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每逢节假日总有一个话题会被我们提及——“节日福利发不发?怎么发?”。如何做到既落实好节日反腐又能保障大家正常的福利待遇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此,元旦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元旦春节期间,要严格遵守廉洁纪律,严防各类“节日腐败”。
同时《通知》也明确,要组织好正常的党、团、工会活动,充分保障干部职工按规定享有的正常福利待遇。
到底什么才是正常的福利待遇?中华全国总工会于2014年7月3日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中已经对此予以明确:工会组织逢年过节可以向全体会员发放少量的节日慰问品。
2014年12月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又下发《关于的补充通知》,进一步明确规定:
“逢年过节”的年节是指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
“节日慰问品”原则上为符合中国传统节日习惯的用品和职工群众必需的一些生活用品等。
“少量”的标准,由省级工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节日慰问品需为实物形式,全总在工会经费“八不准”中明确规定,不准用工会经费购买购物卡、代金券等。
某单位工会负责人孙先生说对于什么是正常福利,开始确实有点把不准脉。
“这个问题开始我们一直在担心,所以那时候考虑到上面是否同意我们发放,然后我们请示了市里面我们主管局、总部,然后就是说福利时是可以发的,要合情合理,一定要发实物,不能通过发现金发卡的方式。”
据了解,目前各省市的发放标准不尽相同,但差别不大,一般人均一年1000元左右或全年慰问支出总额一般不超过工会经费预算支出的30%。
各地节日慰问品标准(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江苏省镇江市总工会财务部副主任张伟明:
“逢年过节发放慰问品的开支,根据全总通知规定,少量的标准是指,每位会员全年所有节日慰问合计总额,不得超过1000块钱,这个是一个总量控制,慰问形式主要是实物。”
江苏淮安市总工会一位负责同志也表示:
“全省统一的,这个不超过1千块钱,还有生日蛋糕,其他的福利春游秋游。全省都是这样执行。”
每年元旦春节之前,中办、国办都会印发有关通知。近三年的《通知》在强调节日反腐的同时,都特别要求:充分保障干部职工按规定享有的正常福利待遇。那么各地的执行情况如何呢?
霍先生是河北邢台某基层行政单位的职工,他说单位从2013年以后就不再发福利了:
“前几年的时候像中秋节都发月饼啦,大米、油,过春节的时候发几样面粉啦、水果,都有,现在都不发了,啥也没有。不发的话感觉这个气氛就没了。我认为适当的发一点是应该的,不违反什么四风。”
河北省邢台市某事业单位职工小李透露,八项规定刚出台时单位取消了所有的福利,去年开始又恢复了一些。
“中间有两年是没有发,上面不敢发嘛,后来上面又说不让乱发,又得保障职工的正当福利,从去年又开始发了,工会发的,就是米面油之类的一些日常用品吧。”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强调,节日反腐与保障干部职工正常福利并不矛盾:
“我们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我为了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也是为了营造好的政治生态,跟满足干部职工正常福利是并不矛盾的。八项规定限制的是铺张浪费和一些制度之外的隐形福利,对于制度之内的我们是予以保证的。我们执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说到底最终是要实现百姓的正常利益需求,并不是要削减这部分正当的利益。”
庄德水指出,八项规定出台之后,一些地方矫枉过正,取消了职工的正常福利待遇,与领导干部把握政策有偏差甚至是懒政思维有关。
“他们对八项规定理解不透,在政策执行中出现了偏差,他们也没有协调好如何满足群众和职工正当利益与执行八项规定之间的界限。我认为我们要切实执行八项规定,但是不能采取消极抵抗的情绪,更不能以执行八项规定为由来阻碍群众正常利益的满足,进而引起群众和职工对执行八项规定的不满。”
无论如何,一刀切取消“正常福利”,都不是一个合理的结果。特别是,在市场化语境内,各种种类的福利,其实都是员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雇主动辄以反腐取消正常福利的发放,直接损害了员工的利益,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势必会损害员工的职业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对企业长远发展来说,可谓“得不偿失”。
节日发点礼品、红包,定期组织集体出游,诸如此类的员工福利,实则都是维系一种情感认同、体现企业人文关怀的有效手段。福利发放,必须恢复到它的本来面目。它不该成为权力自肥的工具,也不应变成被猜忌、被误解的对象。
记者:侯艳
编辑:徐啸
参考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钱江晚报、新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