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融媒体直播“美丽中国 四季行歌”第二季《绿水青山的中国》出发活动在北京举行。长江文化促进会会长王琳出席活动,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董事长王殿常和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桂云在活动上进行分享,讲述守护绿水青山的三峡故事。
▲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活动现场,王殿常从三峡集团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安徽六安实践出发,讲述三峡环保人从作为“水医生”为城市把脉问诊,到担当“水管家”为城市保驾护航的“治水”历程,分享几年来长江沿线城市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黄桂云作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代表,以长江特有珍稀植物珙桐保护工作为例,讲述植物保护背后的艰辛与喜悦,分享珍稀植物保护成果,号召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到美丽中国建设。
多年来,三峡集团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城镇污水治理为切入点,三峡集团跨越长江沿线11省市建设运维管网,污水日均处理规模大幅提升,守护着沿岸亿万人民乐享栖居的美好生活。与此同时,三峡集团还保护着与水相伴的自然“精灵”,多年累计保护长江流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1950种3万余株,放流长江珍稀特有鱼类2100万尾,持续统筹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加强长江珍稀动植物保护,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据悉,《绿水青山的中国》节目组将沿长江顺流而下,用镜头记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生态美景,讲述长江流域独特的文物古迹故事,展示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着力打造“长江文化带”全新概念,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该节目将于近期在央视科教频道(CCTV-10)、社会与法频道(CCTV-12)推出,央视频、央视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上线。
大家好,我是长江环保集团的王殿常。6年来,我们两千多名员工奋斗在长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第一线,见证了长江流域生态巨大变化。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六安的变化。
2019年,《焦点访谈》报道了六安的水污染情况。那时候,六安的地下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落后,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河道,河水黑臭,居民苦不堪言。当地政府痛定思痛,决定请来我们这个“水医生”为其“治病”。
接手后,我们给六安“把脉”、对症下药。几十位水利、环境专家带队,13个工程同时启动,修复老旧管网,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还采用新技术把污泥转化成肥料,实现了循环利用。同时,我们还打造了一个智慧化管理平台,让运行和维护更加高效。
现在的六安,14条黑臭水体已经全部消除,雨季再也不会出现“城市看海”的情况。水清了、鱼来了,岸边种上了青草绿树,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曾经的“臭水沟”也变成了“网红”景点。
五年过去了,“水医生”成了“水管家”,继续守护六安这座城市,也守护着长江沿线的其他57座城市,让每一滴长江水,干干净净来,干干净净走,滋润千家万户。
大家好,我是长江生态保护工作者黄桂云。
长江三峡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物种基因库”,拥有大量特有珍稀植物。
2007年,一次野外考察中,我们发现在海拔1000多米的易滑坡山体上生长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一旦发生滑坡,这些植物就会面临毁灭。
于是我们在峭壁边扎起了帐篷,一住就是一个月,每天观察记录他们原生境状况、量身定制“分级移载”方案,最终这批珙桐成功从野外搬家到了三峡坝区,移栽成活率达100%,看着引种珙桐终于绽放出白鸽般的花朵,那一刻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二十多年来,长江植物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我们抢救保护了长江流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1950种。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我向总书记汇报了我们的工作,总书记对我说,“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决心按照总书记的嘱托,更加努力去保护特有珍稀植物,让无数生命的奇迹在三峡坝区茁壮成长,让生态文明的理念生根发芽、蔚然成林。我是黄桂云,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谢谢大家!
值总:王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