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卒中,共筑新生——SCAN中国脑卒中影像训练营正式启动。
来源丨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受访专家
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主任高培毅教授;
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品同教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国卒中学会理事会副会长徐安定教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诊疗专委会全国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晓白教授;
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何文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海彬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敬亮教授;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谷可军。
急性脑血管病是十分严重的急性事件,积极、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可明显降低该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其中影像学检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图/与会专家合影
图/启动会剪彩仪式
2017年6月10日,由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牵头,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SCAN中国脑卒中影像训练营》(SCAN,以下简称“训练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第一届年会上正式启动。该“训练营”以影像训练为基础,整合神经内外科急救中心,借助影像科与介入科的综合力量,实现多学科无缝连接,建立卒中的急诊影像学检查绿色通道,为不同类型的卒中患者在不同时间窗内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有力支持。
图/高培毅教授发言
大会主席、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主任高培毅教授在会上表示,“医学影像技术无疑是早期识别急性脑卒中与辨别疾病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基层医院或是多数医院都面临着影像科室与临床之间缺乏必要沟通,造成脱节的问题。“‘训练营’的启动正是给基层注入的一剂强心针,创新性地主张‘按需分配’,它不拘泥于‘一对多’的讲座模式,更多的是通过‘手把手’地传授,保证学员真正‘学会’。”
在推进“卒中中心”(即多学科联合的卒中急诊影像学检查的绿色通道)建设的过程中,高培毅教授向影像科医生表达了殷切期望,“我们切忌‘埋头苦干’,而是要多听听临床的声音。在心里弄清楚:是论文需要,还是临床需要?是晋升需要,还是工作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影像技术结合临床真正落地,使更多患者获益。”
“时间”不是金钱,而是“生命”
为卒中患者提供合理、优化的治疗,提升我国的卒中医疗服务体系,是“卒中中心”推进过程中的一贯理念,而缺乏多学科合作机制,以及对应的操作规范,使得很多患者在时间窗内错失救治机会也是不争的事实。
图/黄品同教授
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品同教授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给出了他的可行方案,“通过‘训练营’培训,同时完善急诊脑卒中SOP流程,规范化操作的同时,联合多学科间的团队协作力量,在时间窗内及时予以救治,以挽救多数患者的生命。”
图/徐安定教授
“就国家层面而言,急救领域首当其冲的是‘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也是我国大力提倡的建设之一。”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国卒中学会理事会副会长徐安定教授通过与“胸痛中心”相比较,表达了他的观点:“这两者若以疾病为例,即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卒中,有着非常相似之处:都是以“抢救时间”为出发点。”
“但两者也有所区别,脑卒中的救治尤为依赖疾病的早期发现,其中包括大众的健康教育以及院前转运等配套措施的完善。此外,脑卒中救治时间窗尤为狭窄,这比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时间更加苛刻。目前,静脉溶栓时间要求不得晚于4.5小时。”徐安定教授对此强调,在医院乃至医院之间建立一条“绿色通道”,缩短院内救治时间以及医院之间的转运时间,这对于降低卒中的致残率、致死率至关重要。“我们希望这样的‘绿色通道/卒中中心’不仅在一、二级城市建设,更应广覆盖至基层医院、县级医院等,都应具备做溶栓治疗的能力,因为它们才是抢救急性脑卒中的第一线。”
“当然,建立‘卒中中心’有一定要求:具备团队协作能力,更优的管理措施,同样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与‘胸痛中心’建设中心内科‘一马当先’的救治流程不同,脑卒中的急救首先就离不开影像科的辅助诊断,技术的选择与操作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卒中中心’需要影像科的协助,需要医院层面的整合,者将是对医院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徐安定教授说。
影像检查让“脑卒中前期”有迹可循
图/高培毅教授
对于脑卒中防治而言,如何把筛查关口前移是关键因素之一,高培毅教授早在1999年就对影像检查之于脑卒中展开了设想并予以论证——《脑梗死前期的影像学研究》。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今天是好人,脑梗死后就变成了‘坏人’”,尽早识别、筛查出脑卒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影像学检查或可成为有效检测手段之一。
图/王晓白教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诊疗专委会全国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晓白教授表示,在疾病诊断过程中,该疾病的判断以及病程的认识都需要影像学检查的帮助,如果临床医生光以经验“论英雄”,那误诊与误治的概率可想而知。“影像学检查的特点是时间”,与国际上既定的短时间相比,在我国,由于多种因素(医院等级、人员素质、设备配置等)造成尚未统一的标准,完成影像检查的时间也是“天差地别”。“我们该如何纠正这种现状?”王晓白教授给出的答案是,“‘训练营’项目提出将影像技术下沉,其实就是培养卒中影像检查的医生达到同一层面,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并且不耽误抢救时间,这就是我们所要做的。”
“训练营”:多学科无缝连接的桥梁
图/何文教授
“基层对于疾病的诊断、判读,以及问题的认知能力亟待提升,与之相依存的,便是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大会主席、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何文教授表示,CT、MRI、超声等影像检查技术都与脑卒中的防治密切相关,“训练营”的设立与启动之后,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训练,必将快速提升基层影像技术,同时对我国脑卒中疾病的防治工作有所裨益。
图/施海彬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海彬教授以其所在医院建设的“卒中中心”为例,生动地向《医学界》介绍,“脑卒中急救链条上的三个关键关节,分别是第一,急诊病人的预诊及处理;第二,影像评估;第三,溶栓和血管治疗。而我院‘卒中中心’的特点,便是在三个关键环节上设立对应科室,而又融为一体,使整个‘绿色通道’真正做到无缝对接,为急性脑卒中患者争取最短的、最高效的救治时间。”
图/程敬亮教授
大会主持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敬亮教授对“训练营”项目给予肯定的同时,对今后如何推广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指出:“光借助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的平台是远远不够的。时间就是大脑,对于大面积梗死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任何一级医院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绿色通道,这其中只有借助影像的支持才能完成综合诊疗。这个活动对于卒中影像事业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但这只是一个开端,还需要政府、企业和专家学者共同为其谋发展。”
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学术发展
图/谷可军
作为本次“训练营”的支持企业代表,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谷可军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表示:“恒瑞医药始终秉承着‘承担社会责任,并回报社会,推动学术发展’的理念。在这过程中,我们企业不断体会到各学科交融的重要性,也是推动医学影像发展的有利因素。”
回顾恒瑞与神经影像之间的“渊源”,谷总向影像领域专家对恒瑞的关心及支持表示感谢,同时更希望通过本次“训练营”的启动与推进,携手更多学界的专业学者,为卒中影像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