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官方公众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大招生小蓝鲸  ·  期中临近!南大“自习圣地清单”还不收藏起来? ·  4 天前  
南大招生小蓝鲸  ·  期中临近!南大“自习圣地清单”还不收藏起来? ·  4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图集|2024年“新生篮球赛”落幕!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大学

第41次奔赴!南极!南极!

武汉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4-10-26 13:50

正文

2024年10月26日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

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

回信精神近一年后

武汉大学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正式出征

班伟、刘明亮、梅登奎

欧阳润川、朱子渊五名队员

将从珞珈山踏上这条充满挑战的学术之旅

极地的严寒与风暴

无法动摇他们坚定科研的决心

他们将以无畏的姿态奔赴那片白色大陆

继续书写武大的极地探索篇章



作为中国最早参与南极科考的高校

武汉大学自1984年首次派出队员以来

始终站在极地科研的前沿

41年,从未缺席

武大以卓越的科研能力

和强大的团队精神

不断为南极考察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大学在这一领域的持续参与

不仅体现了学校对科学探索的坚定信念

也展示了武大人勇于担当

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在本次中国南极科考任务中

武汉大学南极科考队旨在通过多项科研任务

深入了解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空间物理特征

提升北斗/GNSS技术在极地的应用

为我国的极地科学事业

和技术发展开辟新的前沿

为全球极地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2023年12月1日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

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

师生代表的回信后

武汉大学南极科考队备受鼓舞

信心与信念更加坚定

在过去的一年里

武汉大学聚焦极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对内加强人才培养打磨极地相关课程教学

对外与国内外极地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交流

学校全体老师与同学深刻体会到

总书记希望青年人在国家大事业中

磨砺真本领的殷切期望

激励他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科考队深入研究南极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致力于将科学研究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队员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胸怀“国之大者”

不断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

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提升团队的科研能力

确保在严酷的南极环境中

武大人能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以扎实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极地事业贡献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楚龙强致辞


校党委副书记楚龙强

回望40年来

武汉大学参与南北极科考的漫漫长路

对出征队员们表达了诚挚的祝愿和殷切期许

“希望队员们顽强拼搏、严谨工作、保重身体

高质量完成科考任务

以实际行动续写武大人极地科考的新篇章”



“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

武汉大学队员,出征!”

在将出征队旗

交予出征队员后

楚龙强郑重宣布本次出征启动



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班伟

担任本次带队老师

将参与国际南极沿岸环航探险(ICCE)

这是我国参加的第二次环南极科学考察

主要为采集南极沿岸生态环境样本

与冰雪环境观测

班伟会在本次研究中

具体进行南极海冰的走航观测

和海洋微塑料的观测


▲副研究员班伟


其余四名青年学者同样出色

研究极地冰雪变化监测的博士后刘明亮

将在本次考察中

对长城站GNSS跟踪站设备加以维护和升级

确保GNSS设施的正常运行

并在站区周边开展北斗/GNSS测试

采集多模多频观测资料

为北斗全球定位服务和基准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博士后刘明亮


研究GNSS/LEO电离层

建模、监测及应用的博士后梅登奎 

在此次南极科考中

主要负责南极内陆泰山站和昆仑站

GNSS观测与维护

以及中山站验潮站维护升级等工作

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极地科考事业


▲博士后梅登奎


科研助理朱子渊

来自空间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专业

将负责南极中山站的空间物理数据观测

包括极区电离层数据、极光数据

和地磁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今年,他也将在南极度过整个冬季

既看到极昼不落山的太阳

也能仰望极夜满天的星光


▲科研助理朱子渊


科研助理欧阳润川

在此次考察中的首要任务

是参与秦岭站的建设

同等关键的科研任务则包括

GNSS与验潮仪并置站的维护和无人机航测


▲科研助理欧阳润川




队员们说……


班伟
副研究员

作为此次国际南极沿岸环航探险的一员,我深感荣幸和责任。这次科考不仅将是对南极极端环境的科学探索,更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的深入了解。参与这次科考对我个人而言,意味着能够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也是在科研道路上一次宝贵的学习与成长。我期望未来的南极科考能够借助更多前沿技术,深入揭示冰川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并推动更多国家在南极保护与科研上的合作。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为极地生态保护和科学发现提供有力支持,让更多人关注南极、关心地球未来。


刘明亮
博士后

能够参与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我感到无比荣幸与责任重大。南极不仅是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之一,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能够亲身参与长城站的GNSS跟踪设备维护和升级,保障北斗/GNSS系统的正常运行,令我倍感自豪。这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挑战,更是我对极地科研事业的一次深刻奉献。南极科考对个人而言,意味着在自然的最前沿进行探索,并为全球气候与地球科学的进步贡献力量。我希望通过我们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探索,提升极地观测的精准性和数据质量,助力中国在国际极地科研中的影响力。我将以坚定的信念,牢记习总书记回信精神,为南极科考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梅登奎
博士后

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武汉大学始终积极参与我国历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成为国内参与极地考察最早、次数最多、派出科考队员最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师生的肯定与勉励,这激励我们磨砺真本领,勇攀科学高峰。武汉大学极地科考事业代代传承,薪火相继。今天,我们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以过硬的本领、顽强的毅力和严谨的态度,致力于推动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从极地考察大国向考察强国迈进而不懈奋斗。


朱子渊
科研助理

南极大陆总是让人充满敬畏与好奇。南极科考是一次深入了解地球最极端环境的难得机会。在这片冰封的世界中,每一次探索都可能揭开自然奥秘的一角,每一次发现都可能为人类带来新的启示。我对第41次南极科考充满期待,希望我们能持续推动科学进步,保护这片脆弱的生态。我希望利用我的专业知识,为极地科考事业贡献力量。.无论是通过科学研究,还是科普教育,我都希望能帮助更多人理解并珍惜这净土。


欧阳润川
科研助理

这次南极考察给我最深的感觉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传承”,1984年,我的“师爷”鄂栋臣教授作为我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副队长参与了我国第一个考察站长城站的建设,自2002年起,我的老师艾松涛教授从鄂老师手中接下了接力棒,随后的20年里十几次前往南北极,他们在我国极地考察事业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而今年,我也要从我的导师手里接下这根意义重大的接力棒,投入到国家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的建设当中,总书记说年轻人要在国家的大事业中磨砺自己的真本领,我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投入到国家的大事业当中,手里的接力棒很重,但我相信我可以顺利跑下去!



用脚步丈量极地

用行动诠释坚持

武大人在南极科考的征途上从未停歇

他们的足迹遍布那片冰封之地

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

属于中国的极地篇章

而今天,他们带着新的使命和梦想

再次踏上征程

勇毅前行,毫不畏惧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支队伍的归来

愿他们在那片纯净而神秘的土地上

继续为国家的极地事业书写新的辉煌



--RECOMMEND---

·推荐阅读·




点击解锁限定版绝美武大!






1000年前的流行歌曲,好听!






首金!双金!三金!






武大每年宠我8760小时!




● 点击解锁限定版绝美武大!

● 1000年前的流行歌曲,好听!

● 首金!双金!三金!

● 被暖到!武大每年宠我8760小时!

● 武大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

● 首次参赛!武大国家奖双响炮





武汉大学
-luojia1893-




感谢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封面图来自往期推送

摄像:王瑞

摄影:金鑫 张鹏程 郑景文

文字&编辑&责编:段懿恬

审核:张佳宁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为南极科考队点个“”,再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