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关注知识。说起现在的内容付费、知识付费,很多人很疑惑,这些也算是知识?
关于知识的解读很多。比如说,我喜欢德鲁克的立场,知识就是要有用。
知识也有乐趣。
1
个人场景知识
有次聊天,在768, 写《大人的故事》的毒舌女作家老师无意说,中老年人,搞出一个自己的理论体系来,可自High了。并非她原话,原话似乎要毒舌很多。
我叫这种可以自High东西,个人场景知识。
今天开会某老师说,学习一个东西的最好方法,是写本书。
他说这话一分钟前休息时间,我跟人说,我写《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兴起》,看各种内容付费、知识付费,就是这么干的。
并且,我还知道,我们都知道在追逐移动的靶子,写出来是帮自己思考,也是变成一个自己用实践来修正的靶子,也接着思考来修正的靶子。
我们把人家当成知识的明珠的图书,当成这个用途。对书心存敬畏的人,估计要拍桌子了。
今天看到一个知识的故事,迫不及待要分享给大家。
2
知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反正功成名就,类似芒格那样。
芒格,巴菲特的搭档,以知识著称。
他不是索罗斯,索罗斯思考反身性,自称是个失败的哲学家,所有人也当真。
反身性,我粗浅理解,就是思维者,也是行动者。所以,我们的思考影响行动,行动又影响思考,反正纠缠在一起。
这样一个人,他被知识吸引,他决定去追寻知识。
他告别家人,踏上征途。
在交易厅,他没看到知识。
在媒体,他没看到知识。
在书里,他没看到知识。
在大学,他没看到知识。
在研究所,他有没看到知识。
在网络,他也没看到知识。
在手机里,他也没看到知识。
有个人说,知识现在已经网络化了。所有的知识组成了网络,房间里最聪明的人不是房间中的任何人,而是房间本身。
不过这个人还是没发现。
他找啊找啊,突然发现一个隐蔽得很深的提示。
他顺着暗示走进了神奇的网络,类似于深山野林。
终于,他看到一个牌子:知识在此。
他走进山洞,发现里面有个又老又丑,但看起来还算干净的老人。
他忙说,不好意思,我走错门了。我想找知识。
老人说,我就是啊。
他就停下了,果然,他学到了非常多。
终于,他觉得学够了。
他感觉,老人也跟他说了著名的话,孩子,外面没人。
当然这只是幻觉。但他好像的确已经掌握了所要的知识,知识和他融为一体。
当然,以他自己的经验,和他这段时间的学习,他知道,只有回到真实的世界,把知识和实践结合,才会有真正的知识。
他向老人告别,他问:知识老人,我受益匪浅,我该怎么告诉人们、让人们也来向你请教呢?
知识老人,其实,是个可怕的怪物,如果你只表面的话。
老人狡黠地回答说,你告诉他们,知识是个美女,年轻又漂亮。
3
知识是?
你知道这个故事是从哪儿改编出来的吗?
看着哲学家们讲知识,有启发。但的确不如好像所有人都知道的那句话来的有诱惑: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哲学家们、思想家们讲知识是这样的,全是怪物。
以下是我之前整理知识卡片时,很喜欢的怪物。
知识论的两种相反但互补的传统:
唯理主义(rationalism)与经验主义(empiricism)。
德鲁克:
我们现在所讲的知识,是在行动中可以证实的知识,是对行动结果有效的信息。
莱维特:
最宝贵的知识既无法传授,也无法进行传递。我们所学到的每一件事并非都是有意识的结果。
弗莱克:
对于知者,任何我们知道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有条理的、经过验证的、适用的,并且是显而易见的。
任何外来的知识体系则是矛盾的 、未经验证的、不适用的、虚幻的和神秘莫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