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萃
艺术,懂一点挺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幻世界SFW  ·  新书上市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萃

看懂名画 | 拍出1.2亿的《呐喊》,到底在喊啥?

艺萃  · 简书  ·  · 2017-11-30 09:02

正文

我们去博物馆看那些世界名画时,常常会被震撼到。

与之而来的,还有茫然与无措。因为,我们压根不知道这幅画到底画的是什么鬼?想要表达啥?O__O

So,萃花为了和大家一起提升审美技艺,特意开出专栏,教你如何去欣赏一幅画。

下面这个表情,泥萌是不是经常用咯?

那你造么,这个魔性表情包的鼻祖是谁?TA是挪威表现主义大师爱德华 • 蒙克Edvard Munch的代表作 《呐喊》

爱德华·蒙克-《呐喊》,1893,奥斯陆蒙克美术馆 ;油彩、胶面颜料、粉蜡笔、纸板,83.5cm×66cm

血红天空下,一个蓝衣人双手捂住耳朵“ 我不听~我不听~ ”,张嘴大叫起来,仿佛在呐喊!究竟是在怎样的状态下,画家才能get这种表达方式?

1、看构图

整幅画以桥梁为划分线 ,展开维度拉伸,可分为四大块——天空、桥梁与行人、冰水蓝海、小森林。画面上部橘红色与大地接触变成蓝色冰面,大红VS深蓝碰撞,使得红色天空没有任何热度。

桥上扶手像把利刃,将画剖开 。左下是红桥,右上是天空、蓝海、森林,整体形成鲜明对比。

再次以桥梁为划分看远近! 往前拉伸是整幅画的主视觉——惊恐的主人公😱造型夸张,没有固定形状,身体如同风中的一叶草。往后拉伸,是一对行人,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如既往朝前走。人物旁边的海面有些小船,船上的人离得非常远。

回归桥本身,发现TA没有尽头 。我们不知道桥从哪开始,去往哪个方向,我们何时到达?

2、看色彩

画布上满是弯曲的粗线条,上方橘红颜料如同火山熔岩,疯狂流动。颜料走势先于笔,四处扩散。

饱和度高的红、黄、赭石与蓝、绿等色彩相互交融 。红色天空冲压下来,我们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只能捂住耳朵大叫,发泄内心的恐惧,希望这一切不过是场噩梦。置身其中,人们会被画面吞噬。

3、看笔触

蒙克的笔触,跟梵高的创作很像, 都有种旋涡式的“追风感觉” ,表现得激情四射、仓促又充满诸多焦虑。这幅《呐喊》笔触real粗糙,好像返璞归真,重返小孩子的涂鸦既视感。画在流动,让我们感受到奔驰的速度。同时,整幅画多处混合明亮度高的色彩作为高光,瞩目又吸睛,点睛处理得很有个性。

蒙克和梵高 两人笔触都很捉急般躁动,喜欢画圈圈 。后人把梵高列入后印象主义,蒙克是现代表现主义。

4、看画背后的情绪

跟着萃花穿越到画背后的1893年,蒙克是酱紫描述滴:

“我跟两个朋友一起迎着落日散步,我感受到一阵忧郁。突然,天空变成血红色。我停下脚步,靠着栏杆,疲惫至极,感觉火红的天空像鲜血一样挂在上面,刺向深蓝色峡湾和城市。我的朋友继续前进,我站在那里,在恐惧中颤抖,我感到一阵巨大的、无尽的号叫突破自然而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