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宝贝书单
亲子阅读(0-14岁)第一站!专职帮你和孩子筛选好书,过滤烂书。已经提供上百个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的书单。当你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书,请关注这个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苍梧晚报  ·  降温+雨雪,气象部门最新发布! ·  3 天前  
度房苏州  ·  马上,苏州家装补贴即将重启!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宝贝书单

黄渤对高考生残酷六问,要高考了,你一定要用尽全力!

宝贝书单  · 公众号  ·  · 2018-06-06 17:30

正文


来源 槽值(ID:caozhi163)


前阵子,一档综艺针对高考做了个特别节目。


- 1 -

父母只能送你到这

剩下的全靠你自己


节目组安排崇明中学的高三考生站在足球场的同一条起跑线上,由黄渤等六个人分别提一个问题。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个学生就可以前进到下一条线。如果是否定的,就只能留在原地。


这六个问题平常却不简单,它们将孩子的见识、资源、特长、家庭环境等都暴露了出来。


第一个问题由黄渤提出: 你的父母都接受过大学教育吗?


这个问题后,有十几个孩子走到前面那条线。这也就意味着这十几个孩子的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


“你的父母是否给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


“你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且目前还保持一定水准?”


“你是否有过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


“你父母是否承诺过送你出国留学?”


接下来的几道题,考察了父母能给孩子多少学习资源,包括素质教育。


最后一题是孙红雷问的: 你父母在你从小到大,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


测试父母是不是给了孩子足够的鼓励,足够的自信。


这些问题过后,原本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孩子们明显分开。有遥遥领先的,有原地不动的,也有后来居上的。


到此,游戏并未结束。


节目组让所有学生从现在站立的起跑线开始,一起奔向学校的室内篮球场。


最先到的20位,能够得到一份礼物。


字幕上用这样一句话形容这次“赛跑”: 父母尽力送你到这,剩下的全靠自己。


- 2 -

家长的焦虑

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


从六条不同的起跑线开始,所有孩子们拼尽全力向学校的体育馆奔跑。


那些起跑线比别人靠后的孩子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可能冲到别人前面。


而在体育馆等待孩子们的家长们,也显得揪心、着急。


他们翘首以盼,迫切希望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冲进体育馆,做一名胜利者。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进来,露出了欣慰的表情。有的家长迟迟没见到自己的孩子,红了眼眶。


这些家长的焦虑,似乎是所有中国家长的缩影——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顾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理念,早已融入很多家长的教育方针中。


“抢占起跑线”就像一个魔咒,用力逼迫着家长们给孩子准备更好的教育。


从选哪个幼儿园、上什么小学、考什么中学,到报什么特长班、学什么外语、去哪里旅游……甚至是生活里的吃喝拉撒,都要围着“起跑线”做文章。


2017年,在上海生活的2岁半男童东东突然开始成片掉头发。直到回老家武汉体检时,被诊断为斑秃。


才两岁半的孩子,怎么会得斑秃?


医生说是因为压力过大—— 为了通过知名幼儿园的入园考试,母亲给两岁半的儿子连报5个培优班。


两岁半的孩子秃了头,更不用说已经入学的孩子学业压力有多大了。


今年四月,一部叫《起跑线》的印度电影,让许多人看出了中国家庭面对教育的苦涩。


家境殷实的印度夫妇,为了把女儿送进名校,斥重金买了学校3公里内昂贵的学区房。


不仅如此,为了应付学校的选拔面试,孩子和家长紧张地做准备。


女儿要进培训机构,爹妈要上择校辅导。


一家人为了能够入学,忙前忙后:用买名牌,说英语,唱高雅歌曲来装贵族,发现此路不通后,又搬贫民窟伪造穷人身份,试图钻扶贫策略的空子……


这样的情节,虽有电影的艺术性夸大,却真切反映了现实。


社会的竞争激烈,一直蔓延到孩子身上。但是,它真的能决定孩子的一生吗?


在《极限挑战》节目中,最后跑在前面的,不全是起跑线在前面的孩子。


第一名是站在第二条起跑线上的孩子,而拿到第二名的,原本只是站在第四条线上。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跑赢了比他更靠前的人。


而人生的赛场,只会比这个跑道更长。


- 3 -

输在起跑线上的人

凭什么跑赢了人生


不可否认,家长给的资源,的确能影响孩子的起点。


然而靠自己的努力读书,同样能给一个人更大的上升空间,更多的选择机会。


陈英花是第一批走进学校的红瑶女童,也是红瑶族首位女企业家。


她所在的民族部落,千百年来居住在远山深处,极其落后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有了“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观念。


但陈英花10岁的那年,父亲终于改变心意,同意送她去小学读书。


从那时起,学习成为了她改变命运的敲门砖。


陈英花说:“如果不读书,我还以为全世界都是我们这样的山区。我根本不知道在中国的北方,有千里平原,一天可以走上百公里的路。”


在她看来,读书让她明白了生活有无限可能,更给了她选择生活的权力。


虽然一张文凭,不会让每个人都成为顶级成功人士, 却能让一个身处底层的人,开始具备选择人生走向的权力。


香港一档叫《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曾邀请四位来自富豪家庭、高学历的人作为嘉宾,到底层生活一周。


名流周启邦之子周国丰,是香港的大律师。


在这档节目里,他先后找了数份工作,但因为“低学历”,只能从事清洁工等劳动性高的职业。


最后,他依赖节目组找了一份工作,在奶茶店打工。


几天后,他“感觉像打仗”,偏头痛也开始发作了。


他说,上班挣钱是为了每天的开支, 扣除开支之后,已经没有能力做任何事。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是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按照节目要求,他需要去体验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


精疲力尽扫了一天大街,他发现自己挣来的钱只够买两顿最便宜的饭,哪怕是想坐地铁都得加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