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240字 预计阅读:8分钟
上次在现场听陈丹青老师的讲座,有一位年轻人的问他,自己学画多年,但很不自信,总担心自己的作品被人嘲笑,所以想跟陈丹青老师确认自己的水平如何。陈丹青看了他的画,说比他18岁的时候画得好多了。然后补了一句:
记住,你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你TM就给去厕所里对自己说,我就是最牛逼的!
这句话看似也没什么,但那一刻,我很受触动。
大部分年轻人离开学校时,还带着强烈的学生气。头2年还好,大家都把你当小孩看,但5年过后,7年过后呢?
大家把你当小孩看,不会把难的事给你做,不会让你承受太大的压力,还得时时刻刻鼓励你,当然,你也拿到不很高的薪水。
我野路子创业出来,感受就有些不一样了。完全没有工作经验,从第一天开始,直接到市场中去打拼。
刚创业那几个月,不要家里的生活费,逃课跑到校外去。接下来,学校给处分,家人劝从良,客户每天屌,我那稚嫩的小确幸根本受不了。
但是已经回不了头了,收了客户的钱就必须把事做好,学校的课程落下一时半会也追不回来,家里人天高皇帝远,不然真的会冲过来把我驾回学校让好好考研。公司做起来后,成本、人力、投资人的压力也来了,一路就这么抗着过来。
过程中我发现,从来不会有人在旁边跟你说,加油,你一定行。
相反,大部分都是吃瓜群众,泼冷水,扇阴风,点鬼火,期待着你失败。
即便你明明在做一件很有价值的事,给客户创造了价值,创造了工作岗位,但那些吃瓜群众更期望的是你的失败。
这和批评你的人完全不同,那些给予批评的人,还和继续跟你合作,保持关系,因为他本质上是希望你变得跟优秀。
这个世界除你自己之外,没人会天天鼓励你
。
连你妈都不会,她可是要打麻将的。
我意识到这句话时的感受,大抵像一些同龄朋友生完孩子,突然意识自己未来十几年都别想拥有个人闲暇一样。
在来北京之前,我一直在调整个人心理状态。因为,我认为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对自己没有信心,怕被人质疑,有些自卑。看到那些自信和勇敢的人,竟然心生嫉妒。
那时,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病态的自我质疑中,竟然嫉妒自信和勇敢的人,这是有问题的,典型的僵固型心智!
我本来计划,调整好状态,准备好项目、团队和资金再来北京,这样风险最低。可是,这种“无限准备”的完美洁癖总让人停下来想,是不是还不够好?然后又陷入“”无限调整“当中。
不知道是哪一天,整个人突然很亢奋,我就问自己,
勇敢自信甚至自负一点,那又能怎样?
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立马搬到了北京,厦门的家具全部送人,连最后一个月的房租都不要了。虽然账面上看非常不经济,本可以节省很多的,但是,那又怎样?我至少人先来了。
其实,人来的时候,我根本没想好自己要做什么。至少人来了。我扔下想”无限准备“的一切事,开始去认识牛人,开始四处走动,让自己裹挟进这个庞大的协作体系。
很快,我的状态比起之前在厦门,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竟然有勇气去找牛人写推荐做营销,把课程卖到了40万。去尝试多次入门到放弃的编程,拿下了一等奖。开始天天健身,把搬家这段时间不健身长的肥肉又给减掉了。
一个月内,我就从萎靡、自卑到了鸡血满满、斗志十足。而这,并不是因为我先想清楚了什么,而是因为这个一闪而不过的念头:
那又能怎样?
所以,在陈丹青老师讲出那句”你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你TM就给去厕所里对自己说,我就是最牛逼的“时,我心跳加速。对!就这句话!
一些中年人说,年轻人要踏实低调,埋头做事。
我现在不认同了。
这是在培养年轻人的自卑和服从性,让他听话而已,好让他变成易于控制
。
为什么年轻人要低调?
没任何人认识你时,你应该主动大方地去展现自己的价值,让其他人看到,这样你才能被他人”利用“,你才能有机会变得更强
。
低调干嘛呢?牛人才需要低调吧!
大佬上台说,我什么都不会,我是来学习的,他的谦逊能拉拢与大家的距离。
你上台说,我什么都不会,我是来学习的。好吧,反正我也不认识你,请你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