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因为自己熬夜写的文章,出了几个常识性的问题,被公司领导在群里点名批评了。
“我熬夜写到这么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至于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我吗?”
“上次我写的文章,阅读量好几百万,领导怎么不好好表扬我。”
我没有挽留,等她经历得多了就会明白:永远不能在赚钱这件事上,索取情绪价值。
如果受了点委屈,挨了几句批评,多接了几项任务,就期望全世界都来安慰、理解自己。
只要能顺利签下合同,李筱懿当月工资至少能多发一半。
因此,李筱懿使出浑身解数,力求把方案做到无可挑剔。
可客户却好像看不见她的努力般,不管李筱懿怎么改,他们始终都不满意。
一次电话沟通中,客户又开始挑方案中的毛病,一字一句都让她无比委屈。
“你的要求特别没道理,你也特别变态,别以为甲方了不起,我不伺候了!”
但话说出口,她也意识到自己把事儿搞砸了,趴在桌子上痛哭起来。
领导把她叫到办公室,对她严厉呵斥,客户本人把这件事当成段子一样讲给同行听。
李筱懿的职业生涯也一度陷入瓶颈,辛苦多日的业务也白白泡汤。
放眼职场,从来不会存在“因为你委屈就同情你、不让你工作直接给你钱”的情况;也没有人会因为你心灵脆弱,就对你关照有加。
工作的第一目的,永远是赚钱,让生活更好一点,至于友谊、温暖、家的感觉,那只是锦上添花。
收拾好自己的情绪,把心思放到赚钱上,财富才会离你越来越近。
可若是因为委屈,就希冀得到别人的同情,才是真的愚不可及。
陈冰的老板,曾是某互联网大厂的技术专家,能力没话说,就是待人很严苛,嘴上也不饶人。
一次,陈冰去请教问题,对方上来就骂:“这问题难吗,你以前是怎么毕业的!”
面对这样的数落,陈冰心里虽委屈,却还是虚心低头,仔细听对方讲解。
有人瞧见了,便替陈冰抱不平,说老板讲的本来就难,谁能听一次就懂,老板也不知道体谅体谅。
但陈冰没有跟着附和,而是回到岗位上去消化那些难点。
就这样,陈冰的技术能力突飞猛进,不到一年就晋升成了主管,工资也翻了几番。
可以说,当一个人能够停止索取情绪价值,才是赚钱的开始。
杨天真在《奇葩说》里,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她说,员工和老板是雇佣关系,不是恋爱关系。
你期待领导能给你情绪价值,可领导想的,却是你还能不能再创造经济价值。
那些一门心思搞钱的人,早就戒掉了玻璃心,把自己炼成了不锈钢体质。
因为他们明白,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只会让自己被情绪影响判断力。
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业务做到极致,毕竟在职场,能力才是硬道理。
等到你做出了令人满足的结果,不仅领导会看见你,升职加薪也一样会轮到你。
听过一句话:“你赚的钱除了包括你实际做的工作,还包括了你需要受的委屈、不公平待遇。”
所以说,在大部分情况下,“赚钱”和“情绪价值”这两个词是相悖的,很难同时存在。
他就算台词说得再好,表演再细腻,导演也不会对他有任何称赞之语。
反而还会把更多的镜头转给那些更知名,却演技一般的演员。
因此他每天在片场都提不起热情,对自己热爱的电影工作也产生了厌恶的心理。
随之而来的是,他的风评越来越差,片约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低。
当距离失业就差临门一脚时,他才意识自己的心态失衡,给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