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作者 苏剑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 本文由《清华金融评论》和况客科技联合推荐
2017年9月1日晚上,跟一位老友在上海南京西路的一家餐馆吃饭。遇到两件事情:第一,7点多厨师就下班了,无法加菜,连加点主食都有困难;第二,饭馆8点半就关门了,我们只好离开。
本人以为,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形势的一些变化(甚至是非常重要的变化),也可以推断中国经济的走向。以下是本人的分析和推断,欢迎批评讨论。
1、中国人的价值观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更多地追求精神享受(即用闲暇替代工作),
不再像以前那样着迷于物质利益。
2、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拐点。单个劳动力的劳动供给开始减少,在劳动力供给中,工资的收入效应开始大于替代效应(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就是劳动力供给曲线已经是竖直状态,随着工资的上涨,将开始向左上方延伸)。2006年左右,中国越过刘易斯拐点,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农民工工资增速超过名义GDP增速,这是中国劳动力从巨额过度供给到供不应求的转换,
从此“民工荒”、“招工难”、工资成本上升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特点,
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也开始从劳动力密集向资金密集转换。现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的收入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劳动力供给的特点也越来越接近发达经济。
3、中国劳动力短缺的格局将加剧,工资成本将加速上升。随着收入的增加,单个劳动力的劳动供给减少,同时我国劳动力数量还在减少,二者叠加,劳动力短缺的局面将越来越严重,中国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加速变化。
4、
中国经济的重心将向二线城市扩散。
5、随着一线城市劳动者对闲暇需求的增加,文化产业、娱乐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业等等满足闲暇消费的产业将迎来良好机遇。
6、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
更加向往自由自在、安逸闲适的生活,更加需要安全感,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开始淡化,这就要求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对这些做出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的重要性将逐步凸显,老百姓对这四个词对自己福利的重要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切身感受,相关诉求自然也会增加。
管理员微信号fdctz88,加我微信的朋友请务必说明
来意、身份,通过好友后请发名片给我,说明来意
、
本人是职业投资者,在投资机构,主做上市公司并购定增、股权投资和一二线城市地产项目投资、融资,
不闲聊不闲聊、
有事情直接说、直接说
,
互相理解
。 QQ:838355301
文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838355301删除或支付稿费。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