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关注中国高层领导人的经济决策和态度,特别是在提振疲软经济方面的措施。文章提到领导人强调长期经济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但同时表现出在提振增长方面的谨慎态度。文章还分析了中国政府在处理经济问题时的考虑,包括人民币贬值、资本外逃、财政支出等风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美国大选候选人的政策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三中全会公报中,中央领导人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等概念,传达了将中国打造成世界领先科技强国的总体目标。
虽然中国央行下调了利率,但政府几乎没有提供具体内容的支持消费措施。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解决。
中国政府考虑到人民币贬值可能导致资本外逃,更多的财政支出可能加剧债务问题。因此,在采取经济刺激措施时表现出谨慎态度。
文章提到美国大选候选人的政策可能对中国产生影响,特别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对中国造成更大伤害。
更多一手调研纪要和研报数据,点击上面图片小程序
对于那些期待中国出台措施大力提振疲软经济的投资者来说,这个夏天
令人失望。
中国高层领导人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
:
三中全会
,
重点关注长期经济战略,以及
7 月份中共最高决策机构中央政
治局
的会议
,主要聚焦短期经济表现。
在三中全会后的公报中,中央高层领导人用了大量
篇幅阐述
“新质生产力”和“高
质量发展
”,这些热门词汇传达了他们希望将中国打造成世界领先科技强国的总
体目标。但这种雄心壮志与领导层目前在提振增长方面所表现出的较为谨慎的态
度形成反差。
确实,中国央行下调了利率,中共中央政治局也承诺采取更多措施支持消费。但
这些承诺几乎完全没有具体内容,并且作为中国经济问题根源的房地产行业基本
没有被提及。
在阐述了中国的长期愿景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原本是一次机会,可让投资
者
、
家庭和企业相信政府能够掌控明显放缓的中国经济
。
然而,
用
Union
Bancaire Privée 驻香港资深亚洲经济学家 Carlos Casanova 的话来说,此次会
议是
“雷声大雨点小”。
为何如此谨慎?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
6 月底在中国东北城市
大连举行的世界经
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上发表讲话时,用大病初愈来形容疫情后的中
国经济。他表示,政府就像一位细心的中医守在床边。李强警告说,如果立即下
猛药
,可能弊大于利。
保留
“猛药”作后手
这是一个有用的比喻
,但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副作用是中国政府强烈想要避免的。
许多经济学家都愿意接受这样的观点,即抵制对经济下猛药是有充分理由的:人
民币贬值可能会导致资本外逃,而更多的财政支出恐将使已经债台高筑的经济雪
上加霜。
中国政府已经拒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简称
IMF)开出的一剂药方,这份计划主张在四年内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 5.5%的巨
额资金收购未售出和未完工住房
,所有费用均
由中央政府举债支付。
中国政府上周五表示,如此大规模地提供政府支持是不合
适的,因为这可能导致
外界预期政府未来也会出手救助
,从而加剧冒险行为。
但目前开出的药方真的足以让
“病人”走上持久的康复之道吗?如果
2024 年的
情况与去年一样,当局将采取刚好足够的刺激措施让经济增长重回正轨,但仅此
而已。能自我维持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