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表龙门阵
负责吐槽一切!互联网大喷壶,大嘴善喷喷天下可喷之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视觉志  ·  10天,65亿:哪吒难产,盆满钵满 ·  昨天  
视觉志  ·  顶流凉了,青春黄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表龙门阵

看了这女孩才知道中年人不做视频是最后的体面

三表龙门阵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1-04-12 13:15

正文

最近有两件事,让我感到岁月不饶人。

上个月去到 新榜大会 ,台上有「半佛仙人」在做分享。

他讲,自己的团队建立了庞大的表情包库,分门别类打上了标签,创作时能做到极速检索、添加。

这是另一种「语言」,是我这个年纪想不到,也不会去做的。可对年轻人来说,这不仅发乎自然,且能科学应用。

只是加个表情包,有那么难吗?

实际上,不是难易的问题,而是本不属于自我天性的创作方式,强行套弄,那份刻意,屏幕前的受众能感知到。

上周去到南京,见了刚上幼儿园的小外甥。

小孩拿着 iPad,看视频、玩游戏,其中很多还是英文界面,他都流畅操作。

诚然,苹果的设计无比接近人的「意识流」,无限降低操作的门槛,可这代人对电子产品的亲近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而我们这代人,走过太长的路,需要多次迭代,才能说离新事物更近一些。

每每说到视频创作,总感觉话都说不完,一觉醒来就会有新的体悟。

那些视频创作的课程,那些短视频掘金的课程,镰刀挥舞的对象一定是中年人。

因为年轻人,知道怎么玩。或者说游戏的规则,就由他们制定。

你想,短视频行业,流行的那些 BGM、设定、剪辑方式,不都是他们玩出来的吗?

中年人做视频,颜值虽是门槛,却倒也不是致命的障碍。

重点是心态,破除心中贼,放下执念与脸面。很难是不是?

而即使做到一百分了,也只是为了看上去更像一个年轻人。

可这个年纪,做到一百分的太少了,勉强一分给勇气,九十九分给满屏的尴尬,凑个一百。

最为关键的因素来了。

即使做到了流畅表达,所谓言之有物,还是不行。

因为视频讲究画面。一句话:给观众一个理由,一个看你的视频,而不是读你文章的一个理由。

你必须让他们在承担信息获取效率低下的损失后,能从你的视频画面中得到补偿。

显然,画面中一个秃顶、皱皮、萎靡不振、普通话失格的形象,无法给出那份补偿。

那你为什么还要做视频?只是为了追赶年轻人吗?

俗语有云:为老不尊。

意思是:长者不知道尊重自己,行为不检点。

年纪大了,强行做视频、搞直播,属实是「为老不尊」啊。

我有一个例子,来说明真正的视频创作是什么样的。

当然,当然,我写的兴起,忘了说一个重要的前提。

王石、俞敏洪是能做出好视频来的,他们有钱,只要愿意,张艺谋都能为之鞍前马后。

故而,我上述所说针对的是绝大多数单枪匹马(起码是势单力薄)做自媒体的中年人。

好了,重来。

我有两个例子,来说明真正的视频创作是什么样的。

第一个,何同学,不展开讲了,以前写过,可以看 这篇文章

第二个,Vicky宣宣。十五岁的小女孩, B站当红的UP主。她的技能,你们先看看下面的视频,咱们再继续讨论。

我想你的感受和我一样,看到了满屏溢出的天赋。

这种天赋不是文本的天赋,而是视频化表达的天赋。

请各位陪审团,不,请各位读者,注意一下视频里的各种细节:呼哧带喘的跑回家,各种小鬼畜,扔掉数学课本,戏剧化定格等等。

这是一套完整的视频化语言。我想 Vicky宣宣 并没有事先进行特意编排,没有先写分镜脚本。

而中年人的操作肯定是,在镜头前正襟危坐,叨逼叨说一堆乐理知识,配合 PPT,讲述一首歌曲的创作过程。

Vicky宣宣的视频追求的不是信息量,但每个动作都有交待,近乎四格漫画的思维驱动。

另一个天赋是全球化……

你可能疑惑了,这也能叫天赋吗?

Vicky宣宣 熟练掌握音乐创作软件,熟练掌握英文歌词创作,发音令人愉悦,旋律虽然不复杂,但如同同仁堂的老先生,她知道如何配比达到令人舒适的方法。

在 Vicky宣宣 的创作中,常用到水瓶、笔袋等随处可见的小道具,录制软件也是手机自带功能。

在15岁的年纪,兑现了自己的天赋。在B站 Vicky宣宣 的多部作品播放量破百万,一个深圳艺术中学的普通初中生拥有了百分粉丝。

凭借这份影响力,她先后与 Youtube 网红、来自以色列的音乐夫妇 Yonina 以及来自爱尔兰的歌手 Allie_Sherlock 合作歌曲。

我建议你们去看看Vicky宣宣 和国外艺术家合唱的视频,大气淡定不怯场,这是新一代年轻人的面貌,如同B站的另一尊大神何同学一样,或用艺术、或用创意,来与全世界最优秀的那批人做平等的交流。虽是他们个体的成功,但也足以让观者感到欢欣鼓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