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olitical理论志
两万五千余社会学人与政治学人共同关注的学术平台。对国内外political, sociological, administrative theory进行介绍与评论,定期组织各科大佬参与讨论。编译、评论、普及是我们的三个目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苍梧晚报  ·  降温+雨雪,气象部门最新发布! ·  3 天前  
度房苏州  ·  马上,苏州家装补贴即将重启!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olitical理论志

编译| 北京胡同里的空间不平等与住房市场化改革:​图景与变迁

Political理论志  · 公众号  ·  · 2021-02-15 09:30

正文

北京胡同里的空间不平等与住房市场化改革:

图景与变迁

摘要:

社会空间分化不仅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中可以看到,在 包括 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内的转型国家 也可以看到。然而,先前对于中国城市中社会空间分化的大多数研究仅精细到街道级,缺乏更精细的分析。这篇文章使用北京交通出行调查数据,对北京中心城区的社会空间变化做了街区层面的考察。利用潜在类别分析和GIS可视化技术,按照多种属性将居民分为不同的社会经济水平层级,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显示,2005到2010年短短五年间,北京的社会空间景观发生了剧烈的变化;90%的街区的居民平均社会分层指数上下浮动10%以上。而社会空间的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经济和住房分配的市场化改革有关。


作者:

Lun Liu,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Elisabete A Silva,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Ying Long,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文献来源:

Liu, L., Silva, E. A., & Long, Y. (2019). Block-level changes in the socio-spatial landscape in Beijing: Trends and processes. Urban Studies , 56(6), 1198–1214.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单位住房体系被打破,中国城市空间呈现了更加复杂的结构,而且这更多的建立在土地的使用,而非社会身份上。住房开发等因素对社会空间分化变迁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2005-2010年正是住房市场化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时期,本文关注首都北京空间不平等的图景变迁,回应了一统体制与自由市场如何共同塑造移民与新富裕阶层这一理论问题。


在技术上,文章独具特色地将交通路网所划分的街区(TAZs)作为分析单元,使用可视化技术,描绘了住房市场市场化进程对北京社会空间图景的巨大改变 作者使用潜在类别分析(LCA)模型构造了平均社会分层指标(ASSI)和社会重构指标(SRI)。 ASSI是对社会阶层的分为三类,并进行加权计算。 SRI基于两时期ASSI计算,数值1代表此区域阶层稳定,大于小于1则意味着阶层变化。


当代北京城的社会分层


经过AIC、BIC等准则筛选,LCA模型将蓝领工人比例、汽车保有、住房类型、住房面积作为2005年社会分层指标,将教育程度、汽车保有、住房价值、住房面积作为 2010年指标,分为Stratum 1、2、3。图1显示了三个层级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图1 社会分层的描述性统计


作者首先计算了布局系数(LQ),指示不同层级的空间分布状况(颜色越深表示占比越高)。如图2所示2005年时,S3家庭大量聚集在中心老城区,但五年之后却更多的出现在边缘城镇。相反,S1家庭更多聚居在中间层更新更好的房子里,特别是北四环和西三环外,并且在二环内有增加趋势。S2家庭则更均匀的分布于城市中。


图2 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

ASSI指数更直观地反映了社会分层状况。在2005年,中心老城区ASSI更低,但三四环附近分层程度更高。2010年的ASSI指标有了显著普遍的提高,呈现马赛克式的分布。SRI指数更好地反映了社会流动的情况:西北部的老城区和边缘城区存在显著的向上流动(大于1.3),但整体不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


图3 社会分层与重构指数


住房市场化改革与社会空间不平等


住房市场化改革打破了福利房分配制度,住房市场也体现了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分层进程。住房市场中政府、开发商和居民间的复杂关系塑造了上述的社会空间不平等变迁。作者收集了2003和2007年的房地产开发许可数据(考虑到批准周期),将其分为商品房、危房改造、改扩建和经济适用房项目,代表了不同的市场化程度。如图4所示,不同类型的房产项目与SRI分布空间相关,显示了住房配置的商品化进程与地产市场的建立对社会空间不平等重构的重要作用。例如,图中市中心D区域的危改项目将低收入居民大量转变为了高端公寓和高收入居民,也导致了极高的SRI值。又如E区域的改扩建项目(南锣鼓巷)取代了1300户居民,产生了1.4的SRI值。由于学区政策对住房价格的导向作用,作者 在图5 标注了城区的名校位置与SRI值,并预期顶级学校的空间分布会对社会不平等有极强的影响。


图4 房地产项目与社会重构指数


图5 顶级学校与社会重构指


结论


在短短五年间,北京市90%的街区表现出了10%以上的阶层流动,S1家庭更多的进入了市中心,而S3家庭渐渐被挤向边缘。文章的结果证实了此前关于经济改革会影响空间变迁的论断,并进一步地将这一变化图景量化与可视化。结果表明,社会空间变迁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住房分配制度密切相关。然而,市场化并不直接导致土地交易,政府主导的改扩建项目等可能反映了更加复杂的政商民关系。 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未能包含全部街区,也缺乏长期的数据呈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