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一朝宫廷艺术素以精巧淡雅清新脱俗著称,御窑瓷器也是最能直接体现雍正皇帝本人审美理念的样板,彼时正是清宫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在雍正皇帝本人的直接旨意指导下,御窑品质可谓达到了至美至善的境地,如清官《造办处活计档》中记录的雍正本人对景德镇御窑呈样提出的修改意见屡见不鲜,这些意见甚至具体到
“
底足收小些
”
、
“
比缸略放高些
”
这些造型、尺寸细节,最终无不归结到
“
精细
”
、
“
文雅
”
的总体要求上,正因如此,雍正御窑彩瓷、青花、颜色釉等各个门类无不佳作迭出,成就了中国美学史上一段璀璨无比的传奇。
清雍正
粉彩瑞果三多暗刻龙纹大碗成对
2016
年秋拍北京保利,
清雍正 粉彩瑞果三多暗刻龙纹大碗一对
成交
3220
万元,再次续写雍正粉彩传奇。
一、粉彩的装饰特点
1
、
线条具有淡、.细、
匀、柔、俏的特点
,
这和五彩以及青花有所不同。淡,
是指粉彩勾线要调淡些的料,
一般分为
“二浓料”和“淡料”。 “二浓料”比五彩勾线常用的浓料线要淡
-
—些。如勾枝、叶或衣纹等多用它。 “淡料”比“二浓料”还淡些, 这种料线接近工笔花鸟勾白花用的淡墨线。多用来勾白花或淡色的花朵。细, 是指粉彩多用细线,它极少用五彩经常使用的浓粗线条。匀, 是指粉彩线条多以匀净取胜, 形式上不似五彩线条顿挫多变,.但它匀而不板。柔,是指粉彩线条要柔和, 不似五彩线条那样挺健遒劲。它要柔而不弱、不软, 要柔中见挺, 柔中有刚。俏, 是指粉彩的线条勾得有巧妙的变化, 在淡、细、匀、柔之中, 其笔线的起收、顿挫都较含蓄,不锋芒外露。
清雍正
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
(一对)
2
、色调柔润, 由于粉彩的色彩的透明不透明及净颜色等区别,很多颜色中又加入适量的玻璃白, 它和五彩的色彩对比, 色彩的透明纯度比五彩低, 冷暖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比五彩弱, 因而形成了
色调淡雅、柔和、温润的特点
。但好的粉彩却是淡而不灰,柔而不媚。
清雍正
柠檬黄地洋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6,776.00
万
3
、
装饰形象严谨清秀
,无论是接近国画或是图案的,它都非常严谨清秀,
刻画细致,
一丝不苟。如画鸟,
五彩有把鸟的爪夸张概括为前后两道曲线的,
而粉彩却画法细致,把鸟爪的结构、特点、动态都严细地表现出来,
真实感更强一些。但要严谨之中显灵活,
真实感中有装饰,
细致之中含简练。粉彩是外谨内活、外细内简。
清雍正
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一对)
4
、
细中有整
,粉彩虽以细见长,但它注意全局的效果,这包括装饰和造型的结合、装饰的章法布局处理、色调的特点。
清雍正
粉彩过枝月季梅花图大盘
5
、
画中有
“化”
,粉彩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更多吸收借鉴国画工笔的章法、技法和画法。除了图案性强的粉彩装饰之外,这类作品是大量的。但它绝不是国画、工笔画的再现。
由于要结合造型及釉色,
结合工艺材料,它虽吸收工笔画但又有变化,这个
“化”就是指把国画工笔的艺术溶化在自身的工艺技法和艺术处理中去,化成自己的风格特点,富有陶瓷彩绘的装饰风。
清雍正
粉彩「蟠桃献寿」图圆盖盒
二、雍正粉彩的借鉴意义
至清雍正朝,粉彩进入盛期。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
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作。
官、
民窑同时大量生产,
精细的官窑制品可与珐琅彩媲美。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是它的地釉质量好,经测定,
雍正粉彩盘的瓷胎白度达到
77
.
5
%
。陶瓷史家陈万坚先生说过:
“雍正白釉之进一步提高,合于釉上施加软彩的要求, 因而收到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的效果。”
雍正粉彩的彩料配制技术也较高,珐琅彩在烧彩前与烧彩后呈色大致相同,
而粉彩颜料则不同,
除红、黑二色外,其他颜色在烧之前无法区别,颜料配制后必须进行试烧,
合乎要求后才能正式彩绘,经低温彩烧后,色彩微微凸出釉面,
彩面具有晶莹的光泽,有的粉彩纹饰的边际还显现出彩虹般的光晕。粉彩艺术效果上大多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
整个装饰构图的表现手法,
设色都近似中国绘画,与传统的五彩比较起来,装饰性较弱,写实风格浓厚。
清雍正
粉彩菊花折沿盘
(一对)
雍正一朝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