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郴州电台
这里是郴州上空好听又好看的郴州综合广播橙子FM992”,咨询热线2170992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郴州电台

最不适合做理发的他,却在这里剪头剪成了“网红”

郴州电台  · 公众号  ·  · 2019-09-02 19:16

正文

一条路的变迁,一座城的传奇,

几代人的故事,梦开始的地方。
全国70家电台联合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
腾讯新闻、芒果动听APP制作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媒体报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国正在热播!


今天我们将走进四川成都解放路,听听成都解放路上剃头匠的故事。


成都的初夏,早已满街碧玉,绿树成荫,极尽悠闲地装点着每个人的半梦半醒,迎来了每一天的微凉清晨。 袁强还跟往常一样,来到解放西路9号院落,开始了十多年如一日的准备工作。 打开收音机,一丝不苟地穿上绿色工装外套、红色袖套,烧热水,整理好电推剪、修面刀还有梳子。 收音机里放着李伯清的散打评书: “有句话说得好,有副对联写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各行各业,它都可以出人才……”

成都解放路上的剃头匠 袁强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你失去了一种东西,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收获另一个馈赠。

小时候的袁强,本来也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一段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岁月,可是7岁时的一场大病,却让他视力和身体受到了重创,小小年纪就挂上了一副1000度的“厚瓶盖”。生了病之后,他的身体也变得特别弱,稍微重点的活都干不了,个子也不怎么长。当时去医院检查,医生判定最多还能长4厘米。父亲思来想去,最终决定送他学理发的手艺,至少工具相对比较轻巧。当时谁都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因,让袁强这一辈子都和理发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把电推剪,为他开启了一段新的苦乐人生。椅子、镜子、剪子……在成都解放西路9号的院落门口,袁强的这个理发摊,一支就是16年。

人生旅途,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的。

早些年,袁强在前面沙河边上摆摊儿剪头发。后来为了配合市容市貌管理规范,不能再随地摆摊,就搬到解放西路9号院落,在社区和街坊邻里的帮助下落脚,又把剪头发的手艺捡了起来。

最早支摊时理发收两元,到现在就五元、六元、七八元,顾客给多少都行,因为来理发的大多数是老年人,每天还能理十多位。

巷子尾的刘伯伯是这儿的老顾客了。十多年来,他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为他理发的小伙子也已经不再年轻,如今,他们早已是无话不谈的朋友。“都是冲着他手艺好,价格相对便宜。上了岁数的人,没那么讲究了,袁强细致,就爱上这儿来,一个月来两次左右。”刘伯伯住在解放路也三十余年了,聊起解放路,他俩有说不完的感慨,“以前从成都梁家巷北门汽车站坐车去青白江,车很挤,路很陡,那时还没有二环高架路,沿解放路北一段出去都是田坝,公交车一站一站的停,售票员会问你哪一个站,不同的距离价格还都不一样,现在不同了,上车都刷卡,还可以刷手机,你说嘛,那会儿想都没想过。”


岁月变迁,街道变化越来越大,街坊互助越来越亲。

如今,十几年了,袁强已经记不清自己剪过了多少名顾客的头发、看到了多少个满意的笑容,但是对解放路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木的变化却如数家珍:坑洼的石头路变成了水泥路;水泥路又改造成了沥青混凝土;绿化景观升级了;污水排放点哪里又改造了;以前的老房子如今变成了高楼林宇,儿子小时读的解放北路第一小学也扩大了,现在是社会满意、家长信任、学生向往的优质小学校。

他手中理着发,眼睛里看着的却是解放路的旧貌不断地换着新颜,但不变的仍旧是街坊邻里之间那份守望相助的真心。

在袁强的心里还有一个小骄傲,就是自己那个在宁夏当兵的儿子,那个跟自己一样也在解放路上长大的儿子,那个陪伴着自己从贫瘠到吃低保再到脱贫这一路十多年风雨走来的儿子。他的成长、入学、入伍、工作,除了家庭的付出外,还见证了政府的扶持、街坊的帮助,这是怎么样的情深似海,怎么样的恩同再造,让他们父子能不再孤独不再无助,每一行程都充满暖阳。


每个人的精彩,都是时代洪流中一道别致的风景。

感叹于解放路的变化,袁强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在这条历史悠久的道路上,书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地社区感动于他的自强不息,将他的故事画在摊位旁边的墙上,配以“袁记剃头匠”几个大字,成为了解放路上一道别致的风景。


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姚秀玲对袁强的帮助也颇多,在她看来这位残疾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不但把自己生活搞好了,还能把儿子培养出来,作为社区来说,应该支持他,便给他置办了收纳柜,并根据社区特色把他故事绘成了墙画,就想帮他做点实事,鼓励他。”


曾经最困难的日子里,袁强靠着勤劳的双手和街坊的守望相助一路走了过来。如今,袁强也经常为邻居们免费理发,整个院子充满温情。


太阳东升西落,袁强的日子也就如此循环往复着。现在解放路上街边理发的人越来越少,不变的还是那身穿绿衣忙碌的身影。把艰辛变成收获,直面人生的精神正以另外的方式传承,而解放路上剃头匠的故事历经岁月的涤荡,越加动人闪亮。


成都解放史料链接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此时的成都成了当时中国唯一一个没有解放的大城市。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二野、一野迅速合围,解放大军从东南北三面逼近成都,国民党胡宗南等部共19个军、52个师完全陷入解放军大包围圈。12月23日胡宗南由成都飞逃海南岛,27日胡宗南的精锐部队——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李文以下5万余人投降,南北两线解放军在成都胜利会师,四川省会成都终于解放了。


成都于12月27日宣布解放,北线解放军总司令员贺龙率其总部于28日抵达新都。成都人民都企盼着大军马上进城,但贺龙司令员不准备匆匆入城,而是让部队休整,进行入城教育。到了29日,西南军区参谋长张经武由地下党带路入城察看;并指挥先头入城的第六十军一七八师三个团控制了城内若干制高点,以保证军队入城。12月30日早上,解放军十八兵团一部在贺龙率领下,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 《成都街巷志》袁庭栋


成都解放路的“前世今生”


1968年四川成都将当年解放军进城时走过的街道命名为解放路。由驷马桥至武侯祠的进城路线,从北至南,依次命名为解放北路、解放中路和解放南路。1981年,地名普查时,取消解放中路和解放南路,而驷马桥至北门大桥的解放北路被统称为解放路。老成都人经过解放路时都会回忆起1949年12月30日解放军进城的历史画面。 如今,这条解放大道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日的街道早已耸立起鳞次栉比的高楼。而袁强,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