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美国更新了2016年版的《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本文将对此进行评论。
基于人工智能(AI)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各国都高度重视AI的发展。美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当然也不例外。早在奥巴马政府时期,2016年10月白宫出台了两份与AI有关的报告和规划,《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12月20日,白宫又跟进发布了《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在今年2月11日签署了一项关于发展AI的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保持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地位》。
这份行政命令共10个部分,确立了六个战略目标:
(1)明确联邦政府各部门分工与责任,(2)增加联邦对AI研究的投入,(3)保障AI研发的数据和计算来源,(4)提出AI应用规范指南,(5)AI和美国劳动力,(6)确保美国AI技术优势行动计划。
根据这份行政命令的新要求,以及考虑到AI最新的发展动态,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特别委员会和国家科学委员会在今年6月份更新了2016年版的《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
对比2016年和2019年版,我们发现大方向和重点领域基本相同,2016年版是七大战略:
(1)AI研究的长期投资,(2)开发有效的人类与AI合作措施战略,(3)AI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学研究,(4)确保AI系统的安全,(5)开发适用于AI培训和测试的公共共享数据集和环境,(6)通过标准和基准测量和评估AI技术,(7)更好地了解国家AI研发人力需求。
2019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战略:扩大公私合作以加速AI发展。
为什么要扩大公私合作呢?
2019年版报告说明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是AI是跨学科的,需要计算机和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经济学和博弈论、工程和控制理论、数学和统计学,以及伦理学、语言学甚至哲学之间的融合,因此需要各行各业专家的合作;
二是2016年以来AI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了政府与工业界、学术界、国际合作伙伴和盟国合作带来了巨大好处,可以运用多方面资源,比如设施、数据和专业知识;
四是需要加强对未来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学生的教育和培训,加强AI的科普。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在国外形成由来已久,美国很多大基础设施投资(比如高速公路)、大科学计划(比如马斯克Space X与NASA的合作)都依靠PPP来推行。
由此也启发我们,
一个大科学战略的执行需要政府调动方方面面的市场资源,“新型举国体制”不仅仅强调科技的战略性,也强调发挥市场作用,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我国不少经济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企业创新能力强,市场经济活力充沛,应该在国家战略引导下,立足本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重点,形成围绕AI研发和产业化的良好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力争成为政府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典范。
刘小玲,博士,上海科学院副研究员,民盟上海市委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