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瓷并不是按照法定使用年限进行折旧,而是按照独自的基准进行折旧。——稻盛和夫
资产负债表中计入了“投资损失准备金”和“退货损失准备金”
京瓷是我在
27
岁时,倾注心血努力构筑的公司。
我自己也认为打造了一家真正优秀的企业。
有一位年轻会计师塾生说
,京瓷的财务报表很漂亮。
这和年龄、经验无关,有人理解京瓷,知晓京瓷的实际状态,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
这位塾生感到京瓷的财务报表漂亮的理由中,有一点是在资产负债表中计入了“投资损失准备金”和“退货损失准备金”。
实际上从京瓷的损益计算表来看,投资损失准备金即考虑投资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已经预先提取了50多亿日元。
如果没有这部分准备金,个别损益计算表上的利润会更多,但还是有意将利润减少而用于准备金。
退货损失准备金也是如此,基于过去退货率的实际情况,提取了相应的准备金。
这种操作在出版行业非常常见,但是在制造业很少看见。在制造业,为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风险而做准备金提取,他认为这样的报表非常健康。
表明京瓷收益状况的是损益计算表,如果像刚才所说的那样,不提取准备金的话,损益计算表上的数字会更好看。
但是,
我们依然提取准备金,降低利润率。即使这样,利润率与同行相比,数字仍然高出很多。
所以他才会用“漂亮”这个词来表达。资产负债表上没有体现的内容,通过查看附属明细表就能明白。
这位塾生看了明细表的相关内容,
从会计处理健全性的角度,用“非常保守的会计处理”这句话来表述。
*
摘自《卓越企业的经营手法》 过立门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京瓷并不是按照法定使用年限进行折旧,而是按照独自的基准进行折旧,这个如果只看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是搞不清的。
固定资产中有表示设备、建筑物、土地等的有形固定资产。
京瓷单体报表中,这部分有
1188
亿日元。
因为以短于法定折旧年限进行折旧,京瓷一年的折旧费比较多,如果换作一般企业的话,这部分有形固定资产应该是
1300
亿日元,而京瓷只有
1188
亿日元。
按法定年限进行折旧处理的东西会加快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为公司资产的减少。
但是,我想这位塾生看到了数字背后的思维方式,
从企业健全性的角度看,他认为非常了不起,所以用了“漂亮”这个词汇。
在中小、中坚企业中,有的人不太理解折旧这个概念。购买建筑物时,无论是木质结构还是铁质结构,都有各自的法定折旧年限。
机械也是如此,各种机械有着不同的法定折旧年限。
例如制作乌冬面时,会购入几百万日元的制面机,这也需要进行折旧。
这几百万日元的设备按照几年进行折旧,如果询问会计师“制面业的机械按几年折旧”,他就会告诉你折旧年数。然后,按照法定折旧年限每年进行折旧。
*
摘自《卓越企业的经营手法》 过立门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假设用
300
万日元购买的机械按照定额进行折旧。
10
年折旧的话,为了让大家容易明白,就按每年
30
万日元进行折旧。
300
万日元的资产,第一年折旧后,资产负债表上有形固定资产处就变成了
270
万日元。
在京瓷,
10
年折旧的东西会按照
5
年来进行。
300
万日元购买的东西按
5
年折旧的话,同样为了便于理解,每年的折旧是
60
万日元。
300
万日元的设备购买的第一年就折旧
60
万日元,资产处只能计
240
万日元。
费用被计入
60
万日元,比按法定年限折旧多了
30
万日元,当年的利润就降低了。
也就是说,即使减少这一年京瓷的利润,降低这一年京瓷资产的价值,也要加速折旧。
之所以这么处理,是因为有如下的情况。
购买了
300
万日元的机械使用,这个机械并没有使用到法定折旧年限。
在使用过程中,机械出了问题不太好用,需要进行更换,询问会计师后被告知
“
账面残存价值还有
60
万日元。
还没有折旧完的设备更换成新设备后,不光要对新设备进行折旧,旧设备未折旧完的
60
万日元得继续折旧
”
。
于是,觉得费用太高,就只能忍耐着继续使用低效的旧设备。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京瓷属于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电子行业,购买的设备很可能在仅使用3年后就变得落后。
这些可能因落后而被淘汰的设备的法定折旧年限却有10年,3年后伴随着技术革新,这些设备无法再使用的话怎么办。
我们所使用的机械很多都是一台就价值1000万日元、2000万日元的高价格设备。
这样的机械存在因为落后而无法使用的可能性,所以只能按照3年进行折旧,不然就会背离资产的实际状态。
再进一步说,就是怀抱了一枚账外损失的炸弹。
因此,
提前折旧是必要的,加速折旧有好处。
极端来说,法定折旧年限是10年的东西5年折旧结束的话,5年后这个机械就是无成本使用了。
精心使用这台设备,让它的状态和新设备差不多的话,就能使收益上升。
现在是每年花60万日元的折旧费,后续不用花费折旧就能使用这台设备。所以如果加快折旧的话,后面就能带来较大的收益。
京瓷这样以短于法定使用年限进行折旧的做法并没有得到税务所的认可,“你们将原本属于利润金额的一部分随意用作折旧,这部分利润本来是征税的对象”,于是只能遵循会计准则,变成“有税折旧”,也就是要按照税法上规定的使用年限另外进行折旧计算。
即使如此麻烦,至今为止我们依旧按照上述理由提前折旧。
这位塾生读出了在京瓷的有形固定资产背后的这种思维方式。
他说,在表达有形固定资产的部分中,
如果不看以短于法定使用年限折旧部分有多少的话,就不知道京瓷公司的体质多么强健。
*
摘自《卓越企业的经营手法》 过立门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