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曹辉从部队转业后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经历。他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成为群众信得过的人民调解员,被省司法厅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文章详细描述了他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他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理解和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曹辉从部队转业后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并逐渐成为群众信得过的人民调解员。
他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各种矛盾纠纷的应对方法,获得省司法厅的认可。
关键观点2: 曹辉在调解工作中,重视回访已调解成功的案件,确保矛盾纠纷真正被化解。
他通过回访了解和解协议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纠纷得到彻底解决。
关键观点3: 曹辉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重视早发现、及时调处,经常走访辖区,了解村民邻里关系变化。
他运用情、理、法及农村风俗进行说服教育,成功化解多起矛盾纠纷。
关键观点4: 曹辉在调解工作中注重公平公正,运用多种方式缓和双方对立情绪,如采用“背对背”调解方式单独沟通双方当事人。
他引导当事人回忆亲情、友情、族亲、邻里关系的美好,让当事人意识到维系关系的重要性,以宽容友善的态度解决纠纷。
关键观点5: 曹辉认为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必须了解群众,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选择合适的调解方式,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调解程序进行。
他建议年轻的人民调解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寻求公正、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正文
曹辉是兰考县仪封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2019年,他从部队转业到兰考县司法局小宋司法所工作,从此与人民调解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磨砺,如今的他能够熟练应对各种矛盾纠纷。
当记者问:“会觉得人民调解员的工作辛苦吗?”他笑着说:“看到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再累都觉得值了。”每当一件矛盾纠纷被化解时,他都能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而这种感受是独特的、光荣的。
“赵老师您好,今天打电话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你们那个案子调解后的情况,看看还有没有需要我们做的。”1月21日,在兰考县司法局仪封司法所,曹辉通过电话,对已调解成功的案件进行回访。
“调解过的案子我都要回访,了解和解协议的落实情况,确保矛盾纠纷真正被化解。”曹辉说,有些调解的案子表面上看是成功了,但双方心里可能还有疙瘩,所以必须做好回访,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半路出家的曹辉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各类法律法规,经常跟在老所长身后边看边学。邻里纠纷如何化解,如何让当事人信服?逐渐地,曹辉的调解能力愈发精进,成为一名群众信得过的人民调解员,2023年8月被省司法厅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
“调解矛盾纠纷,最关键的就是要及早发现、及时调处。”为此,曹辉经常拿着记录本在辖区走街串巷,详细了解村民邻里关系变化,一旦发现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就及时介入,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2024年7月,在进村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时,曹辉看到一群人在耕地边争论。经详细询问,曹辉了解到这是某村两个村民组因相邻耕地之间的“枕头地”地界问题而产生了纠纷。
“枕头地”是村民留出的生产路,因耕地边界划分时间久远,生产路被村民一点点地侵占,到最后连人都过不去了。每到农忙时,村民只能将粮食背出田间,再往车上装,费时费力,因此怨声载道,强烈要求将生产路拓宽,但谁都不愿意把自家耕地当作生产路,让大伙儿来回走。
明确了矛盾症结,曹辉第一时间叫来村干部,一起进行调解。他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一边调解,一边向当事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当事人理性分析利弊,同时结合近年来邻里间发生的土地纠纷案例,结合情、理、法及农村风俗,充分进行说服教育。
“中,俺们不吵了,你说咋弄就咋弄。”经多次调解,村民们采纳了曹辉的建议,用推土机将生产路拓宽到3米,成功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热爱调解事业,公道正派”是群众对曹辉的看法。每次收到纠纷调处信息时,曹辉都要亲自走访双方当事人,了解来龙去脉,寻找最优方案。
2024年11月中旬,兰沈高速建设过程中,建造方因高压线改造问题与居民赵某发生冲突,赵某到司法所申请调解。曹辉接到当事人的申请后及时汇报乡镇领导,投入调解工作。他和同事多次走访调查,到高压线改造现场勘查10余次,明确调解方案后展开调解。
调解现场,双方争吵不断。曹辉站在中间挡住双方,大声道:“都别冲动,争吵解决不了问题!”一番劝阻后,双方终于冷静了下来。经过持续一个多月的攻坚调解后,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在这份热爱与坚持下,曹辉先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00余件,涉及婚姻关系、家庭赡养、拆迁安置、耕地争议等。他的提前介入总能化解群众心结,让邻里关系更加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