样的一种使命感。


就像Romain Rolland有一句话是:"Il n'ya qu'un héroïsme au monde:c'est de voir le monde tel qu'il est et de l'aimer."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而在场主看来, Y3则似乎在用10余年的时间,看清自己,然后取舍,成就自己对技术的理想主义……

Y3寄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也是Y3想送给所有养码人的一句话



往期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