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幺儿,以后莫再屏蔽妈妈了哈” ·  2 天前  
央视新闻  ·  主播说联播 | ... ·  5 天前  
新华社  ·  今日寒露!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首个中国品牌日,你心目中,谁最能代表中国品牌?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10 09:24

正文

国务院近日正式回复国家发改委,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具体工作由国家发改委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关于品牌的无形价值,可口可乐公司创办人阿萨·G·坎德勒曾言:“即使我的企业一夜之间烧光,只要我的品牌还在,我就能马上恢复生产。”

 

中国品牌正在崛起

 

近段时间,祖国频频传来好消息,件件振奋人心!


从天舟一号成功地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到国产航母下水,再到首架大飞机试飞成功,都使中国制造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由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企业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总承包(EPC)合同签署,占世界高铁总量65%的中国高铁也日渐成为“世界名牌”……


这一连串的成果,也使“中国品牌日”的到来水到渠成,并具备现实意义。

 

高铁动车成为中国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图片|视觉中国

 

10年前的2007年,手机的热门品牌还是诺基亚、MOTO和索爱;家用的电器大部分是樱花、松下和西门子……放眼看去,欧美日俱全,唯独中国品牌缺席。


但是如今,各个领域的中国品牌已经全面崛起,并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大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品牌当年羸弱的光景早已成为历史,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以及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手机领域

在手机领域,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共计3.747亿部,出货量前五名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和vivo,从市场占有率看,与2016年第一季度相比,三星和苹果的市场占有率都在下降,而国产三大品牌却在齐齐上升。此外,华为在欧洲专利申请数量超越三星,排名全球第二;其推向国际市场的手机产品,60%以上为中高端产品。

 

 

家电领域


仅在智能手机市场,在传统强势的家电领域,国货也在发生变化。格力,专注空调行业20年,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领全球30%空调市场份额,改写了全球百年空调产业格局。2015年上半年空调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4.1%。在此市场条件下格力仍以净利润27.75亿稳坐行业第一。

 

一大批中国品牌正在形成影响力——美的、海尔、科沃斯、小米、蒙牛、安踏、李宁……从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国内外热销品牌网民搜索量来看,2016年我国网民对本土品牌的搜索次数占据总搜索量的53%,超过对国外品牌的搜索次数,反映出消费者对于本土品牌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同时,我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产品的质量及服务的评价逐年上升。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中国品牌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也存在着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创新体系仍需完善,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国际品牌建设缓慢等问题,这也是造成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短板”。

 

中国品牌发展整体仍然滞后

 

统计显示,在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工业产品品牌当中只占一个。

 

此外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显示,中国仅有36个品牌上榜。相对美国227个上榜品牌的体量及中国13亿人口而言,中国品牌显然还处于“第三世界”。而且,中国上榜品牌以“老面孔”为主:茅台、中国银行、海尔等。


201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的中国品牌

 

中国品牌发展滞后的同时,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却在提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近50%的奢侈品为中国人所购买,中国人海外消费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被海外市场称为“行走的钱包”。

 

制造业成本优势下降

 

不仅品牌发展严重滞后,留给“中国制造”的时间也不多了。

 

据德勤数据,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印度这六大制造业重点国家中,中国仅在成本上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褪去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的成本优势也在下滑。

 

如今全球最廉价的劳动力分布在东南亚国家

 

多年前曾有位美国学者做过一个对比,发现当时中国工厂的工人薪资不足美国工人的1/20,同时生活成本是美国的一半。到2014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和美国的差距已经几乎可以忽略,在美国每花费1美元的劳动力成本,在中国也大概需要96美分。这还并没有考虑到物流成本。

 

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涨价、人民币升值……我国制造业长期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效益却明显下滑。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加速追赶,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开始反思虚拟经济过度的弊端,把制造业作为未来经济政策的重要取向。因此,实际上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压力。

 

随着“低成本优势”的消失,我国制造业“粗放增长”的道路也即将走到尽头,尽快实现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是我国制造业的必然选择。

 

“中国品牌日”:将“品牌”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

 

在以上诸多背景的推动下,品牌建设成为了顶层议题。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次年,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提出要“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提议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是一个重要信号,它表明“品牌”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

 

首先,国家正在聚集重要资源为中国品牌打造保驾护航,引导中国品牌企业主动传播,做大做强,主动提升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其次,“中国品牌日”鼓励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平面、网络等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安排自主品牌公益宣传。就是说,国家希望引导媒体和社会舆论关注中国品牌。

 

相信随着“中国品牌日”的确立,经过市场经济30余年沉淀的中国品牌终将迎来“大爆发”的时代。

 

 

 

编辑:胡睿

来源:新华网、光明日报、国际商报、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时报、台海网、界面新闻、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