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匠心地理
诸位可爱的地理粉,匠心地理长期致力于图解真题,手绘地理,电子制图,原创PPT等实用地理资源的打造。走进匠心地理,我们一起学地理知识,练习地理板图板画,看趣味图解。让地理化抽象为具体,变朦胧为直观。期待您的到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GB湖南人  ·  【2.10复盘】反包上涨有点缩量,Deeps ... ·  2 天前  
西藏发布  ·  《实施细则》出台!涉及拉萨这些人! ·  2 天前  
西藏发布  ·  为期35天!拉萨这里全封闭施工 ·  2 天前  
西藏发布  ·  为期35天!拉萨这里全封闭施工 ·  2 天前  
TGB湖南人  ·  云计算和本地一体机齐头并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匠心地理

打卡真题 || 泥炭湿地(1300)

匠心地理  · 公众号  ·  · 2024-06-16 20:45

正文

(2024年新课标卷)

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7a),当泥炭堆积高于周围区域时,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7b)。

图7


(1)分析寒冷的气候在泥炭湿地发育中的作用。(6分)

(2)简述典型泥炭湿地和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与生物量的差异。(6分)

(3)指出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的地形条件。(4分)

(4)说明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中,水中营养元素逐步减少的原因。(6分)

(5)分析垫状泥炭藓层高于周边地面但仍能处于过湿状态的原因。(6分)


【答案】


(1)气候寒冷,湿(水)生植物生长慢,有机质积累多;气候寒冷,微生物活动弱,生物残体分解缓慢;蒸发较弱,有助于洼地积水,厌氧环境分解不彻底,有机质合成腐殖质;冻土发育,下渗和淋溶作用弱,有利于泥炭的积累。
(2)典型泥炭湿地:水流由四周向中部汇集,生物量较大。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由中部向四周散开,生物量较小。
(3)总体以台地或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起伏小;中部地势略高于四周。
(4)生物量减小,且以贫营养的藓类为主,生物残骸分解提供的营养物质少;水流由中部向四周流动,缺少周边营养物质的汇集,且营养物质向外流失;积水减少,营养物质分解加快;下部泥炭层较厚,营养物质易向下淋失。

(5)气温低,地表水分蒸发弱; 藓类能够拦截雨水,涵养水源; 下部泥炭层较厚,蓄水能力强; 冻土广布,蓄水量大; 与周边地面高差小,地表径流流速慢,流失水量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雨养型泥炭湿地、典型泥炭湿地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泥炭湿地的形成条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沼泽湿地的功能与作用、土壤的结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1问详解】 泥炭湿地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生物数量、微生物的活跃程度等。寒冷的气候不利于微生物的活跃,其微生物的活跃程度相对较弱,其生物残体的分解速度更为缓慢,而气候寒冷会使得植物的生长速度相对较为缓慢,有机质的累积相对更多。同时气温低不利于蒸发,会使得在低洼地区更容易产生积水环境,由于水可以隔绝空气,该厌氧环境下不利于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的数量会更多。气候寒冷,冬季时会有季节性冻土发育,而季节性冻土不利于下渗和淋溶作用,更有利于泥炭的累积。
【第2问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典型的泥炭湿地是地势相对较为低洼地区,局部的洼地水流会从四周向中部汇集,同时洼地内湿生植物生长,其生物量较大。而雨养型泥炭湿地是指泥炭堆积高于周边区域时,水流会从中部向四周散开,由于湿地水中氮磷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的生物,故其生物量相对较小。

【第3问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雨养型泥炭湿地是中部略高、四周略低的地形特点,故其该地应以台地或平原为主,整体地势较为平缓,起伏较小,其中部地势应略高于四周地区。

【第4问详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