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南方航空GATEWAY》2016年3月刊
作者:李稻葵(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大多数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人都有体育上的一技之长。
不仅是运动员容易出成就,西方的精英大学也注重培养有运动员背景的学生。我的分析是,运动员出身的人,一定具备有特殊的心理素质。
为什么运动员出身的人在社会中往往脱颖而出?
他们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他们懂得如何去竞争,懂得团队合作。这恰恰是一个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如果在孩子成绩过得去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一点符合身体特长的技能,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
这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孩子会终身受益无穷。
几年前的一个场景我至今难忘。冬天,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最私密的会场,最高付费大佬们的专场,一帮国际大公司的企业家轮流与一拨一拨的国际政要以及个别学者见面。我被请去谈经济走势。
上一场刚刚结束,大家都站着交谈。我一进门,一惊:个个都是大高个,我1米79的个子几乎是最矮的!自我镇定了一下,我马上想起一早熟悉的事实:
国际上很多领导人,都是职业或业余体育运动员出身!练体育的,大个头为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加德,曾为法国花样游泳国家队队员
的确,大多数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人都有体育上的一技之长,有的曾经入选大学的体育代表队,有的是职业运动员出身:美国前任财长亨利·鲍尔森就曾是大学校橄榄球队的明星球员,IMF主席拉加德曾是一位花样游泳运动员,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黑石集团的创始人苏世民,曾经是校长跑队的队员……
不仅是运动员容易出成就,西方的精英大学也注重培养有运动员背景的学生
。我的分析是,运动员出身的人——专业运动员另说,因为他们需要异于常人的身体条件——
一定具备有特殊的心理素质
。
什么心理素质?
首先,运动员是懂得如何去竞争的一群人。
体育游戏天生就带有竞争性,运动员身处其中,天生要善于竞争、喜欢竞争。
其次,运动员要懂得团队合作。
即使是单人项目,如乒乓球、体操、跳水、田径项目等,也同样需要团队配合,因为一个团队里有教练、营养师、陪练等,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优异,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竞争和合作就是永恒的主题。这就是体育精神!人与人之间有竞合,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竞合,单靠一项是无法取胜的。而运动员身上是两者兼备。
为什么运动员出身的人在社会中往往脱颖而出?他们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
一个能赢的团队一定也是经历过许多逆境的团队,不可避免有过失望、恐惧、质疑、懊恼……尤其在千变万化的比赛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