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momo本来的计划是和朋友一起去旅游,但看到中意城市的机票和酒店价格全都“高攀不起”后,她决定宅家里躲避人群。
一直都喜欢打游戏的她,为了玩点新鲜的,找到了一家租赁游戏设备的网店,跟客服说了自己想玩的游戏和家里设备情况,客服向她推荐了一款VR设备。这台设备的价格要几千块,但租起来却平民许多,10天190块,客服告诉她,开在商场里的那种VR体验馆都要几十块一个小时呢。
momo已经觊觎VR头显已久。抱着尝鲜的心态,她接受了客服的建议。整个假期,只要有时间,她就会戴上头显,泡在VR的世界里,做运动、打游戏、看电影……沉浸式的VR体验,一下子拉满了。
“买?不必啊。”在momo看来,使用它,但不必拥有它。享受它,但不必花高价。之前,momo也买过很多新鲜东西,比如健身环和Kindle,但大部分的归宿都是“放到吃灰后再二手挂出”。
但在租用这个产品的时间段内,她却会“物尽其用,绝不浪费一丝一毫”。
momo已经是“用而不拥”的老玩家了。这几年,她深入践行着这套消费哲学,给自己租过好几次switch和相机。
“能省省、该花花”“不是太贵买不起,而是这样更有性价比”“花小钱、办大事”……这些热梗风靡全网的背后,是这届年轻人在消费观上的“智性脑”集体上线了。穷鬼套餐、平替测评、反向消费、二手热潮……在消费上,大家越来越精打细算,但同时也越来越有创造力了。
这种“用而不拥”,何尝不是智性消费上的“细分赛道”?
她在东京的一个公园里发现了一家可以提供租狗服务的宠物店,5000日元可以租一个小时,狗狗陪伴逛公园。这一下子击中了李李。她一直都想养一只小狗,奈何在大厂工作的她,每天忙到起飞,别说养狗了,怕是养盆绿植都会经常忘了浇水。她担心自己不能给小狗细心的照料,又不好意思找朋友借狗玩。没想到,这次旅行意外给她提供了成为“捡屎官”的机会。
她租了一只金毛,一个小时的“租狗”体验中,李李要保证狗狗的安全,也要注重狗狗的遛弯感受,虽然很累,但看到狗狗伸爪子求撸的那一刻,李李感觉自己被治愈了。在沉浸式体验了一把有狗的生活后,李李决定下一次来的时候,还要再“租一只狗出门溜溜“。
之前,“后浪研究所”还做过一篇报道,有一种新的职业,叫cos委托,即如果你愿意,可以花钱“租”个游戏里的纸片人约会。cos纸片人的,是身高175以上的“帅气”女生,她将自己打扮成你喜欢的二次元里的男性角色,陪你在现实生活中约会一天。
对于客户来说,“租”个男友来满足你在亲密关系里的期待,但却不用承担这其中的烦恼,这怎么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呢?
年轻人对于“用而不拥”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可“用而不拥”的也越来越多。
几年前,社交媒体上还是租相机、租衣服、租电脑的经验分享,而现在,年轻人已经开始租露营设备、租菜园、租乐高、租首饰……
在面对一些价格高但使用率低的产品时,租回去试试已经成为他们的优先考量,而且,谁说租来的体验不是体验呢?
“智性消费”的背后,其实是大众的消费关注点,都回归到了产品或体验本身。“用而不拥”则是将体验感拉向了极限——据新京报贝壳财经《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情绪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消费需求,除了物质上的获得感,年轻人也希望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而“用而不拥”恰是用最少的成本,得到更多的满足。
说到自我宠爱,从去年开始,社交媒体上就刮着一股“重新养自己一次”的风潮。
有人在27岁的年纪,给自己报了从小就喜欢,却一直没有机会学习的舞蹈课程;有人给自己买了全套的化妆品,决定零基础学习化妆打扮自己;有人给自己买了人生的第一台游戏机,用游戏填补自己童年幸福感的缺失;有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自己买了第一个大牌包,借此摆脱原生家庭所带来的自卑……
形形色色的产品与消费背后,是人生体验的填补,也是自我满足的需要。
可见,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是抠搜、不舍得花钱。反而是希望把钱花在刀刃上,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换来更丰富的体验。
用momo的话说,一台相机要近万元,一个好头显也得大几千,我买不起我还租不起吗?靠租,就能用上好东西,还能用上很多好东西,这不香?这才是真正的宠爱自己。
一位做租赁手机、电脑生意的创业者也以电子产品租赁的火热为例,分析了年轻人“用而不拥”的原因。一方面是现在的产品迭代速度太快,性能也随之提升,“但想要追求高配置,不仅会让产品使用周期缩短,还会大大增加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则是,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即时享受,及时获取。
在“用而不拥”下,年轻人不用一次投入大量的金钱,也能享受同等的体验。
除了电子产品的尝鲜,旅行场景,也是momo大量“用而不拥”的场景。
租相机,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型号;租潜水表,陪她进入“海底两万里”;租无人机,当她跟朋友一起在河流上旅行时,无人机飞向高空,拍下广阔的河域中她所在的那一叶扁舟;还有去三亚、去川西,那是她一定要租车的地方,三亚最美的环海公路,途经天空之城的川西小环线,想飞驰的时候就提速,想停下的时候就驻足,“不租上一辆车,你怎么能知道什么是前行中的惬意呢?”
在一次次的“用而不拥”中,momo让自己变得更富足了。
同样这么富养自己的还有欣欣。
上大学之前,欣欣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考学展开的,日常就是做题、背书,连假期都不能松懈。每次暑假,看着同学们都被爸妈带出去旅游,自己却要去上补习班,“仿佛人生的目标就是满足家长的期待。”
26岁的她时常会心疼小时候的自己。去年,看到社交媒体上有人分享了“因为小时候没机会去动物园,长大后自己选择去非洲看野生动物”的经历,
欣欣得到了启发,自己也要去外面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填补小时候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