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from Internet
本文是针对论文《牺牲与个人幸福感之间的联系:一项元分析(The link between sacrifice and relational and personal well-being: A meta-analysis)》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20年7月在线发表于《心理学公报(Psychological Bulletin)》杂志上。该研究的作者是Righetti, F. , Sakaluk, J. K. , Faure, R. , & Impett, E. A. .等人。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人们通常认为亲社会行为会给个人和关系带来好处。而牺牲可以看作为一种特殊的亲社会行为,因为人们因为伴侣或关系而放弃个人目标或偏好。那么,
当亲社会行为使个人付出高昂代价时,例如人们为伴侣或关系而牺牲时,是否存在这些好处?
学者们通常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评估牺牲:牺牲的意愿
(willingness to sacrifice),即为伴侣或关系放弃个人利益的意图或动机;
牺牲的行为
(behavioral sacrifice),即是否真的发生了牺牲。学者们还会评估人们对牺牲感到满意的程度、以及人们认为牺牲所带来的代价。上述四种评估可能与个人和关系的幸福感有关。例如,当我们愿意为伴侣牺牲时会促进彼此关系,但真正做出牺牲行为时会产生情感上的代价,可能会对这段关系造成损害。类似的,
对牺牲感到满意会提高幸福感,而感知到牺牲的代价会损害伴侣和关系
。尽管不同的理论解释可以预测牺牲与个人和关系幸福感是正相关或负相关,但是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尚无定论。因此,
我们进行了一项元分析来探究牺牲的不同方面与关系和个人幸福感各指标之间的联系。
关于牺牲与幸福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两种不同理论:一种是积极的利益假说
(The Benefit Hypothesis);
另一种是消极的负担假说
(The Burden Hypothesis)。支持利益假说的证据是:
相互依存理论(Interdependence Theory)认为,牺牲对关系和个人幸福感都是有利的。当伴侣察觉到牺牲行为时,他们很可能会得到回报,从而在夫妻之间营造出信任与合作的氛围,促进更大的关系满意度和承诺。两个人在反复的互动中更喜欢亲社会的反应而不是自利的反应。并且,通过牺牲,人们有机会从事一种亲社会的行为,这样可以增加其成就感和幸福感。支持负担假说的证据是:根据交易性目标动力学理论(Transactive Goal Dynamics Theory)的观点,关系伙伴的目标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当个体牺牲时,可能会认为伴侣干扰了自己追求个人目标,因此对彼此关系感到沮丧和不满,产生交易性损失。而且,当感到自己牺牲没有被注意到、不被赏识时也会带来沮丧感。
二元效应(dyadic effects):从牺牲者自己的角度、和牺牲接收者的角度分别探究。
整合已有文献,提出主要假设:牺牲的意愿与个人和关系幸福感正相关,牺牲的行为与个人和关系幸福感负相关。
研究方法
我们对82个数据集和9,547个效应量(被试量N = 32,053)进行了元分析,以检验牺牲与个人幸福感和关系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检验涉及牺牲者及其浪漫伴侣。我们研究了牺牲的四个不同方面(即,牺牲的意愿,牺牲的行为,牺牲的满意度以及牺牲的成本)。我们研究了这些评估与个人和关系幸福感的关系。其中,个人幸福感(Personal well-being)用情感状态和生活满意度评定。关系幸福感(Relationship well-being)的评估包括关系满意度、承诺、亲密度、信任、感激、感知到的伴侣感激和感知到的伴侣承诺。
图1是文章搜索、文章筛选、数据包含和数据排除的流程图。研究纳入标准有(a)包含至少一项牺牲评估和上述关系或个人幸福指数中的一项,(b)参与者年满18岁或以上,以及(c)参与了一段浪漫关系。
编码变量:根据不同的效应大小特征进行编码。主要编码的变量包括牺牲的四个方面(牺牲的意愿、牺牲的行为、牺牲的满意度、牺牲的成本);个人幸福指数(根据个人幸福感是用生活满意度或情绪状态来衡量);关系幸福指数(关系满足感、承诺、信任、亲密度、IOS、感激、感知到的合作伙伴承诺或感知到的合作伙伴感激);评估类型(按结果变量使用已建立的多项目量表还是单个项目进行评估编码);以及论文发表/未发表情况等均进行编码。
picture from Internet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牺牲的这些方面与幸福感有不同的关系。
1、我们对牺牲方面进行了虚拟编码,将行为牺牲作为参考组(最初编码为0),而其他牺牲方面在各自的虚拟代码下最初编码为1。
2、图1表示了行动者效应(zr)下被试牺牲的各方面和其个体与关系幸福感之间的元分析估计。具体来说,牺牲意愿与自己的个人和关系幸福感以及与伴侣的关系幸福感呈正相关(.09
3、牺牲的满意度与个人和伴侣的幸福感呈正相关(.11
4、牺牲的成本与自己的个人和关系的幸福感以及与伴侣的关系幸福感负相关(-.10
5、还检验了一些调节变量在其中的作用(具体间文章,包括个人幸福指数、关系幸福指数、性别、牺牲的频率、评估的类型、年龄和关系持续时长、出版/实验室/小样本研究效应)。
6、对于二元效应(dyadic effects),牺牲的不同方面与个人和关系的幸福感有不同的关联。伴侣的牺牲意愿和牺牲满足感与个人幸福感和关系幸福感的正相关程度高于行为牺牲。伴侣的牺牲成本与关系(但不是个人)幸福感负相关。
研究结论
虽然牺牲的意愿与积极的结果有关,但实际的牺牲行动却没有。相反,做出真正牺牲反而会降低个人幸福感。
因此,目前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亲社会行为与个人内部和人际利益和后果相关联的边界条件。
我们的元分析还揭示了对牺牲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满足于牺牲与幸福有着积极的联系,而关注牺牲的代价则是有害的。
这些结果表明,
牺牲是一把双刃剑,有得有失。愿意牺牲对个人和夫妻来说可能是有价值的,但当人们真的做出这种行为时,当他们把注意力放在收益而不是代价上时,他们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第一,考虑到元分析中数据的相关性,我们无法确定影响的因果方向;第二,我们研究中的大多数数据集来自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富裕和民主(WEIRD)国家,这些国家获得的结果可能与其他国家的结果不同;第三,任何一个估计值都是从同一个人的自我报告数据中得出的,并且由于共同的方法方差,关联可能会被夸大;第四,我们的估计是基于牺牲和幸福之间的同时关联,我们不能对牺牲的纵向影响得出有力的结论,尽管我们没有发现可靠的适度性,即牺牲是作为一种频率(例如牺牲经验的积累)还是作为一个单一事件来评估。
参考文献:
Righetti, F. , Sakaluk, J. K. , Faure, R. , & Impett, E. A. . (2020). The link between sacrifice and relational and personal well-being: a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6(10).
解析作者:耶罗