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商韬略
华商人物与企业新媒体第一殿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电力交易中心  ·  关于查询2024年11月月度电力市场化交易结 ... ·  15 小时前  
新加坡眼  ·  这个传统的印度早餐,全新加坡人都爱吃?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商韬略

亿利的治沙故事感动了网友

华商韬略  · 公众号  ·  · 2017-08-30 21:46

正文


一个在沙漠里出生、长大的青年,在当地政府和沙区父老乡亲的支持下,带领治沙团队经过3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白了两鬓华发,绿了一座沙漠,富了一方百姓,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丰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6月与8月,华商韬略两次报道了王文彪带领亿利治沙人的感人治沙故事,引发各平台网友以及读者的强烈反响。


微信公众号端,有多位网友表示看完泪湿眼眶:



读者“我是你的小秦哥”总结称:王文彪先生以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气概和豪情走出了一条治沙和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道路,为改变我国西部沙漠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世界防治沙漠带来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了不起!



来自北京的“乔伊”,则对亿利之于首都的贡献表达感谢:记得从我初中开始沙尘暴就肆虐京城,现在已是不见踪影,北京人民感谢您!



有读者认为王文彪的作为,足以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人称他是中国“最富有的人”,甚至有网友称赞王文彪是“当世最伟大”:



在收获一大批网络拥趸之前,王文彪和亿利集团早已是全球政经界的“红人”:联合国称他是“全球治沙领导者”;在今年7月的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专门发来贺信,称赞论坛已成为各国交流防沙治沙经验、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


这些最高评价的起点,是王文彪和亿利在库布其这片沙漠中,不可思议、泽被后世的创举。


更多网友评价详见附录




感天动地


王文彪出生于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里的杭锦旗,在他的记忆里,这里除了常年风沙肆虐,还缺水、缺电,没有通讯、没有交通,出门买点东西要全副武装走很远的路,出去治病的人曾经惨死在路上。那时的库布其,可以说是个悲哀的世界。



在这片沙漠里,年少的王文彪抓住一切机会改变命运,他清晨4点就起来劳作和读书,最终通过学习成了杭锦旗的高级知识分子,并通过努力成为当地工业系统的副主任秘书。


但是王文彪不满足这样的现状,尤其是当地人们饱受沙漠“摧残”的现状。29岁那年,他带着几件衣服和一箱书,深入沙漠,走进了当地的盐场。


随后的8年里,王文彪通过种树、治沙、生产的模式,拯救了濒临倒闭的盐场。8年间,他们用种死不计其数的树,给盐场围上了那层绿。到大家觉得盐场总算是保住了之时,他们已经在盐场周边种活了两万多棵树,而且长成了林。


已经被判了死缓的盐场,就这样被王文彪从沙漠手里夺了回来。


盐场保住了,王文彪转眼又遇到了新麻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盐场的经营已越来越没有竞争力,最主要的是交通落后的制约。


王文彪决定修一条从盐场直通火车站的穿沙公路,解决这困扰从生产到生活的大问题。


修路需要钱,而且是大钱,测算下来,至少需要7000来万。盐场拿不出这笔钱,王文彪就找银行贷款,银行的答案很干脆,这是拿钱打水漂,不给贷。


不光是银行,从盐场上下到家里,王文彪的决定遭到了一致反对,所有人都认为,在沙漠里修路,完全是无用功,因为沙是移动的,修多长的路都摆脱不了被沙掩埋的结局。


但在这件事上,王文彪选择“一意孤行”,其“沙漠疯子”的名号,也就此在当地人口中传开。


别人笑他太疯癫,王文彪心里却有本明白账:路通了,盐场光是运输成本就可以每年节约超过1500多万,投入不用几年就能收回,而且还可以留下一条路,一条对整个库布其都格外重要的路。


经过两年多敢教日月还天地的努力,1999年10月8日,盐场直通火车站的65公里长的穿沙公路修通了。亿利因此与世界更近,与成功更近,世世代代被沙漠围困的库布其人终于有了一条通往外界,与外界同步前进的坦途。


就在穿沙公路即将建成通车之前,一位蒙古族老大娘在路上遇到了正在公路边巡视的王文彪。她领着两个孙子跑到王文彪面前:“来,过来给这位修路的叔叔跪下磕个头。要不是这位叔叔,你们可能一辈子也出不了这个沙漠!”



公路通车没多久,库布其沙漠10万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因此大改善,贫瘠到绝望的荒漠希望正被重新点燃。


要致富,先修路,王文彪的这条路,还不只是一条致富之路,更是一条绿色之路,一条生命之路。因为,在沙漠修路,修路是简单的,难的是把路保下来。为了保路,你必须得防沙,固沙,要防好沙,固好沙,就必须种草,种树。


有了路,现代机械得以开进来,绿化得以更好得展开,因为绿化得以更好地展开,路也被更好得保护下来,最终形成了绿化和道路的一起衍生,一起扩展,一起燎原。不几年,这条路就已托起了一条长65公里,宽8-10公里的绿色长廊。



世界标杆



此后,亿利光是类似的沙漠绿色大道就修了五条。


这五条路,总长300多公里,是库布其通往世界的大动脉,也更是库布其重返生态绿洲的大血脉。因为,每条路都是一条大大的绿化带,以这五条绿化带为根据地,王文彪才不断打赢跟沙魔争夺领地的战争,才让绿色重新回到库布其。


除了这5条路,王文彪还用3年时间,累计发动1万多人参与,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的南岸,修筑了一条240多公里长的,宽约5公里,总计绿化多达1000多平方公里的防沙锁边林工程,使库布其沙漠的生态基础进一步夯实。


改变生态的同时,战略眼光独到的王文彪,还提出了“库布其沙漠经济学”,他要变不可能为可能,从沙漠中要利益,从经济层面真正改变当地贫苦落后的局面。


沙漠经济学实践的核心是,把沙漠的问题变成机遇,把沙漠的负资产标称可以产生GDP的绿色资产,让沙漠治理行为本身就能产生经济效益,让经济效益的产生推动更好的沙漠治理,就好比种甘草治沙,就是在赚钱,而种甘草赚钱,也就是治沙,就好比修路和绿化,再来一个良性的大循环。


库布其一扇通往崭新世界的门打开了。曾经被他视为敌人的沙漠,因此成为他眼中的聚宝盆,他跟沙漠的关系也从对抗变成了合作。


如今,亿利已在中国各大沙漠种植面积达220多万亩,每亩每年的收益接近500元人民币。甘草的甜头尝到后,王文彪开始从方方面面挖掘沙漠的“钱力”——“向沙要绿、向绿要地、向天要水、向光要电”,向沙漠要不再是沙漠的新答案。


于是,荒漠不但变成了绿水青山,还一步步变成了金山银山。


这些不断的探索,最终让王文彪将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生态与发展相结合、产业与扶贫相结合,探索出了一个“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贫困户市场化参与、生态持续化改善”的治沙生态产业扶贫机制,构筑起了一个融生态修复、农牧业、旅游、制药、光伏、清洁能源等为一体的千亿级沙漠生态循环经济体系,走出了一条“治沙、生态、产业和扶贫”四轮平衡驱动的可持续之路。



在这个体系和这条道路的衍生下,亿利将6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上海的荒漠变成了绿洲,让库布其10多万祖祖辈辈受穷的农牧民,年收入从400元提升到14000多元。有关科学评估则认为,亿利集团已累计创造出近1000亿美元的生态财富。


凭借库布其的成就和经验,王文彪成了中国生态治理,沙漠经济发展,扶贫事业的典范,也成了全世界沙漠和荒漠化舞台不可或缺的人。


2007年开始,联合国将全球唯一致力于世界沙漠环境改善和沙漠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论坛永久会址选在了库布其,2013年,库布其论坛还被写入了联合国决议。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王文彪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环境与发展奖”。第二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颁发给王文彪首届“全球治沙领导者奖”。


也是在2012年的联合国领奖台上,王文彪对全世界许下了诺言:“再用10年的时间,为世界再贡献10000平方公里的沙漠绿洲。”


从种树开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王文彪是治理越搞越大,但被质疑,被嘲笑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大,精疲力尽一天下来,成果没有,奚落一大堆。尤其到后期,夜深人静,他也曾多次问过自己,要不要继续,到底值不值,但最终他还是在压力和孤独中,天一亮就起来继续。


人生的目标是什么?他选择,让自己的努力造福更多人,给10000平方公里,以及深困其中的人们,带来希望,而且不只是希望。


附录:部分读者关于王文彪以及亿利集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