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青年公园
新建公园:
闲置地变身“乐活空间”
2月13日,明媚的阳光倾洒在思德路南侧公园的坡道上,家住附近碧桂园天璞小区的钱女士正带着孩子在这玩耍。“去年夏天这个公园才开工,年底就完工了。这里不仅有儿童乐园和体育球场,还有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步道。”
思德路南侧公园项目位于八里湖新区,东侧为明德路,南侧为君悦江山小区,西侧为鼎通停车场,北侧为思德路,占地面积为9358.2平方米。场地内设置长235米、宽2.2米的健身步道,无障碍环通公园。儿童活动场地含蹦床、攀爬装置、滑梯等。除此之外,还配有羽毛球场、篮球场、健身器材、咖啡吧等。
八里湖新区城市建管服务中心副主任黄万里介绍,“这个地块以前是一个荒废的小山包,针对这个地形,我们结合原有的地形特征,设置了这种空中栈道,一方面丰富公园景观,另一方面又可以延长健身步道的长度。在角落里还有一个凹陷区域,我们也不想浪费,就设置了羽毛球场、乒乓球桌等运动设施。”
从开工到开园,短短几个月,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山包变成了一个虽袖珍却功能完备的社区公园,也获得了附近居民的频频点赞。
在城市另一边的濂溪区,周家湾公园的草坪上孩子们追逐嬉戏的笑声与老人闲聊的乡音交织,同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以前这里堆满垃圾,现在成了家门口的‘会客厅’!”家住附近的曹先生指着公园内的城市书吧和健身区感慨道。公园在设计上融入了九江的历史文化元素,通过蜿蜒步道串联起儿童游乐区、中老年健身区、生态绿廊等功能空间。公园内种植了香樟、银杏等乔木,搭配四季花卉,实现了“开窗见绿、四季有花”的愿景。
和周家湾公园距离不远的花园畈小游园,则以简约实用为理念,利用原有地形打造下沉式树池和透水铺装,既解决了周边小区排水问题,又为居民提供了晨练、遛娃的便捷场所。
在九江,“见缝插绿”不仅体现在公园建设上,更渗透至道路退让区域的精细化改造中。以九派青年公园为例,这个狭长的小区域,通过铺设透水砖人行道、新增下沉式树池和路灯,将原本狭窄杂乱的路侧空间转变为兼具通行与休憩功能的“线性公园”。
“以前人行道坑洼,雨天积水严重,改造后,现在散步买菜都方便多了。”家住长虹家园的王金华对改造后的九派青年公园赞不绝口。
记者从九江市园林和市政公用设施管护中心了解到,该公园占地面积为2026平方米,虽为“口袋公园”,但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打造出功能齐全、景观丰富的绿色空间。该公园以“青春、活力、生态、共享”为设计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旨在为市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游玩环境。在健身区打乒乓球,在儿童区滑滑梯,在步道散步……这些“小而美”的改造,以最低干预实现最大效益,让市民转角便能邂逅“微幸福”。
据了解,2024年九江启动城区道路退让区绿化改造工程,总投资320万元,对新星小学、长虹北路、浔南大道、木樨路、青年路、怡康中路、湖滨桃园小学及孙家垄支巷共8个地块的道路退让区域进行改造,总改造面积为9400平方米,通过绿化改造和景观提升,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将新星小学地块建成“口袋公园”,为附近居民提供优质的户外活动场所,其他地块以补植绿化为主,提升道路沿线的景观效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采取了包括拆除部分老旧围墙、削减老毛石挡墙高度和降低园内高程减轻土压力等措施,极大提升了周边居民的采光、降低了安全风险。
近年来,九江将“口袋公园”建设纳入城市更新重点工作,盘活边角地、闲置地。以“300米见绿”为目标,将绿化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并融入文化展示、社区服务等功能,让公园成为“有温度的城市家具”。
2024年11月,《九江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发布,从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等方面作出规范,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强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要融合本地景观风貌特色、历史文化特点、山水城市格局,充分体现九江特色。
从思德路南侧公园的欢声笑语,到九派青年公园的焕然一新,九江正以“绣花功夫”织就城市绿色网络。公园虽小,却装着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未来,随着更多“家门口公园”的落地,这座江畔古城将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