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航务周刊
本微信为中国大陆第一本航运类专业杂志和交通运输部指定公告媒体——《中国航务周刊》之官方微信。热点新闻、事件解读、观点碰撞,我们专注于中国货物运输及物流业的核心传播,全力为港航人士提供权威、及时、富有价值的专业资讯,搭建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82000吨散货船“Century ... ·  6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36个港口关闭,50000名码头工人罢工!美 ... ·  1 周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达飞成立新公司! ·  1 周前  
中国航务周刊  ·  MSC首席执行官发声…… ·  1 周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古雷-厦门开通首条集装箱班轮航线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航务周刊

整合潮来袭,但这一定有效益吗?

中国航务周刊  · 公众号  · 航运  · 2017-06-15 17:06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中国航务周刊

回复“赠刊”免费获取最新一期杂志,回复“订刊”,在线购买(还包邮哦~)


6月14日晚,福建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报,经福建省政府批准,无偿划转所持福建省港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股权给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是福建省最大的物流企业、最大的公共码头经营人、最大的海运企业、最大的道路客运企业和最大的沥青供应商。业界人士评论称,这意味着福建港口整合“集结号”已经吹响。


近年来,福建省一直在推动和酝酿升级港口资源整合。通过推进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将全省港口整合为福州、厦门、湄洲湾、泉州等4个港口,厦门湾、湄洲湾等港湾内的公共航道得到统一维护和管理,拖轮、引航资源在湾内南北岸共享或者得到统一协调,岸线资源得到统一规划和建设,彼此错位发展。


而就在前一天(6月13日),辽宁港口整合的消息也已获证实。大连港、营口港和锦州港均在6月13日晚发布公告称,辽宁省政府与招商局集团于2017年6月10日在沈阳签署了《港口合作框架协议》。依据框架协议,辽宁省政府与招商局集团双方将合作建立辽宁港口统一经营平台,以大连港集团、营口港集团为基础,以市场化方式设立辽宁港口集团,实现辽宁沿海港口经营主体一体化。



近期,港口领域整合不断,然而整合就一定能够带来效益吗?《中国航务周刊》最新一期杂志刊发热点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港口整合一定有效益吗?


文 / 本刊记者 张彦超


相邻的码头进行整合后,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可以更加科学的利用同一区域不同码头间有限的岸线资源,可以更加高效的调配港内装卸资源和运输资源,提高货物的通过能力。但若港口不相邻,或整合范围过大,或管理体制不顺畅,协同效用的发挥就有了很多不确定性。


6月初,挂牌仅10余天的江苏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已开始运作。江苏成为继河北、广西、湖北、浙江之后,又一组建省级港口集团的省份。江苏希望通过组建省级港口集团的方式,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发挥规模效应,以利于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江苏港口集团从正式提出到挂牌只有几个月,不少江苏港口从业人士认为,现任省委书记李强此前在浙江担任省长期间完成了浙江省的港口整合,是江苏港口整合快速推进的重要因素。但整合落地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涉及城市和企业数量太多,业务太过庞杂。


江苏港口集团火速成立


2017年3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为加大江苏省沿江沿海港口整合力度,深化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要求,拟将江苏省沿江沿海10个城市国有港口集团或码头企业股权整合,成立江苏省港口集团。


5月12日,《江苏省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15-2030年)》发布,确立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为主要港口,扬州港、无锡(江阴)港、泰州港、常州港、盐城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其中,将连云港港定位为“中哈物流中转基地、上合组织成员国出海口、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和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在集装箱运输方面,作为沿陇海线地区集装箱运输的主要口岸,将发展成为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在外贸进口铁矿石方面,作为沿陇海线外贸进口铁矿石的重要口岸,将布局20万吨级以上专业化矿石接卸码头。


南京港被定位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在集装箱运输方面,作为支线港,以发展近洋、内贸集装箱运输为主;在外贸进口铁矿石方面,以工程船接卸转运码头为主,布局7万吨级以下矿石接卸码头;在煤炭运输方面,以布局7万吨级以下泊位为主;在商品汽车物流运输方面,布局商品汽车码头,辐射周边分销网络。


连云港港口集团和南京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也分别发布公告将进行股权变动。其中,南京港集团55%股权将以折价入股方式进入江苏省港口集团,届时南京港集团将作为省港口集团控股企业进行管理。连云港港口集团持有的连云港50.11%的股权,同样以折价入股方式进入江苏省港口集团。在股权交割完成后,两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为江苏省国资委。


据新华日报报道,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游庆仲介绍,2016年,江苏省港口总体通过能力达到19.4亿吨,完成货物吞吐量24.1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480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218个;年吞吐量超过1亿吨的港口达到7个,其中3个港口超过2亿吨,以上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但由于长期缺乏统筹协调,导致港口同质化严重,发展水平较低,整体竞争力不强。更关键的是,江苏沿江沿海港口12家公共码头企业的总资产超过上海、浙江,港口总吞吐量也与两地基本相当,但净利润仅为上海的1/12、浙江的1/5。因此,江苏一些港口从业者认为,推进江苏港口整合,不仅必要,而且急迫。


整合容易见效难


江苏港口集团的成立是当前我国港口整合大潮的又一案例。就在同一时间,辽宁和海南也发布了港口整合规划。而回顾近年来我国港口整合历程,不难看出背后的政策基础和现实需求。


2014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支持国有港口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港口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兼并重组。交通运输部《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也以推进港口升级为发展目标之一,指出要推动港口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


事实上,以省级政府主导的跨区域港口整合早在十年前已有尝试,且不止一地。


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将武汉港与下游三个城市范围内的港区进行整合,提出了建设“武汉新港”的战略决策。2010年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成立,着手整合武汉、鄂州、黄冈和咸宁四个城市部分港口,这一构想正式落实。


2009年,河北省政府批准组建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新组建的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将秦皇岛港三大股东的所有股权划转给河北省国资委,由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集港口建设、开发,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以及投融资功能于一身。


不同的是,湖北重视圈定整合范围,河北重视港口管理权的上收。然而整合都不顺利,效用也不甚明显。


河北港口集团的本质是秦皇岛港的资本收归省属,并未将河北省其他港口资源进行实际整合。河北省港口多由外省煤炭企业及部分货主企业主导建造,腹地重叠度很高,货物竞争引发了港口之间的激烈博弈,直接造成港口协作的不顺畅,各港口基本上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目前,河北港口集团经营管理范围仍主要为秦皇岛港,仅含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和黄骅港各一部分。除此之外,唐山港京唐港区主要由唐山港口实业集团经营,曹妃甸港区则有曹妃甸港集团及多个货主码头经营,黄骅港的建设主导权在沧州港务集团和神华集团等,各码头以自身规划来投资建设码头,港口功能雷同,恶性竞争并没有因此避免。


湖北则在2014年提出将“武汉新港”扩容,引进黄石的港口资源,成立湖北港口集团。然而各地之间利益存在多重博弈,包括股权问题和地方利益分配等,湖北港口集团被持续延期数月。到了2015年8月,由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咸宁五市联合出资组建的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武汉港航发展集团同样面临股权整合、干部选拔、各市话语权争夺等问题,集团领导一直忙于多地的调研和协调。一年后的2016年8月,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拟率先纳入的武汉新港投集团、武汉港务集团和黄石港务集团资产评估尚未完成,股权无法纳入新集团,经营管理就难以落地。


相比之下,江苏港口集团定位于实施江苏沿江沿海港口、岸线及相关资源一体化整合的重要平台,沿江沿海主要港口、省级航运企业和临港产业等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主体,全省航运服务中心、大宗物资储运交易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经营范围包括港口运营管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远洋、沿海、长江及内河航运,陆上货物运输,仓储物流,大宗商品交易,港口和航运配套服务,沿江沿海涉港资产管理,股权和基金的投资、管理和运营等等,承载的功能过于繁杂。


此外,江苏港口集团还要整合10个城市所属的港口资源,涉及企业主体和资产类型更多。除了两家上市公司外,南通港集团在今年年初刚刚重组成立,还有民资和外资股权没有重组完成。苏州地区则存在市属港口资源和旗下太仓、常熟、张家港三地港口资源分离的问题,整合前景充满挑战。


效率提升仍需时日


作为企业主体,江苏港口集团是否会介入具体码头的实际经营管理呢?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董事长丁锐回复《中国航务周刊》:“会介入”。这意味着港口经营管理架构多了一层。这也引出了目前省际港口整合的诸多问题,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燮就提出了其中的四点疑问。


通过市场竞争确定的市场格局,变成了企业内部各区域板块之间的格局,该如何为省域内不同的下属企业定价?其价格信号如何真实地传递市场供需关系?会不会对其服务方产生更强的垄断力和话语权?市场竞争的逻辑是优胜劣汰,没有劣汰会不会产生因激励不足导致的效率损失?


谢燮以我国铁路发展为例:“铁路全国一盘棋,对完成公共服务属性具有积极意义,但铁路的低效率也众所周知,服务水平广受诟病。整合后的港口集团会不会也步入这样的怪圈之中?”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分析师谢文卿也提出,江苏的整合与湖北比较相似,涉及港口更多,可能需要至少两三年的时间完成资产的重新梳理与融合。整合成效的显现比较漫长。而当前,有些港口整合已经出现问题,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总结,包括整合难以实现有效融合,整合后管理体制难理顺,经营垄断影响服务质量等。


在有效融合方面,整合对象作为当地国有资产,必须承担国有资产的相关责权,因此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整合,易存在资源难以调配的问题。武汉港航发展集团难以调配其他地区港口资源,甚至难以统筹区段内沿线港口资源就是一个例证。此外,对于被整合的码头岸线,地方政府可能还会新增港口规划,并鼓励其他企业继续在当地投资建设,与优化资源配置与统筹资源的目的相悖。


在管理体制方面,组合港形式的管理机构在行政管理上往往并无实质权限,多是对岸线和码头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协调与平衡的协调机构,如武汉新港管委会。“整合港”则多是上一级行政领导挂名牵头的松散型机构,如河北港口集团。均缺乏对整合港口业务的具体指导,对不同港口水域、陆域、口岸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反而加大了整合港口的经营难度,也易导致规划不落地、扯皮推诿等问题。


服务质量方面,之前我国主要港口城市中的公共码头,基本由一家地方国企控股经营,在港口群内仍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而北部湾港口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等均在地方政府推动下,形成港口群市场的统一经营者,有垄断区域港口群经营市场的趋势。港口经营市场的活力有所下降,服务质量提升动力不足,反而失去了竞争力。


除此之外,省级港口资源整合还阻隔了港口与所在城市间的发展联系。本世纪初将港口下放给所在城市管理后,对推动“港产城”联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采取全省港口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与港口所在城市之间的港城互动关系。



整合优势方案


我们再回到港口整合的需求本身,哪些港口的整合才是真正“必要”且“急迫”的呢?


最早进行港口整合的省份实际上是广西。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三港海上距离不超过60海里,陆上距离少于100公里,三个港口曾采取降低价格、支付回扣等方式恶意竞争,不利于市场发展。2007年,广西组建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原北海港股份有限公司、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沿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产权,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再看宁波-舟山港。此前,宁波-舟山港以组合港的形式存在多年,但在经营整合上推进不明显。宁波港相关人士对此评价称,宁波缺岸线,没有用武之地,舟山有岸线,但没有钱。整体上,宁波-舟山港19个港区较为分散,且部分码头能力不足,部分码头则产能过剩。为此,两港的经营主体在2015年9月完成合并,宁波舟山港集团诞生。


广西和浙江均有港口整合的急迫性,整合后的效果较好。相比之下,一些港口并不那么急迫。比如江苏,沿海港口40%的吞吐量来自陇海兰新沿线及周边,沿江港口20%的吞吐量为长江中上游转运。“沿海港口需提升功能以在夹缝中求生存,沿江港口需减少临近港口竞争,提升转运能力。沿海港口与沿江港口相距较远,整合诉求并不迫切。”某研究者表示。此外,青岛港和日照港也终止了在集装箱码头方面的合作。对此,青岛港集团总裁成新农表示:“当前,港口之间的发展越来越走向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的竞合关系,形成了新的格局。不管是竞争还是合作,目的都在于是否能实现能力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满足未来进出口的需求。”



而在确需整合时,行政管理资源整合也要同步进行。


仍以广西为例,其成立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统筹规划区域的开发建设,实现对港口运营生产的总体调度管理,较少涉及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平衡。同时,根据港口不同的功能定位,打造不同的临港产业。北海港临港发展电子加工产业,防城港临港发展能源加工产业,钦州港发展保税物流产业,形成防城港主营大宗散货,北海港主营国际邮轮、商贸和清洁型物资运输,钦州港主营集装箱和石化的格局。2015年10月22日,广西北部湾港口管理局正式成立,原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政府承担的港口行政管理职责划入,为港口发展的行政管理理顺了关系。


浙江在2016年2月18日成立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成为全国首个省级海洋及港口管理机构。宁波舟山港集团相关人士透露,最终浙江各市港航管理机构将成为海港委派驻各地的分支机构,以理顺行政管理关系。同期成立的浙江海港投资集团,也与宁波舟山港集团合并形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在规划建设上,浙江海港委对19个港区的定位初步明确了主辅关系,优先盘活存量、适度开发增量。在经营管理上,以浙江海港投资集团的身份整合管理浙江全省港口企业,以宁波舟山港品牌参与国际竞争。


有人担忧,整合后的省级港口集团规模更大,财政实力更强,是否会再次掀起粗放的开发建设潮?对此,谢文卿表示:“被整合区域内的岸线资源开发会放缓,因为需要综合梳理后再敲定开发顺序。但在具体项目推进时,落地速度肯定会快得多。”他同时建议,可借鉴香港的经验,港口实际通过量达到设计通过能力的70%时,才能启动新一轮泊位规划和建设的程序。这类新泊位的规划还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做到科学论证在前,不能走“先建设、后整合”的老路。


声明

本文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第1215期。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