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尔街见闻  ·  刘强东参战,王兴猛攻,前置仓又火了 ·  3 天前  
洪灝的宏观策略  ·  《洪灝:财政牛不牛(多图)》 ... ·  4 天前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AlphaFold拿了诺奖,但它并不是商业化最快的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楼市“重磅炸弹”来了!广州宣布“租购同权”,租房也能上名校!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7-19 08:46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广州楼市爆出大消息! 


就在17日,广州提出了中国住房租赁史上可能具有里程碑的一条措施:租购同权


这意味着,在广州,只要是符合条件的租房人,未来也可与业主一样,其子女享有同等就近入学的权利。


本文综合自丨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广州日报、金羊网、中国消费者报、每日经济新闻、央视新闻、暴财经(ID:icaijing123)、21财经搜索(www-21so-com)、21财闻汇(jiayou21cbh)



租房也能上名校!

广州提出:租购同权


从广州市政府官网获悉,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合理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广州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广州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该《工作方案》中提出了中国住房租赁史上可能具有里程碑的一条措施:租购同权



《工作方案》提出了哪些措施呢?


划重点啦!


1. 租房人员子女,可就近入学


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人才绿卡持有人子女等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符合市及所在区积分入学安排学位条件的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其监护人在本市无自有产权住房,以监护人租赁房屋所在地作为唯一居住地且房屋租赁合同经登记备案的,由居住地所在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安排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政府补贴的民办学校学位)就读。


这意味着,以后在广州租房,租房人子女可就近入学。



2. 提高租房公积金提取额度 


职工月提取最高限额由原来的不超过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倍的30%,提高至不超过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倍的40%。


3. 出租住房税收减免优惠


对个人出租住房的,由按照5%的征收率减按1.5%计算缴纳增值税;


对个人出租住房月收入不超过3万元的,2017年底之前可按规定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


对房地产中介机构提供住房租赁经纪代理服务,适用6%的增值税税率;


对一般纳税人出租在实施营改增试点前取得的不动产,允许选择适用简易计税办法,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4. 增加租赁住房用地有效供应


将租赁住房用地供应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商品住房用地的,土地溢价率超过一定比例后,由竞价转为竞自持租赁住房面积。


5. 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造成租赁住房


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改建后的住房,其土地使用年限不变,调整后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标准执行。公安消防等有关职能部门按照改建后的实际使用性质进行审批验收。改建后的租赁住房,不得销售。


同时,出租人按照国家和地方的住宅设计规范改造住房后出租也被允许。



“租购同权”会带来什么影响?


为什么说“租购同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呢?


分析认为,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房价贵的重要原因是附着在其上的优质资源,比如优质的学校,医疗等资源。


这些资源往往具有独占性(即按片划分的择校体系),也就是说,只有买房子的人,拥有产权的人才能够享受。稀缺就会导致溢价,因此最贵的房子往往是所谓的学校房,医疗房。


2017年2月27日,北京三里河一套66平米2室一厅的房子,成交单价134849元/平米,签约价格达到890万。


不少所谓的地产专家或者推销者,也常常会把这种独占性和稀缺性当做是推荐房源的最重要理由,也是这个道理。


这种独占性还导致一个问题就是拥有房产的人和租房的人之间存在着一条无形的身份落差和阶层鸿沟。


现在,按照广州的规定,租房可以和购房享受同样的资源,那么无形中就等于把租房的价值提高了许多,让租房和购房者拥有同样的权利。


“租购同权”有什么好处?


  • 第一:大大的缓解了人们的买房热情,曾经何时,多少父母,就是为了一套学区房,唏嘘不已。不少人买房和换房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教育,现在广州既然不要买房就可以享受到教育了,那房子还换吗?


  • 第二:进一步确立租房体系的地位。租房的价值不差于买房,那么在存量房为主体的一线城市,这些存量资源就可以发挥其作为租赁房资源的重要性。


  • 第三:对于人才来说可能格外重要。在北京、上海、深圳,有多少怀揣梦想的南漂、北漂因为无法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资源而出走呢?一旦,租房确权,那么对于人才的吸纳将是颠覆性的影响。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隐忧,就是这种拥有好教育资源的地块,房租方面,可能因为供求关系的变化,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为大量想给孩子良好教育资源的父母会纷纷去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块租房,而不是买房。



租房的笑了!



众所周知的原因,买房越来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租房便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据有关统计分析,目前我国大概有1.6亿人在城镇租房居住,占城镇常住人口的21%,这当中以新就业的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要群体。


只是,正如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此前所说的,“租赁在住房领域还不算是一种选择,仅仅是一种过渡。”


对于大部分租房一族来说,因为缺乏足够多的财富和收入去支付首付与按揭,所以只能暂时靠租房居住。


但一旦经济条件允许,大家又会快速转向购房,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身为租客没法享受到房屋产权人同等的公共权力。


其中,最为重要的又当属孩子上学与住房高度挂钩问题。


在大城市,所谓的重点学校,一般会要求户籍和房产证明,甚至有的还会更进一步的要求孩子在此房落户满N年才有入学的资格,这种极为苛刻的要求,也是造成学区房乱象的根源所在。


但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只能无条件接受,硬着头皮却买房,结果一家人为了一套房子过着紧衣缩食的日子…….



此外,大家在租房时,还经常遇到诸如房东突然下逐客令,或无缘无故要涨房租这样的无理要求。


此前大火的《欢乐颂》中,就有这样的一幕,三个租房美女突然接到房东电话就被涨房租了,然后,大家只能默默承受,一点反抗余地都没有。



好在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即将成为历史。


今年5月19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住房租赁和销售的法规——《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就已对租客的这些痛点做了规定。


一是规范租金支付和调整方式。承租人按月支付租金,住房租赁合同中未约定租金调整次数和幅度的,出租人不得单方面提高租金。


二是鼓励签订长期租赁合同。住房租赁企业出租自有住房的,除承租人另有要求外,租赁期限不得低于三年。


三是注重承租人居住权利保障。征求意见稿规定承租人可依法申领居住证,享受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


四是强化租赁市场管理。要求政府制定单间租住人数和人均租住面积标准,并明确规定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出租用于居住。


显然,广州此次出台的政策,和上述全国性法规是一脉相承的, 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城市跟进相关政策。



专家解读:租房者权益将向购房者靠拢


方圆资产管理首席市场分析师邓浩志表示,文件首次提出“实现租者幸福居住”的目标,这至少意味管理政策会积极引导,将租房作为未来重要的居住方式,租房的配套权益也将向购房居住靠拢。


邓浩志分析,《方案》列举了很多保障租赁人权益的内容,解决了以前租赁不具备的权益问题。比如子女教育,一直以来就读是跟户口挂钩的,户口跟房产挂钩。不少人就是因为要解决孩子的就读问题而选择买房。若该政策落实,这部分人就可以选择租赁,减少买房焦虑。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并不意味着房价一定不会涨,“因为房价与供求关系相关,土地供应的紧张等问题,估计短期内难以解决。房价也可能由于出租租金的稳定而得到支撑。对于无力购房的人而言,如果能够租房都有相关权益无疑是好事。”



房屋租赁时代即将来临!


昨天,人民日报海外版说到: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的背景下,中国楼市调控政策不会反反复复、虎头蛇尾,而是将真正确保房屋回归居住属性,并为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创造环境。


虽然“长效机制”长什么样儿,暂没有官方说法,但万变不离其宗,长效机制的目标,无非就是要使住房回归居住属性,无疑,发展租赁市场就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近来包括一线城市及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已迎来一大波新地供应。而土地供应普遍“竞自持”,甚至出现100%自持、完全用于租赁及供地大规模转向保障性住房等现象表明,我国楼市供应体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指出,“随着房价的上涨,再加上热点城市限购越来越严格,具备购房能力的人慢慢减少,购房年龄将会延迟,这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在租赁市场停留更长时间。”


链家研究院认为,未来5-10年,中国租赁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的市场体量约为1.6万亿元,2025年将达到2.9万亿元,2030年有望超过4万亿元。


在政策支持及社会发展的变化下,买房这一传统方式正在悄然转换,租房时代即将来临。


21君

小伙伴们,你如何看待广州提出的“租购同权”的措施?你认为其他城市是否会跟进呢?


百万读者都在看


宗庆后独生女被人利用?收购中国糖果失败,这两家公司却赚大了!


【专访】柳传志、孙宏斌:两个男人不得不说清楚的故事


本期编辑 刘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