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子木聊房
一个专业还原事实真相的房产老司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DeepSeek成了“老中医”?AI能看病但 ... ·  昨天  
求是网  ·  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 ·  昨天  
CHINADAILY  ·  跑鞋,是越贵越好吗? ·  2 天前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中方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阶 ... ·  3 天前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双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 MFA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子木聊房

人口危机下,一个都养不起,何来三娃?

子木聊房  · 公众号  ·  · 2018-03-04 20:50

正文

文丨子木

1


年两会已经召开,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表示,将递交一个非常重要的议案:建议全面放开 三孩政策


看到这个消息时,子木先是很着急地联想了自己拥有三个孩子的画面,而后不禁头皮发麻。这究竟是怎样的民间调查,可以呈上这么勇敢的议案?


记得二胎政策放开是2016年,到现在也就两年时间,现在三胎政策就马不停蹄地被提上日程,看来人口问题对于中国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数据统计,2016年是放开二胎的第一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是我国自2000年以来新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憋了几十年的二胎资源终于爆发,举国欢呼雀跃。


人口专家纷纷预测,中国的人口出生数量会持续增加,即使是最悲观的人口专家也认为积攒的二胎红利起码能坚持到2020年。


结果却实质性打脸。



(中国人口预测图)


国家统计局数据公布显示,2017年的新出生人口仅为1723万人,比上年减少63万人,人口增长仅仅持续一年就调头而下,比最悲观的人口专家还要悲观。


如果说目前就已经在消耗几十年来累积的储备二胎资源,那么子木认为过了这几年,后面的出生率将会更低,感觉计生委这个部门可以取消了,如果硬要保留,目标仅有一个,就是拼了命让大家多生孩子。


2



中国为什么要在16年放开二胎政策呢?


是因为中国在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竟达到了1.05,全球最低,没有之一。


如果按照中国的实际生育率计算,也不到1.4,在1.4的生育率水平下,意味着每隔一代人(平均25年左右),年出生人口将减少36.4%,两代人将减少超过60%,总人口也将以每5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萎缩。


正常来说,中国目前阶段,即使没有大规模战争、瘟疫、自然灾害,每个妇女平均生育2.2个孩子才能保证种群的世代更替—— 而中国生育率已经25年低于这个更替水平


如果简单说这些数值大家肯定没有什么感觉。其实中国很多城市已经在人口危机下轰然倒地,例如东北辽宁。


辽宁的生育率长期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之一,与人口控制论者宣扬的相反,少生不仅没有带来快富,反而致贫。从1980年到2015年,虽然辽宁的人口增长显著慢于全国,但辽宁的人均GDP增长速度反而却比全国还要低20%以上。而且,到2016年,经济发展水平还显著低于发达经济体的辽宁竟然破天荒地出现了经济负增长。


虽然辽宁经济的低迷有起点较高、体制观念甚至核算方面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低生育率是辽宁经济萎靡的根本性因素。 老龄化严重,生育率超低,在如此暗淡的人口前景下,经济萎靡致使年轻人口大量流出。东北的老人无人来养。



如果单从人口形势来看,辽宁只是比全国快了一二十年。如果再想不出绝妙的方法提升生育率,从2022年开始,中国养老危机将彻底爆发, 今日之东北,即未来之中国。


事已至此,已经无法追责70年代的所谓计划生育国策是否正确。只是明白,即使是现在全面放开生育,中国生育率也不可能回到正常更替水平了,何况三胎?


3



1968年,《德黑兰宣言》提出了“ 父母享有自由负责决定子女人数及其出生时距之基本人权 ”,在思想升级和文化普识度很高的今天,人们对于人权的坚守已经达到了另一个高度。生孩子这个事情不会被他人左右,更多的是思考是否与自身的资源相匹配。


假如你是80-95这个年龄段出生的年轻人,你们周围的同龄人里有多少信奉“多子多福”的?甚至,你们周围的朋友里有多少已经有了孩子的?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活得特别开心,畅想家庭天伦之乐了吗?还是实际活得比较/非常累,因为孩子的教育和养育问题出现了多少家庭矛盾,并且成本高企,经济吃紧?


我猜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那国家就算开放二胎,甚至三胎四胎八胎,对他们来说会起到正向激励作用吗?显然不会。


因为资源限制(或人地关系/人均资源/生存条件),是比生育限制更重要的因素。


首先是房价。为了让孩子过好,逐代升级,很多家庭都是三代合一贡献了所有血汗给孩子在理想城市买一套房,那么第二个第三个孩子怎么办?这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其次是教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稀缺资源,也是普通家庭让下一代逆袭的最好途径,所以很多家庭会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那么学区房的房价是否可以承担呢?


(北京10万一平的学区房)


可能有人说农村没有学区房。


抱歉,城市化已经迫使大量的年轻人流入城市求生了,现在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很多学校被迫关闭。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农村就关闭了一半以上的学校。


原来很多自然村设有小学,现在则要去乡镇甚至县城上学,一旦农村家庭选择在城市买房上学读书,基本上一个家庭的生育率会快速下降,同时也别指望他们继续多生了,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抑制农村家庭的生育意愿。


(即将被关闭的农村学校)


其次是医疗的无数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显然不是一部《大国重器》《超级工程》之类的专题片可以解决的。


更别说环境了。以这两年华北地区为例,京津一带的朋友如果家里有小孩的一定知道现在医院儿科的状态。儿童呼吸系统发病率大大增加。


可以预期的,还有择校费用,补习费用,家庭旅行拓展孩子视野的费用,以及培养爱好的费用。


至于社会风气导致的对儿童成长的风险,这里甚至已经不需赘述了。家长带着孩子去人口密集区域,必然神经紧绷,高度戒备。


30多年前提出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思维惯性和时代发展消费升级的现状不谋而合。


因为人口出生率向来都是和经济成反比,看看穷国和富国之间的出生率差距就知道了,只要中国持续经济增长,新生儿出生率必然下降。



4



人为的破坏这种自然演变规律,干涉人类自然繁衍进程,必然会遭受反击。 我一直认为生育是天赋人权,计划生育非常邪恶,根本不用讨论。但有几种人认为计划生育特别好。



其一是认为“ 中国穷是因为人多,农村穷是因为生孩子 ”,这些人的想法很单一,就是只想着人口少了,分到的蛋糕比例会变大,却没想到没人帮忙做蛋糕,蛋糕就做不大了。事实证明, 人一生创造的要远多于消耗的 ,所以这个观点并不成立。


其二是很多女性朋友认为计划生育拯救了她们,担心放开人口会让她们沦为生育工具,或者让本该有机会受到教育的独生女因为兄弟的出生而失学,这种担心比起第一种要有道理的多,但找错了来源,问题的来源是重男轻女和贫困,计划生育并无助于改善这两个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