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代网
解读信息时代的商业变革;以调查见深度;以商业故事见功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欧商业评论  ·  西门子管理学院:赋能员工成长,驱动企业战略落地 ·  18 小时前  
商业洞察  ·  暴亏200多亿,高仿汽车之王,悬了! ·  昨天  
哈佛商业评论  ·  软银孙正义的人生轨迹,浓缩为八个关键启示 ·  2 天前  
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  春节期间的白酒行业:春晚忙植入,线下忙促销, ... ·  3 天前  
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  春节期间的白酒行业:春晚忙植入,线下忙促销,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时代网

大妈的红丝巾,终于飘进了区块链会场

IT时代网  · 公众号  · 商业  · 2018-04-30 13:38

正文

作者  |  江岳

来源  |  首席人物观(sxrenwuguan)


1


大佬扎堆的三点钟区块链社群果然是造头条的扛把子。


继春节不眠不休讨论业务掀起区块链热潮之后,他们昨天在澳门主办的“世界区块链大会·三点钟峰会”又火了。


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大佬,而是大妈。


当大妈们把区块链大会广告板当成“到此一游”的背景,戴上红色黄色的丝巾,摆出旅游照中最常见的姿势时,这些照片在媒体圈里迅速传播,俨然成为区块链圈子在平静四月里最令人兴奋的G点。


:大妈们在世界区块链大会上合影


媒体人的兴奋似乎情有可原。


一方面,随着热度下降,链圈和币圈动静少了,年后扎堆出现的区块链媒体也开启了批量死亡模式。如同过去几年在这片土地上出现过的诸多短暂风口,区块链眼看就要成为昨日黄花,至少,关注度与春节时已是冰火两重天。


同时,当“中国大妈”与理财挂钩,它就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专有名词: 是埋藏在浅表的富矿,也是末日狂欢的前兆


这些意味,守在公园小广场发广告的小伙子懂,售楼处浅笑盈盈的姑娘们懂,甚至大洋彼岸的人们似乎也有点懂。


5年前,当华尔街的精英们开始做空黄金,金价暴跌,中国大妈却挤进了金店,10天消费1000亿。没多久,做空黄金的故事结束了,豪放大妈们也在《华尔街日报》留下了名号:


“dama”。


2


现身澳门区块链大会的几位大妈,只是这个圈子的小缩影。


她们可能解释不清楚“区块链”到底是什么玩意,但这丝毫不妨碍她们对这轮新“理财运动”的热情。这大概有些时代的烙印——她们多少有些习惯了被卷进一场场全民运动,并发自内心地投入其中。


只是动机不同罢了。如果说她们早年的激情是来自精神层面的驱动力,如今, 理财和养生才是不会摇摆的核心


很自然的,顶着种种“一夜暴富”传说进入大妈视线的区块链、虚拟货币,成了魅力无限的新物种。


于是,在深圳的代币发行现场,大妈们会提前半小时把会场挤满,忙着打听联系方式、发币时间。她们大多组团而来,对白皮书不感兴趣也看不懂,最关心的事情就是: 现场认购能打几折?


至于她们的信息从何而来?大体有三类: 早期的ICO项目进社区宣讲;媒体报道;熟人推荐。


不过具体到地域,信息流通方式又有所不同。


比如在温州,炒币大妈们 偏向实干派 ,她们基本炮制了当年“太太炒房团”的路数,喜欢组团搞实战。


在北京,浸泡在首都文化里的大妈们 更注重理论学习 ,对大佬事迹如数家珍,尤其信奉看似有实战经验的民间大神——比如崇文门的一家咖啡馆,从去年开始变成了币圈活动基地,大妈们经常在此听讲座,做笔记的认真程度,不亚于这座城市里的中考生高考生们。


:这家咖啡馆成为币圈活动基地


她们后来的收益或损失如何,我们尚无从得知。但当空气币、破发、监管这些词语成为币圈在过去几个月的主题,想必, 真正实现暴富梦想的大妈应该还是极少数




3


正如剖析东北是媒体屡试不爽的流量利器, 嘲笑大妈似乎也成了如今的某种政治正确

如果说前几年的广场舞讨论还属于涉及公共领域的社会话题,眼下风靡公众号和抖音的、模仿大妈舞丝巾拍照留念的那些图文视频,就纯粹是为流量了。反正,大妈们不会写公众号,更没法奋起反驳。

对于嘲笑者来说,这是人为鱼肉我为刀俎的绝对优势。

于是,当大妈们在区块链大会现身时,类似的嘲笑又出现了,似乎她们放飞的拍照姿势,配不上听起来高大上、实则广告牌英文都出错的“世界区块链大会”。

:出错的广告牌英文“word”


的确,中国大妈是很有存在感。

就理财来说,大妈们是时髦造富运动最忠实的拥抱者。从2007年的基金,2013年的黄金,到2014至2015年间的股市、P2P理财、虚拟货币、楼市,再到2016年的邮币卡,无不如此。

其中不乏致富的故事。主角多是那些原本就家底殷实的人。而多数人的命运是沦为分母,也就是:韭菜。 因为她们的入场时机往往是高点 。有人因此调侃:

“在中国,大妈群体是一个风向标。她们炒什么,就是什么到顶的标志。她们做什么,你就一定不要做什么。”

不过,中国大妈深受理财从业者欢迎的可贵之处在于: 无论被割得多惨,她们始终有勇气和信心拥抱下一轮浪潮

中老年人常有的健忘,是她们在造富运动中的一条条锦鲤。

她们备受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身在浪潮之中时,她们经常以不太符合日常人设的大手笔著称——平时她们总是剩菜吃几天不舍得扔、家具用一辈子不舍得换、最爱教育孩子“省一点算一点”,但一遇到理财,她们就会变戏法一样摆出另一套人设。

媒体最爱这样的戏剧性。

比如2015年”五一”小长假前的最后一个股票交易日,北京某证券公司里,一位大妈带“百万”现金准备开户炒股。她听亲戚说股市火爆能赚钱,瞒着家人拿出所有积蓄,还找亲友借了几十万,想给儿子赚套婚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