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乡恋
介绍鄞州镇乡街道特色,推介新闻,新鲜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乡恋

鄞州乡味 | 中秋节吃月饼,那是团聚和思念的味道……

乡恋  · 公众号  ·  · 2018-09-09 10: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拍摄/剪辑 王世杰 配音 张璐科 视频文字 林幼娟


天气转凉,又将迎来新的一年中秋节。提及中秋,自然离不开团圆的话题。对于远在他乡无法与亲人相聚的人来说,乡愁就是记忆中的乡容乡貌,层叠的儿时记忆,还有就是月饼曾留在舌尖上的中秋“味道”。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月饼圆又圆,每逢中秋节,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吃月饼成了全民共同的习俗,而且与各地饮食习惯相融合,逐渐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


广式、苏式、冰皮月饼


如今,月饼的花色更是繁多,蛋黄、鲜肉、苔菜、榨菜、鲜肉、冰淇淋、肉松等创新口味络绎不绝,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尽管月饼的外形与口感不断出现着变化,但其家人团圆、欢聚或思念之意,依然是人们最为注重的美好感受。


记忆中的人情味


每一种节日美食都饱含着深情,月饼更是被赋予很多文化与情怀。在70后的记忆里,月饼是爷爷奶奶省下来悄悄塞给你的一块点心,是父母怕你偷吃藏于橱柜高处的待客之物,如今想来,带着一股暖暖的人情味。


记忆中的月饼不像现在包装得这么豪华,而是简单的、朴素的、单一的,买月饼时,售货员都是用一张油纸把月饼一斤一斤地包好,然后在上面放上一张印有“嫦娥奔月”图案的红纸,用绳子一扎,便可提着走了。


说起老式月饼,五仁月饼可以号称是当时的月饼界老大,因其内馅中有杏仁、核桃仁、橄榄仁、芝麻仁、瓜子仁而得名,其皮薄松软、油光闪闪、色泽金黄,咬一口,满口生香。而苏式月饼,在简单的油纸内,包着8只或10只酥皮月饼,打开纸包,香甜的月饼便弥漫了童年岁月。


做广式莲蓉蛋黄月饼的食材


上海人特别擅长做甜食,而宁波人去上海,总会带大包大包的零食回家。市民陈女士说,小时候,父亲从上海出外勤回家,正值中秋,便带回来一打月饼,有豆沙馅的、五仁馅的、苔菜馅的,柔软喷香。母亲分我们姐妹一人半个,剩下的则小心地用手帕包起来,把它们置于“火油箱”内,她自己是断然舍不得吃的。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每天都盼着放学回家能吃上一口甜香无比的月饼。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如今,油腻的月饼不再有人喜爱,更多的是当作节日应景、吃个情怀了。


精工细作好滋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各种月饼铺天盖地,手工制作就突然变得罕见,流水线生产的成百上千,千篇一律的月饼已经让人的味蕾和视觉感到疲倦。


奚丽丽与助手何璐雨


作为传统佳节的传统食物,中秋节,家家户户自然少不了月饼,追求健康食物的人们,开始崇尚新鲜、自然的手工制作。


在一个惠风和畅的早上,我们来到了泰安路上的一家手工坊,见证了广式莲蓉蛋黄月饼的制作过程。咸鸭蛋黄、白酒、莲蓉、月饼糖浆、玉米油、中筋面粉......在店主奚丽丽张罗下,很快,各种材料都搬上了操作台。


放月饼糖浆


放油


放面粉


奚丽丽说,一款好的莲蓉蛋黄月饼,除了选取上好的咸鸭蛋蛋黄外,还须正确的操作工序。比如,将蛋黄取出,待其表面风干后,要在蛋黄外面喷上一层白酒,就起到了去腥味的作用。往容器里倒入58克糖浆、25克玉米油、2克碱水,搅拌均匀,将事先准备好的中筋面粉倒入容器,搅拌至完全融合。然后,将它们揉成团,盖上保鲜膜,放置两个小时。


面皮


奚丽丽说,刚和好的面皮有股子韧劲,静置一段时间后才会完全融合,表面不再富有弹性,这样在包月饼馅料时,面皮才不会破裂。在等待面皮融合的过程中,奚丽丽也没闲着,她将事先取出风干好的咸鸭蛋轻轻地喷上一层白酒,招呼助手何璐雨将蛋黄放入150℃的烤箱,只见蛋黄的颜色渐渐地变为火红色,她才按掉开关按钮取出,此时蛋黄已是七八分熟。


包好的月饼馅


一切就绪后,奚丽丽将一块面皮切成十个均等的小面团,何璐雨则将它们放上小型电子秤,以保证一只蛋黄加一张面皮的重量刚好为30克。然后她们一个擀面皮,一个包馅料,最后在磨具中轻轻一按,一个个带着花样儿的月饼就成型了。送入烤箱前,在每只月饼的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蛋液,原来,这样烤出来的月饼才更加鲜亮光泽。


包月饼


定型


涂蛋液


将烤箱预热至180℃,然后放入月饼,期间随时注意月饼在烤箱内的颜色,中间将烤箱内的月饼调换个位置继续烤,香气四溢,令人馋涎欲滴。过了20分钟,月饼就可以出炉了。



奚丽丽说,随着中秋节的临近,前来预定月饼的顾客也渐渐多了起来,但手工制作比较慢,两个人忙碌一天,顶多也只能做出200个左右的月饼。不过新鲜制作的月饼不加任何防腐剂,在一周内吃完,口感要比工厂化生产的月饼好很多。


烤制中的月饼


刚出炉的广式莲蓉蛋黄月饼看上去表面有点干燥,不像小时候那般油亮晶莹,面对记者的疑问,奚丽丽笑了,她说,心急吃不到好月饼,这种面皮需要在阴凉处放三四天,待其“回油”后,不仅模样更好看,口感也会更绵软。


轻咬一口,柔软滑嫩的莲蓉皮很快融入口腔,再吃一口蛋黄,香香的蛋黄油往外冒,此时,咸鸭蛋黄的沙粒感、月饼皮的细腻柔软奇特地结合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寓意团圆美好的糕点美食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后来,相传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因为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而当时仲秋节祭拜月神的贡品就有月饼,据资料《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由此可看出,人们在中秋节品尝月饼的习惯由来已久。


在北宋时期,当时俗称的“小饼”和“月团”就在宫廷内外流行,后来小饼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有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的寓意。


之后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以至于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初尝月饼滋味


今年56岁的瞿培音,在弟弟妹妹们的眼中,打小起,有好吃的耐穿的,她总是先让给弟弟妹妹,永远是一个模范姐姐的样儿。但13岁那年,她却把一个月饼给“独吞”了。


那年的一天,邻居大姐悄悄把她喊了去,并塞给她一块看似普通的、冒油的小厚饼。瞿培音当时并不知道,这个小厚饼就叫月饼。她低头尝了一口,一股奇香钻鼻而来。她本来想抿几口,将剩下的带回去给弟弟妹妹尝尝。无奈,这神奇的小厚饼实在太诱人,只咬一口、再咬一口,于是,本来就不大的饼就给咬完了。


回到家,瞿培音还是没忍住,把这事告诉了弟弟妹妹们。小朋友们一阵风似的跑去邻居大姐家要月饼吃,可是那个年代,能给外人一个月饼已是很不容易,哪有那么多月饼跟人分享呢?


瞿培音说,那是她人生第一次吃到月饼,记忆中始终藏着那个味道。后来,生活渐渐富裕了,自己家里也开始有了月饼,中秋前后,她和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一起,在屋前的红枣树下扇着蒲扇,一家人聊天吃月饼,说着小时候的那件趣事,格外快乐。


现在生活在宁波的她,也常常将这件趣事讲给晚辈们听,但是,小孩子们常常拿这个当笑话听,因为他们根本想像不出没有零食的年代是怎样的。


网友说


@狒狒守护者:

小时候生活在温饱不及的年代,去广州上大学才第一次尝到广式的蛋黄月饼,当时记忆特别深刻,那滋味儿只有长年吃不饱的人才懂!


@我又饿饿饿了

我上初中那会儿,比较流行铁盒月饼,上面印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我们宿舍里,好多同学都用这样的铁盒子装饼干,可是我妈妈从来舍不得买这种铁盒月饼,她觉得盒子比月饼还贵,不划算。有一次舅舅送来了一盒铁皮月饼,虽然角有点瘪了,但我如获至宝,那个月饼盒一直陪伴我到高中毕业。


@三金的鑫:

小时候过中秋,最期待的就是妈妈牌的榨菜鲜肉口味的月饼,咸香的肉馅儿被酥皮层层包裹,一口下去,忍不住想要再来一个。直到今天,我吃到过很多口味的月饼,但只有榨菜鲜肉味的才能撩起我对月饼最深刻的记忆。


来源 | 鄞响客户端

编辑 | 方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