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青春期,身体迅速发育,对钙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但平时,有很多孩子都比较挑食厌食或偏好某些肉食,这就或多或少地导致身体缺钙。而身体一旦缺钙严重,不仅会导致孩子腿软、抽筋,还可能影响长个。
所以很多家长都挖空了心思为孩子补钙,食补不够就补品来凑。但要是家长对补钙的概念不深,就很容易陷入补钙雷区,让孩子越补身体越差。
1、半夜无缘无故被惊醒,并翻来覆去睡不着;
2、烦躁易怒,喜欢发脾气;
3、天不热也爱出汗,特别是入睡后头部出汗,时间久了还有枕秃圈;
4、挑食厌食也与缺钙有关,钙元素摄入不足,易导致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
5、骨质软化,常见的“X形腿”和“O形腿”,易发生骨折;
6、湿疹反复发作,常见于头顶、颜面、耳后。
这些表现都是缺钙的症状反映,保险起见,家长在给孩子补钙前,一定要带孩子去相关医疗机构做好检查,以免给孩子补错钙。
从小就听老人说,吃骨头汤能补钙,所谓的“以形补形”。但事实上,虽然骨头中含有钙元素,但骨头中的钙很难析出来。
即便你用高压锅煮上两三个小时,或是滴上几滴醋,再或是嚼碎骨头……到头来也只能吸收到1%左右的钙含量。
要说骨头汤“补”,其实是指满满的脂肪。
还有人说虾皮可以补钙,它的钙含量为991mg/100 g,这算很高了。
可虾皮虽好,却存在两个问题:含盐量高,在100g虾皮中就含有钠元素 5057mg,孩子不能吃太多;吸收率低,虾皮很不好消化,含有的钙也不太好吸收。
经常听大人说,“去外面晒晒太阳,也是可以补钙的”,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因为晒太阳时,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生成前维生素D3,再依靠皮肤温度转为维生素D3,由淋巴等转运吸收入血,再经肝和肾中羟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性维生素D,从而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促进骨的形成,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所以,晒太阳并不能直接补钙。
有家长说,外国人的骨骼生长那么强,都是因为吃牛肉的关系,因而也常备牛肉给孩子补钙。事实上,吃牛肉多的人,却恰好是钙缺乏严重的人,这是因为牛肉本身含钙量极低。
同时,肉里面含有大量的“成酸性元素”,主要是磷、硫和氯,它们让血液趋向酸性,身体不得不用食物和骨骼中的钙离子来中和成酸性元素,因而增加体内钙元素的流失,减少钙的吸收。
有的家长听别人说孩子补钙能长高,于是也效仿着买钙片,做补钙食物给孩子吃,很有可能把孩子置于以下危害中:
导致软骨过早钙化,前囟门过早闭合,这样会形成小头畸形,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会造成长期的高钙尿症,增加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机会;
骨中钙的成分过高,骨质变脆,易发生骨折;
影响孩子的食欲,从而影响肠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
所以,孩子补钙要科学合理,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进行。
虽然谣言满天飞,但牛奶和奶制品绝对是补钙食物第一名。
牛奶含钙丰富,一杯牛奶(200 mL)中的钙超过 200 mg,每天喝一杯牛奶 + 一杯酸奶,就满足了一半的钙需求。而且,牛奶中的钙还特别好吸收,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天然钙片”,很容易吸收。
奶酪能增进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促进代谢,增强活力,保护眼睛并保持肌肤健美,奶酪是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有利于维持人体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稳定和平衡,防治便秘和腹泻。
之所以说“某些”,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豆制品都能“补钙”。比如豆浆,大豆的确含钙丰富,但加水变成豆浆之后,钙含量就稀释成了 10 mg/100 g,只是牛奶的 1/10。所以豆浆不能代替牛奶。
如果想要靠吃豆制品补钙,推荐你选:
卤水豆腐:又叫北豆腐,含钙量 138 mg/100 g;
石膏豆腐:也叫南豆腐,含钙量 116 mg/100 g。
它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卤水或石膏,更能增加钙含量。至于内酯豆腐,虽然口感细腻嫩滑,但补钙效果差多了。
朋友圈里流传着:补钙第一名,打死也猜不到,根本不是牛奶。虽说是谣言,但芝麻酱中的钙,不可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