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肖相如频道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出生于中医世家。我国中医肾病学科创始人时振声教授的首位博士,全国重点肾病专科学术带头人,获“白求恩式的好医生”称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OL中关村在线  ·  安卓流畅度真的追上苹果了吗? ·  2 天前  
HR新逻辑  ·  员工年终访谈,32个问题清单 ·  4 天前  
薪人薪事企小薪  ·  入职23年,为何赔偿金只判12年?很多人都理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肖相如频道

药食同源 —— 美味的蕨菜,清热利尿通经络

肖相如频道  · 公众号  ·  · 2019-04-30 07:00

正文

导读:采摘蕨菜的季节就要到了!那么,美味的蕨菜和蕨根粉在历史上有什么样故事,又有什么样的药用价值呢?一起来看文章吧!



1



蕨菜的供食用,由来已久,在《诗经》里便有“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山有蕨薇”等记载。


在许多故事里,往往是把蕨和薇相提并论的。


梁简文帝在《七励》里说:“黎霍可膳,薇蕨堪餐,五味口爽,宁假玉盘”。


朱德润在《访刘道士》诗里说:“春入山拗长蕨芽”。


倪瓒在《溪山春晓图》的题句里说:“提壶入林春蕨肥”。


沈与求诗:“盛供春山紫蕨肥”。


这些句子,不但说出其可餐,并也反映其味美。


假如蕨菜再和其它一些菜蔬搭配,那便成为美肴。在诗歌里,笋蕨并称的最多。


如梅尧臣诗:“山蔬采笋蕨”。唐庚诗:“笋蕨春生笋”等,孔尚任《桃花扇》中,也有“林中笋蕨堪清供”的名句。可见加些作料,与笋同炒,非常鲜美。


又有和鱼类并提的,如孙觌诗:“烹鱼煮蕨饷春耕”。


从这些引文可以看出,蕨是一种可以作蔬菜的野生植物。



2



蕨菜的别名很多,也称为“虌”,《尔雅》云:“蕨,虌也”。


陆佃《稗雅》对这两个字解释说“蕨,初生无叶,状如雀足之拳,又如人足之蹶,周秦曰蕨,齐鲁曰虌,初生亦类虌脚故也”。


其实,蕨字在入声六月,虌字在入声九屑,“月”和“屑”古韵相通,这两字,也算是迭韵。所以虌字,可能是从音而得,也可能是从义而得。


蕨,一称蕨菜,或称蕨儿菜,广西称为甜蕨,和《本草纲目》所记的“味甘”吻合。


其苗称为蕨萁,萁即是茎。它的叶子,在初出未展开时,上部拳曲,表面又生白色的毛茸,好像是小孩伸出拳头一样。


因此,除蕨、虌二字外,河南称它为拳菜,江西又称它拳头菜,河北称为龙爪菜,广东称为龙头菜。


初生的形状,又好像是如意,所以江苏称为如意草。


这些都是从初生嫩叶的形状得来的名字。


它的叶子是羽状分裂的,所以江苏称它为山凤尾。


它的叶柄甚长,且叶为革质,叶缘反卷,因此,浙江便称为鹿蕨菜,是形容它的叶子,有些像鹿角。


湖南又称为乌角或小角,是否含有以上的意思,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华南又称铁蕨菜,浙江又称铁狼萁,是形容它的叶子有些像兵器铁蒺藜和狼牙棒,这些都是从老叶和柄的形状得来的别名,老叶不能食用,但是可以酿酒。


它的根茎,是制淀粉的良好原料。


元代人郭钰的诗里说:“紫芽初长粉如脂”。如今,浙江的“乌糯”和“山粉”两个别名,又是从根而得的。根部制出的淀粉,俗称蕨粉,可以代替藕粉,亦可用以酿酒。



3



谈到吃法,陈藏器说:“蕨生山间,根如紫草,人采茹食之”。


李时珍说:“其茎嫩时采取,以灰汤煮去涎滑,晒干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其根紫色,皮肉有白粉,捣烂再三洗澄取粉,作粔籹汤皮作线食之,色淡紫,而甚滑美也。”


灰水煮,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蕨菜的根和叶含有棉马酸,灰水是碱性,可以破坏其酸,使之无害于人。


山村里一般的习惯,是初采生苗,用稻草灰或麦秸灰水,煮一沸后,再用清水泡浸半天取出,加上一些油盐酱醋之类,便是一道很好的素菜,或者与笋同炒,宜乎多油少盐味颇鲜美。


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里,载有笋蕨馄饨,便是以笋蕨加作料为馅。


也可再用盐腌一下,当作成菜吃,还可如法蒸后晒干,扎把贮存,临时,开水一泡,加上佐料就吃,或者再炒一炒,都很方便,又不论是鲜的或干的,都可以和米面煮食。



4



蕨菜还有它的医疗用途,《本草纲目》上说它:“甘寒滑无毒”。


陈藏器说它“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


孟诜说它“能补五脏不足,气壅经络筋骨间”,可见也是食疗方法的一种。


李时珍说:“泄阳气,降而不升”,所以对阴虚阳亢的失眠颇为相宜。


余在秦陇,对于失眠、头昏、血压增高,以及一些需要利小便和需要疏通经络的病症,都劝患者以灰水煮过的蕨菜佐餐,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食疗方法。



注:本文选摘自《中医临床家耿鉴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孙瑾臣:治疗儿科疾病的“药食同源”类药物经验

药食同源的“乌梅”,你怎么用?

见证「药食同源类药物」的神奇 —— 「大枣」的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