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东方周刊
有思想的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美女博主爆改 家用空调外机 ...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告别重复劳动!Ansible 带你玩转高效运维 ·  2 天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抖音创始人张一鸣:10 年面试 2000 ... ·  2 天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人民日报》怒批安卓系统:假开源、真垄断 ·  2 天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Tabby,一个 5 万星标的终端工具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东方周刊

抗变异,疫苗能行吗?

瞭望东方周刊  · 公众号  ·  · 2020-12-26 17:29

正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国家周刊”(ID: ENNWEEKLY),原文首发于2020年12月25日,原标题 为《抗变异,疫苗能行吗?》。


文 |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张曙霞

进入12月,历时近一年的新冠疫苗研发竞赛取得积极成果,多国开始布局接种。目前,我国在“两步走”疫苗接种策略指导下,广东、四川、河南等地多个城市已对重点人群陆续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人们期盼已久的新冠疫苗实效如何?在境外疫情加速蔓延,甚至新冠病毒出现变异的新情况下,目前研发的新冠疫苗是否会大面积失效?国内疫情防控又会受到哪些影响?

别急,一一来看。

“两步走”建立免疫屏障

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的方式实现群体免疫,进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共识。


▲12月22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新冠疫苗接种中心,一名老人接种新冠疫苗。图/新华社发


一些疫情严重的欧美国家接种需求显得更为急迫。12月8日,英国开始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当天,90岁的玛格丽特·基南成为英国首位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美国和加拿大则于12月14日开始首轮接种,最先接种的均为一线医护人员;以色列在12月20日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首先为医务人员、60岁以上人群、重症及慢性病患者等接种。
与欧美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不过,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认为,目前全球面临的防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是新冠肺炎易感者,这种情况下,接种疫苗是非常必要的。
12月19日,我国公布了“两步走”的疫苗接种策略,并正式启动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负责人崔钢介绍,“两步走”的第一步,主要是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接种,这些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尽力缓解输入性疫情防控的压力,降低本土病例发生和国内疫情暴发的风险。

第二步,随着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或者疫苗产量的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各人群当中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来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制定这样的接种策略,主要基于国内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需要。目前防控重点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所以,近期接种的重点人群,优先考虑进口冷链物流、口岸、国际国内交通运输等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他们接种疫苗具备了免疫力,就等于为更多的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场所或者环境先筑起一道屏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判断,未来,在疫苗接种到达一定水平后,新冠肺炎会成为一个和流感接近的季节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不过,我国目前尚未有新冠疫苗正式获批上市。据了解,用于接种的主要是国药中生的两款、科兴的一款灭活疫苗。

而英美两国最近都披露部分人在疫苗接种中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这让人们的神经再次紧绷:匆匆投入使用,我国的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保证吗?

对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介绍,我国新冠疫苗开展的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以及我国依法依规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经开展的近百万人次的疫苗紧急接种,都充分显示了我国新冠疫苗非常安全,有一些轻微不良反应,但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同时,在紧急使用过程中,我国有6万多疫苗接种者去过境外的高风险地区,至今没有收到1例严重感染病例的报告,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我国疫苗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不过,疫苗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Ⅲ期临床试验终点或中期揭盲结果分析。

常态化防控不容松懈

病毒异常狡猾,从全球范围看,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加速蔓延。最近一段时间,全球日均新增确诊病例超过60万例,日均新增死亡病例超过1万例,均为疫情发生以来最高。而我国进入12月以来,成都、绥芬河、北京、大连、广州等多地报告新增本土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疫情,表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疫苗的应用,特别是让高风险人群优先接种疫苗,为控制今冬明春疫情反弹,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更加从容地应对今冬明春可能出现的疫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

不过,他也提示,今冬明春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不能把宝全都押在疫苗上。

原因在于,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要产生保护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只有让足够比例的人接种上疫苗,才有望形成免疫屏障,而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吴尊友表示,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仍然是目前个人防止感染最简单、最容易接受、最有效的防护措施。现阶段的各项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

此外,冷链或进口货物引发的感染风险近日备受关注。今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冷链或者进口货物导致几起聚集性或者零星的病例发生,而且,12月份,已有10余个省份报告冷链食品或外包装等核酸检测阳性。

▲2020年12月17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江苏天缘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冷库场地,一名工作人员从集中监管仓装卸平台前经过。图/视觉中国

不过,老百姓对此无需过度担忧。

“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因为采购食用进口冷链引起感染的风险非常低。”吴尊友提到,第一,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来都可能是核酸阳性,也就是说核酸阳性不一定代表它有传染性;第二,在实验室做检测的时候,CT值是判定核酸检测阴性阳性的客观指标,CT值越高说明污染量越小,含有活病毒的概率就越低。这个值越低,表示污染量比较大,含有活病毒的可能性就会高一些。在全国所有的进口冷链食品、货物检测出来的大多属于CT值较高的,也就是说污染比较轻。而由于污染造成感染,一般来说必须是污染量比较大,同时还需要长期反复接触才有可能造成感染,所以冷链相关从业人员特别是物流装卸工感染得相对较多。对消费者而言,即便不小心买到污染的食品,“只要保持手卫生,坚持生熟分开,造成感染的风险就会非常小。”

疫苗研发已经考虑到病毒变异

对于人们近日担心的,新冠病毒变异带来的影响,可能也没那么严重。

最近,英国、南非、尼日利亚先后披露出现变异的新冠病毒,且有分析表明,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估计传染性增加40%-70%,传播指数增加0.4。

“病毒作为一个非常简单的生物,它变异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王华庆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般来说,这种变异不会影响到疾病的严重程度、传染性,也不会影响到疫苗对这个病毒的免疫效果。

据悉,世界卫生组织、各国相关机构以及疫苗研发企业等一直关注病毒变异情况,也在开展相关研究。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目前病毒出现的变异还在正常范围内;另一方面,我国相关单位使用前期研发的疫苗产生的抗体,对包括国外毒株在内的不同来源的病毒进行中和试验,免疫效果还比较好,没有发现变异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