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茅HR  ·  2025年1月1日起,病退政策全面取消 ·  昨天  
智联招聘HR公会  ·  携手共赢,智联招聘与HR伙伴共赴未来 ·  昨天  
小小的python学习社  ·  “面试了一个45岁的程序员,他要月薪2万,我 ... ·  昨天  
EETOP  ·  这篇博文让英伟达“血流成河”!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确实变贵了|9 月保险清单

也谈钱  · 公众号  ·  · 2024-09-18 14:00

正文

本月清单的摘要:
1、医疗险、意外险无更新,他们不受预定利率影响。

2、重疾险、定期寿险旧产品已下架,新产品正在陆续更新,成人重疾达尔文 10 号、少儿多次重疾小青龙 5 号已经更新到了。可以了解下更新后的变化,但还是 建议不急的小伙伴可以再等等

3、关注储蓄险的小伙伴,这个月的 重点可以放在分红险上

因为这轮预定利率 调整普通型保险和分红型保险是错开的,所以在 9 月 31 日分红型产品预定利率调整之前,当下的局面是:

  • 普通型储蓄险的预定利率上限下调到 2.5%;

  • 分红型储蓄险的保底 IRR 还有 2.3%。哪怕最差情况没有分红,收益率也不输普通型储蓄险,但凡有分红呢?比较优势很明显。

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复星保德信的 星福家 。过去 3 年保司投资收益率,复星保德信排名前十,很靠前的位置了(清单里原来推荐的中英福满佳,上上周突然下了,所以这里做了更新)临近截止时间有些产品变动会比较突然,需要的小伙伴还是尽早安排。

……

之前有伙伴估算过,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考虑预定利率影响,成人重疾大约会涨价 12%(以 30 岁、保终身为基准计算,保障期限越短、涨价幅度越小)

我也关注了下实际价格变化:

报价比价信息由 @齐欣云服 提供

确实变贵了。不过考虑到 达尔文 10 号 的基础责任也增加了 意外导致重疾额外赔付 30% ,实际涨价幅度应该小于 10%。

大家感觉如何?这两年欧美通胀,看惯了好多产品一边涨价、一边还悄悄减净含量。相比之下,看到这边涨价、加量,我觉得保司还挺良心的。

对了,达尔文 10 号相比 9 号,除了基础责任增加意外导致重疾额外赔付,还增加了一个可选项,女生用户可能会感兴趣—— 妊娠期间重疾,额外赔付 50% (加价的钱让老公掏

也提醒下这个责任的限制 👇 注意小字部分的说明

……

小青龙 5 号 也更新完毕,但目前只有保终身一个选项,保 30 年、保到 70 岁会稍晚上线。考虑到急需的小伙伴都赶着预定利率调整前上车了,现在应该没那么急。 从以往的经验看,产品更新迭代也需要一两个月,还是建议大家可以再等等看。

小青龙更新幅度不大,保障责任就不重复啦。多聊几句增值服务吧 👇

其实不止小青龙,很多保险附带的增值服务都挺吸引人的,医疗领域保司能接触的资源比我们要多。 有事没事多翻翻保险资料、保司官网是个好习惯

有次生病,医生给我开了自费的药。时隔很久我翻保司官网才知道,单独申请我的保司可以全额报销。大腿拍折,十好几块呢 😭

现在学乖了,看病、买药之前专门确认下保司有什么增值服务,发现不少好东西。最近我在上保司合作的在线健身课,后来也太看好了,跟着一起蹭。课程质量确实比免费视频好不少,后面有机会展开和大伙聊聊收获。

9 月保险清单

目前可选新品比较有限,急需可以参考,不急建议再等等。

我比较喜欢的、给不同群体的配置顺序,供大家参考:

给自己:医疗险 → 重疾险 → 定期寿险 → 意外险。

给父母:医疗险 → 意外险(→ 定期寿险)。父母一般不需要投保定期寿险,如果依然在偿还贷款等负债,可以酌情考虑。年龄超过 50 岁,配置重疾险通常就不太划算了。

给孩子:医疗险 → 意外险 → 重疾险。

补充:有特殊要求的小伙伴,可以在文章里的任意小程序链接戳进去,预约顾问老师。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建议的,包括但不限于,有既往症、筛选可以投保的保险,看好一些我这里没推荐的,想要一个完整投保方案,等等等,都可以问~

下面是具体说明。

医疗险

医疗险的定位是医保的补充,用来补充医保覆盖不到的部分,比如更高额的医疗开支和更好的治疗手段。

挑选的时候建议大家优先注意这几个要素: 保证多少年续保、是否涵盖外购药和质子重离子 ,先确定保障足够然后才是考虑免赔额和具体保费。我比较看好这几个 👇

看重院外购药,就选好医保·长期医疗(0 免赔)。不想要 0 免赔条款,希望保费便宜、用在刀刃上,或者看重 20 年保证续保,就选长相安。

应小伙伴的建议,之前还补充了一款中端医疗险推荐。除了可以看公立医院特需部、部分指定私立医院,它甚至还能 报销非重疾既往症 ,只要投保 3 年内无相关理赔即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了解看看 👉 君龙臻爱无忧

往期讨论过的相关话题:

重疾险

医疗险可以保证医疗开支,让我们有钱治病。但罹患重疾治疗期间我们很可能无法继续工作,收入会因此中断,但生活开支像住房、餐饮却还要维持。重疾险的典型场景就是 补偿中断的家庭收入 ,主要保障收入风险,而不是开支风险,这是重疾险和医疗险最大的区别。

有的小伙伴会问,那孩子没有工作收入,没有收入风险,还需要投保重疾险吗?实际上买给孩子的重疾险保障的是家长的工作收入,因为孩子如果生病需要照顾还是会影响家长的工作能力。

重疾险是罹患重疾直接赔付,所以挑选重疾险主要看保险的保额和保费, 保障尽量高、保费尽量低 。我比较看好这几个 👇

达尔文 10 号 为例,成人重疾的一般配置思路, 供大伙参考:

  • 身故责任,我不会选,差价补定期寿险更实在;

  • 缴费期限,选最长的,减少现金流压力;

  • 建议选上住院津贴保险金,60 岁前未发生重疾,60 岁后住院可领取住院津贴,提高保额的可得性;

  • 女生用户可以选上妊娠期重大疾病关爱金,只加价了 10 多块;

  • 有预算可以考虑选上 60 岁前额外赔付,正是重疾险发挥收入补偿作用最重要的年龄段;

  • 癌症二次赔付,有条件可以选,毕竟成年男生 50%、女生 80% 以上的重疾都是癌症;

  • 心血管二次,可选。这个不算普遍适用,但很适合高强度工作的伙伴们(仅限于单次重疾)

小青龙 3 号 为例, 少儿重疾险我的想法:

  • 保障期限选 30 年,缴费 20 年。主要关注工作以前的保障,工作以后孩子就是独立个体了。保到 70 岁或者终身,也许从“课题分离”的角度来说并不必要,也不经济;

  • 有条件的,疾病关爱保险金(也就是“额外赔付”)可以选上,扩充保额;

  • 其他责任可以不选,像癌症二次这样的,对孩子来说概率太小了;

往期讨论过的相关话题:

定期寿险 (本期暂无推荐)

定期寿险保障的风险和重疾险一样,也是 保障收入风险

典型场景,比如一个家庭有孩子、有房贷,如果一方意外离世,家庭收入会因此少了一大半,很难再维持正常家庭生活。再或者我们年轻人意外离世,那父母的养老应该怎么办?定期寿险解决的就是这个担忧。

定期寿险也属于一次性给付,同样 重点关注保额和保费 ,通常保到退休年龄就够了。

往期讨论过的相关话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